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春秋13
公子地做下了决定,第二日便已收拾好东西向宋君告罪请辞。他的言语间也只作满是悔恨,但宋君终究是未曾出声挽留,任由公子地远离宋国出走到陈国。
这是宋君第一次如此严厉,不肯原谅公子地,几近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更是出乎了为公子地出下此计的乐大心的意料。
甫一得到公子地的行驾已然带着众家臣离开了商丘的消息,乐大心见宋君果然没有想要留下公子地的想法,便也是坐不住了,整理好衣冠,便进了王宫求见宋君。
“君上何故非要驱逐公子地远离宋国,留下一个不仁不义的声名?”乐大心跪拜于地,拱着手,仍旧是想不大明白。
“勾结六卿,意欲谋反,寡人何来不仁不义之声名?如今放他离开宋国,已是寡人顾念同胞情义,他还有什么好不满足?莫不是你今日便是要来替他说情的不成?”
宋君批阅着竹简的动作并未停下,恍似乐大心所提之事,已是不值一提。
宋君显然并不大想提及此事的态度,使得乐大心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只觉得这样态度强势的宋君竟也有些陌生起来,“公子地的性子君上向来也是知晓,如今其也为酿有大祸,君上何不退上一步,只夺其手中政权便是。”
“乐右师是不是忘了你是谁的右师?”总算是将注意力从竹简上转移开来,宋君直勾勾地盯着乐大心,竟让乐大心也跟着有些心慌起来。
谋反,说得通俗些便是“窃国”!这窃国未成,他们自然会说这不过是小小打闹不足为惧,自会以弱者之身份来祈求他的原谅。可早知如此,当初又何故要来窃国?这若是让他们大事得成,他们又何尝会留下他待在这宋国之内?
仁慈得久了,莫不是他们也只将他的宽宏视作愚笨?!
“……臣下不敢。”
乐大心从未见过宋君这般凌厉的视线,一时之间也不敢继续为公子地觐言,只好称了一声不敢,便告了退去。
原本,乐大心若是不来这一遭,公子地之事或者便是就此结束了。但偏偏,这一趟,他来了,且是为着公子地之事来了。
他们究竟有没有将他这个国君放在眼里?更甚者,公子地的“窃国之罪”在他们眼中,本身就是不值一提?宋君第一次在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也是第一次感觉,是自己的“宽以治国”,才酿就了他们的狼子野心。
几乎是不用多做思考的,原本对于杨雪同那所谓的贵族间的摇摆不定,刹那间便有了结果。孰轻孰重,孰亲孰远,他自己在心里区分了一个透彻。
算是因为乐大心而被惹怒,宋君没有了对两方立场的犹豫顾虑,很快便下定了决心要执行杨雪的提议,废除世卿世禄。
“王恩浩荡,为宋国永昌,今君上特废世卿世禄,招贤纳士。不论原为何国之人,有志有才者,尽可往公子韶处自荐。从政从军,反有功于国者,金与官爵,按功论赏。”
宋君此一诏令初下,整个宋国便是一片哗然。不仅是六卿各大夫们急切反对,连各平民们都是不敢相信。
向来,各国官爵都有各大氏族进行包揽,甚至连战场,最低也只有“士”能够参加,所谓“士兵”、“战士”等词,也是由此而来。这个年代的平民们,便是想以命来拼一份军功,都是没有机会的。
如今宋君竟说要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只要他们能为国家立功,便可获得赏金,加封爵位?下意识的,他们第一反应便是不信,纵观古今,不论是那个诸侯国都还未出过这样的先例。莫说加官进爵,但凡那些贵族们能少对他们剥削一些,他们便已喜不自胜了。
可是,当他们听闻专门用来让众人谏言的直谏处已然在商丘城内选址建成,当他们瞧见公子韶又在那南门之前信誓旦旦的保证,直谏处所谏流程皆由她亲自审查之后,他们便忽然又觉得,似乎……也不是不可一试?
昔日,公子韶在那南门重金求一寻常之物,他们不信,可偏偏她却又将诺言兑现,一连数日,凡是她应诺之言,她都一一照做。
前些时候,公子韶又来南门,说是什么废除井田,重定法令,使诸民亦可自给自足,使诸民自此为自己而劳作。彼时,他们也不相信,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他们仍旧是仰仗着贵族的鼻息过活,但至少,他们却也有了自己的收入,生活也更加安定。
此时,既是公子韶所允诺之言,既是公子韶说朝廷军政、能者担之,那他们便也愿意信上一信,愿意搏上一搏。
一时间,那直谏处虽才刚刚装整完毕,却又立即门前若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