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战事总结
从此以后,益州将从版图上消失,而随时改变的则是三大诸侯扩张的版图以及异族随之建立的一座城池名为异远城。从此以后,异族也终于踏入了中原的舞台之上。而此时远在长安城的董先,经过这一年多的不断修养发展,兵力已经增加到了十几万的人数。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凉州的饥荒则也在董先的超级水稻的帮助之下顺利的解决。现在的凉州已经逐步恢复了生产发展,相信用不了两年的时间,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振奋的消息,而凉州的百姓则因为感激董先的帮助,所以在凉州境内多处竖立起了董先的雕像,并且对董先都极为的拥戴,这让董先感到极为的欣慰,毕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看来也已经卓有成效,未来一定会连同长安城一般,一起共同发展。
而且因为董先英武的形象深入人心,由此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报名参军,全部都是以董先为偶像。这是让董先有些始料未及的,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也能体验一把偶像效应,但是这也是让董先感到喜闻乐见的,毕竟看着自己的实力一天天的壮大,那么距离自己平定天下一统诸侯的时候,也就更近了一步。
而这一年中,董先也都一直在关注刘焉与公孙瓒的战争,并且也在暗暗的与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对比,最终的结果却令他有些不容乐观,毕竟各路诸侯都有着自己隐藏的杀手锏,所以每一个都不容小觑,而这一次刘焉与公孙瓒大举攻伐,也终于让他对这些诸侯的实力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总体来说各方差异其实并没有太大,但是在军队的战斗力上却是天差地别。
这其中占主导因素的是统帅的领导能力,一支军队的主帅直接关系着部队的战斗力,像刘焉这样若是出现指挥失误的情况,那么就极有可能将自己的部队全部都葬送进去,所以这直接关系着大军的存亡。
其他的则是军队的纪律性以及手下将领的领导能力,一支合格的军队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还要有高昂的士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如臂挥使,及时的对统帅的命令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一次刘焉与公孙瓒的战争,其实两军的人数都相差不多,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公孙瓒以极其微小的损失就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孙瓒的部队全部都是自己的手下,而且都有着严明的纪律。
并且经过多年的配合,早就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刘焉的士兵则全部是由异族招集而来的,人员极为混杂,而且相互配合也并不熟练,这也是导致刘焉战败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才造成了两军战斗力相差极为巨大的情况。
并且刘焉的统战能力在应对突袭的情况,并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面对公孙瓒派出的小队突袭,刘焉却并没有及时的作出反击,并且做出相应的防护,这也导致刘焉他们在行军的路上,一路状况频出,而且一步一步的削弱了士气,相应的也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同样也为刘焉的战败奠定了一个基础。
而刘焉经过这一年多的不断观察与学习,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与教训,并且也对这些诸侯的实力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两相对比之下,董先如今的实力正在不断的增长中,所以很快便可以超越其他诸侯,这也是令董先感到极为放心的一个事情。
但是董先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如公孙瓒对战刘焉的情况,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即使是神仙也无力回天,并且如今董先的实力虽然在不断增长中,但是若想要攻伐下另外一个诸侯的领地,那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甚至只有可能打成两败俱伤的后果,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种情况是绝对有可能出现的,现在被分裂的益州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当其他诸侯觉得你没有能力再继续守住你的领地的时候,那么便会毫不客气的冲上前来瓜分你的领土,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而董先此时就是想要攻伐下另外一个诸侯的领地,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到时候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恐怕用不了三天的时间就会被周围的其他各路诸侯一起上来瓜分,而这种情况董先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所以董先还是依旧奉行着自己从前的信条,那就是低调的发展,不急于一时的成败。
并且一年之前才刚刚收复了凉州,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董先去处理,所以也只能是分身乏术,想要继续的向外扩张,那么就只能先消化掉凉州带来的巨大利益,然后才能再想下一步的事宜。
而在益州被分裂的时候,三大诸侯加上草原上的异族,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董先自然也是对益州极为眼热,但是却因为益州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董先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再去瓜分益州的土地。
并且就是董先夺下了益州的领土,那么在与长安两地相隔的情况下,也很难坚守住这块土地,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防御,如此一来反而得不偿失,也只能极为眼热的看着三大诸侯共同争夺益州的土地了。
但是在这段时间以来,董先虽然没有去争夺益州的领土,这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在默默的发展着自己的实力,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与匈奴一族加强了草原之上的联系,现在的长安城已经开始接受来自草原之上的商品,双方形成了一条极为稳固的经济带,这同样也给匈奴一族,还有董先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这样双方双赢的局面,自然是让双方都非常的高兴,但是董先的野心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