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且说夜先生自中元夜后闭关修炼,急坏了昌平帝。
夜先生是秦王外出打猎打回,据秦王所述当初他误入深山荒野中,偶遇夜先生,见夜先生白发童颜惊为天人,经秦王再三哀求方入世一游。
夜先生初入皇宫时,满目金碧辉煌,富贵堂皇。夜先生视若无物,无喜无悲,宛如老僧坐禅。待昌平帝问其道号仙居何处有何本领,夜先生自称夜先生,是玄门派中人,门中子弟修炼长生不老之仙术,返老还童之术。
昌平帝听了,欣喜若狂,又恐夜先生之言不实。派人找来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三月后,当此老人再次出现时震惊了整个京城。此老人足足年轻了十岁,虽说仍是满脸皱纹,但已没有之前的老态龙钟,衰败之相。昌平帝如获至宝,立马封夜先生为国师,把宫中西北处的一座宫室改成玄门宫赐于夜先生,后又按夜先生所说在宫中修建了望仙台。
望仙台建成后,昌平帝跟着夜先生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月余后再出现在朝堂时,朝中众位大人吃惊不小,昌平帝原是头发有些花白了,脸上有些皱纹,此时出现,花白的头发全变青了,脸上的皱纹也消失了,若说昌平帝是四十岁的壮年人也有人信之。当时,朝上纷纷扰扰,众人一脸不置信地看着昌平帝,恐昌平帝让人给换了。还是昌平帝走下宝座,于大臣中让众位大臣细细辨认,的确是昌平帝,眉眼如昔,只是整张脸变年轻了。
先前花甲之老人年轻十岁时,太子心生怀疑,恐其是家中其他的人替换,派人查探一番,竟然没有查出漏洞,太子只得作罢。这次昌平帝突然年轻,让太子很是吃惊不小。历朝各代皇帝中不少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但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长生不老。太子按下心中疑虑,抛弃前嫌,亲上杨阁老府问其所想。
杨阁老捋着胡须曰圣上年轻是大周之幸,大周之福。
太子愕然,随即默然,如果说这世上谁最希望昌平帝长生不老,非杨阁老莫属。昌平帝喜奢贪享受,朝中大权几乎都托于杨阁老之手。
太子派出无数人去打探夜先生的来历,仍是一无所获。
倒是周贤妃派人给太子送了回信,宫中宫女突然少了许多,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太子想请周贤妃再详查时,却发现宫中的人已换了一批。因秦王引荐夜先生有功,昌平帝又把凤印交到了石淑妃手中,石淑妃拿回宫权的头件大事就是把宫中的人手进行了大清理。
这种情形下,太子听到汤测之言,立马把东宫府值钱的财物转于武安侯世子徐家英妥善保管。
夜先生躲在玄门宫中修炼不出,昌平帝心急如焚,担忧是否曾有得罪夜先生之处或是让夜先生不满意之地。毕竟之前夜先生凡是修炼必是带着昌平帝一□□炼,昌平帝甚至想是不是还有别的秘术,夜先生藏着掖着不愿意让他知晓。
听得夜先生开了玄门宫门,昌平帝扔下御书房的一干重臣,乘了御驾赶了去。刚一入玄门宫门,见着夜先生,昌平帝如木头般呆住。夜先生又年轻了十岁左右,一头长发黑白相见,白的是旧的头发,黑的是新近长出的头发,泛着墨汁般的黑,一张脸仿如二十出头弱冠少年,唇红齿白。
昌平帝急急上前道:“夜先生你又见年轻了。”
夜先生云淡风轻地嗯了一声。
“先生,你看我何时再次修炼?”此时的昌平帝那有一个帝王的威严,口气中隐隐有些祈求的意味。
夜先生抚了抚鬓发,“皇上莫急,这我次闭关有所参悟,只是尚需要些外物方成。”
“先生需要的何物?尽管开口,我大周地在物博,没什么不可得。”昌平帝大袖一挥
夜先生轻轻弯了下腰,“谢皇上厚爱。陛下觉得之前的双修之法如何?”
