第83章 - 盛唐安定 - 竹殿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盛唐安定 >

第83章

即是二人如何好奇等着两人过来,可惜人刚到还未说两句时便已经到了上课时间,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放肆,好多话都到了嗓子眼又给重现咽了下去,再等下课时已然忘了想法,全都考虑老师所说的话去了。

李博与李艺如今不过还是个孩童,教授之人也不会说得太深,只是命他们朗读《三字经》,偶尔写写几张大字而已。

等上了半日课程之后便被李治派来的宫人接走,说是想与孙儿好好说话。

至于另一头,李显那儿也已传出消息,韦氏近日便要临盆,此时的英王府可算是乱作一团,若是没有宫内派出的人手怕事还得添不少乱子。

李显即将成为父亲,自韦氏怀有身孕以来便欣喜不已,每日都环绕韦氏身旁嘘寒问暖,毫不在意他人说法,尤至近日更是变本加厉,天天盯着韦氏不说,还时常不让韦氏起身叫她坐着或躺下……

李显如此样子别人也不是没有劝说过,只是对方显然并不在意,反以此为乐,他们也就随他去了。

十月怀胎,待产下麟儿之时已是次年深夜。

英王府内更是忙碌一夜,寝殿内的韦氏已耗了不少心神给自己的孩子,直至听到那句母子平安之间这才完全放松下来,令自己睡去。

至于英王府以外的地方自有人前去禀报,李治与武太后得知此消息时候大为欣喜,当日便赐下不少赏赐,又命太医入驻英王府为韦氏调理身子。至于安定公主府与太平公主府则是开始准备贺礼,待孩子满月之时送去。

李显初为人父万分欣喜,尤是长子满月宴上更是邀了不少人前来祝贺,就连修养多年的李治与武太后也是亲临英王府观礼。

俗话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治久病,身体难免亏损,近年风疾连连不断,他早已心有不逮,可能看着这个嫡孙出生也是欣喜。

满月宴上李治拖着病体带着群臣大跳舞蹈,许久不曾这般动弹的李治体力早已败坏,即便如此他的舞技可半点都不曾倒退。

坐与下首的杨祈涵与李思相视一笑,“今日看阿耶气色不错,想来是因为显儿的长子出生所至。”

“这是自然,显儿的嫡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阿耶的嫡长孙呢,阿耶自然看重。”李思瞧着座与首位的阿耶阿娘,见他们二人此时言笑眉开的模样心里也是极为欢喜。

杨祈涵对此也不好接话,若是李贤并未登基的话,此时他应该已经流放在外,而李显也是成为储君,其太子妃韦氏生下长子,不久就会被李治册封为皇太孙,可惜,显然已经没有那个可能。

“显儿可有为孩子起名?”

“是阿耶赐名,叫做重照。”

李重照刚出生时李治便赐下不少赏赐,就连兄弟几人也是纷纷派人送上贺礼,以示欢喜。待满月宴时,这个新生小世子便被李治抱在怀里逗笑。

“媚娘你看,这孩子与朕长得多像。”李治一将李重照抱在怀里就十分欣喜,尤是发现这个孩子的眉眼与自己有八九分相像时更是大悦。

“这孩子与上皇有缘。”武媚娘瞧着李治怀里的孙儿也是分外欢喜,她想着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这祖孙俩站在一块怕会吓一跳。

李治听此更是欢喜,抱着李重照这边捏捏那边摸摸的,就像是刚刚初为人父的模样。

即便如何欢喜李治最值也并未将这个孩子带进宫去,一来这是李显的嫡长子;二来便是殿内已经有两个孙儿,李治不愿让三个孩子年纪小小就起了争执,等李重照五岁时再接入宫内暂住便是。

至于李博与李艺这日倒是跟随杨祈涵他们回了公主府,一人拉着一个说着崇文馆的趣事,只是其中最多的还是兄妹之间相互下套的事情。

“你们呀。不能占着长辈的宠爱就这般为所欲为,若是不小心误伤了别人该如何是好。”杨祈涵也是看这两个小鬼这么N瑟,担心在崇文馆内无意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阿耶放心,博儿会好好保护妹妹的,不会让人欺负了妹妹。”

“……”杨祈涵与李思哭笑不得,不过想着李博这话也并未说错,便没开口矫正。只是可惜先前杨祈涵所说的,就此盖过。

这年春天,关内旱灾,日光呈赤褐色。

李治摆驾东都洛阳,因谷价太贵,减少随驾扈从。

李治前脚刚出洛阳,礼部尚书裴行俭被封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将军阎怀旦等三个总管分几路讨伐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只是不想裴行俭还未出师,因病离世。安西副都护王方翼临时受命,攻破车薄、咽面,西域平定。

杨祈t曾在裴行俭部下领兵作战,如今裴行俭病逝,他又在长安城内,怎么也得前去见最后一面。与杨祈t一起去的还有杨祈涵,二人在灵堂祭拜之后便各自回府。

此年大唐也并未过什么安生日子,关内大旱,东都洛阳连半个多月降雨,洛水暴涨将洛阳城内的天津及中桥、立德、弘教、景行各坊,淹没居民一千多家。李治听闻此事,诏令洛阳官员安置受灾百姓。

待洛阳这儿处理妥当,关中也下起大雨来,麦苗因水涝而受损,不久京兆、岐、陇各州干旱,大批蝗虫出现将麦苗吃了个精光,加之瘟疫,以致病死者倒在官道上纵横交错,一个连一个,李贤诏令各所在地区的官府将他们埋葬。同时又派遣礼部侍郎兼驸马都尉杨祈涵处理此事。

杨祈涵接到旨意时也是懵的,她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不过好在李贤给了她便宜行事权利。只是没想到的是杨祈涵刚出长安,长安城内便发生暴乱,人们互相残杀吞食,寇盗众多,横行不法。

杨祈涵骑快马抵达受灾地点之后便先是与地方官员碰面,随后便展开赈灾事宜,只是此次灾情可算是环环相扣,一连接着一连,让百姓措手不及,不过好在地方官员反应极快,并未出现暴动情况。

杨祈涵有李贤诏令在手,指挥起那些官员也是丝毫不费劲,只是当中也有几个怀有异心想借此机会榨压百姓的都被杨成礼拿下,随后由杨祈涵书写奏疏上报将其罢官。

杨祈涵雷霆手段将那些官员处置之后便直接上了某些官员的黑名单,她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此时他们巴不得杨祈涵早些滚,不要踩在他们的脑袋上指手画脚的。可偏偏他们不如杨祈涵,论家世,杨祈涵乃是观国公杨家嫡次子;说身份,正四品上的礼部侍郎再加上还是公主殿下的驸马爷,当今陛下的姐夫,他们即便再如何恼怒也奈何不了杨祈涵,谁叫这厮的背景后台太过强大,他们想动也动不了。

有人哀愁,便有人欢喜,哀愁之人期望杨祈涵早走,欢喜之人希望杨祈涵能晚些离开。

即是如此,杨祈涵终有一日是需离开,只是在走之前杨祈涵也是宴请了诸位官员,她也没说什么重话,只是叫他们对待受灾百姓多担待一些,毕竟他们今后的升职之路都在百姓身上。

杨祈涵在此处待了两个多月,等可以起行回长安时在半路上被李贤的诏令又弄到山东去了,说是那儿大水,百姓需要赈灾。

杨祈涵瘪嘴,转头就带着杨成礼等着扭头往山东出发。

杨祈涵一行紧赶慢赶的赶制山东时便遇到第一个问题,那便是大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而地方粮仓也早早的被冲垮了,内部所存粮食都不可食用。杨祈涵先是让杨成礼带着她的信物去附近的州县取粮,又让信使上报此事,至于剩下的随从则是跟着她搭建简易的棚子让百姓有个挡雨的地方。

“下官张仪见过驸马。”

“免礼。”

张仪此时与杨祈涵相比也好不到那里去,自大水之后许多物件不可使用,尤其是粮食这块可是急坏了他,他多次上书要求赈灾,可朝廷并未明确回复,他等的难免灰心。只是他没想到此次前来监督赈灾之人是当朝驸马,这叫张仪放心不少。

有驸马在此,朝内的那些人自然会消停一些。

“此次大水可有冲坏什么地方。”

“自是有的,下官已经安排了人手将缺口堵上,只是缺口大了些,人又少,进度便慢了些。”

“让受灾百姓都去帮忙,至于粮食这块我会想办法。”

“下官明白,这便去安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