昌平帝脸上浮出笑容,“多亏了先生,要不朕也让那帮道士给骗了。所谓的长生不老丹药,原来是要命的□□。还有先生的法子好,双修几回就可返老还童。是不是我长期双修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夜先生沉吟半晌方道:“也可,只是……”
“先生请讲。”昌平帝倾着身子催促道。
夜先生眼神扫中宫内内侍宫女,昌平帝摆手,刘糊带着宫人退了出去。
“皇上,某不过是深山野岭的修炼之人,世俗富贵荣华皆不在某的眼里。因着与秦王有缘方出世一遭,又见皇上清华罩顶,大有仙根,才愿意代师授皇上修炼之术。”夜先生摇着鹅毛羽扇道,“这几日闭关,某悟出人之死皆因生气不足,死气生。想求得长生不老,只要生气生生不息,自然无死之虑。世上万事最有生气的孩童,已长成的孩童,五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童正是生气旺盛之时。”
“朕立马下旨全国征招五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童进宫。”昌平帝赶紧道。
“皇上是阳,只可招女童。”夜先生掐指数,好一会道,“先招九百九十九个女童即可。”
“好,朕立马让内阁去办理。”昌平帝说完抬腿欲走。
夜先生闭着眼道:“皇上莫急,让他们好生安排,不要让女童有怨恨之心,阳日出生的女童不要,阴日的女童最好,来年春上到京即可。”
昌平帝住了脚,皱眉问:“明春是否太晚矣?”
夜先生微睁双眼,“不晚,不晚,皇上的身体也需要日子准备。”
“有一事,为着皇上,某不得不实言相告。”夜先生又阖了眼儿,“凤栖宫无主又空矿,实不利皇上也。”
说完这话,夜先生已盘腿屈指打坐。
昌平帝出了玄门宫,思虑再三仍不得法,犹豫地问刘糊,“你说如果我如今册立皇后,天下人可会笑朕失言?”
刘糊听了,心中骇然,抬眼偷偷地打量昌平帝,正瞧着昌平帝看过来,忙垂下眼,吱吱唔唔没说出个所以然。
昌平帝道:“老东西,说吧,朕恕你口无摭拦。”
文德皇后虽然死去二十多年了,但在刘糊心中,她可比昌平帝让他害怕。最初太子被圈禁,他曾在心中鄙视过文德皇后,觉得她不过尔尔。然几年后太子解禁,又轻而易举地夺了当初风头正盛的石淑妃的宫权,刘糊才觉得文德皇后在昌平帝心中是一个奇怪地存在。如今的刘糊可不会再糊涂,谁知那天昌平帝又念叨文德皇后的好处,后悔册立了新后。于是,刘糊小心地试探了一句,“皇上心中可是有了人选?”
昌平帝道:“不是我非要立新后,是夜先生说凤栖宫无主对朕有妨碍。”
刘糊心中有了底,“奴才有一法子,不让皇上失信于天下,又让凤栖宫有主。皇上命人把凤栖宫的牌子挂在那位娘娘的宫殿就是了。”
昌平帝哈哈大笑,“好你个老东西,自己领赏去。”
昌平帝去光华宫之前,命人宣太子进宫,跟他说说摘下凤栖宫牌匾之事。
到了光华宫,石淑妃跟昌平帝提起钦天监前几日说星相有异之事。昌平帝当即命人叫来汤历询问,汤历道前几日夜观星相,发现紫薇星遭侵犯。昌平帝心里猛地打突,怪道夜先生突然说于他不利,原来在此。此时,昌平帝也不等太子来,直接命人立马去摘了凤栖宫的牌匾挂在光华宫。
等太子进宫后,凤栖宫早变了模样,整个宫殿给封起来了。太子大怒,一径找到昌平帝厮闹,昌平帝原有些愧疚,听得汤历的话,那二三份的愧疚早消散了,直骂太子不孝,且石淑妃在帝添柴加火,昌平帝命人押了太子回太子府圈禁起来。
徐家英正在太子府上跟太子妃聊着家常,嘴上说说笑笑,“那汤测虽说是汤家的子孙,其实于天象甚又不懂,他随便说一句,姐夫也信了,把值钱的东西全搬我那里。姐你看啥时搬回来吧,我怕家里的老鼠打洞。”
太子妃还未来得及说话。
门外来了锦衣卫围住了太子府,太子妃忙推着徐家英出去。徐家英匆匆离了太子府,花重金才打听到太子在光华宫中和昌平帝争吵,钦天监监正汤历也在场。
徐家英疑惑为甚汤历在场,想着汤测是汤历的儿子,或许多少知道些。不想汤测听了也是一头雾水,前几次妖星侵紫薇,他并没有告诉汤历。既然天象不异常,汤历就不该出现在宫中,除非天象有异,但凭汤历的能力,他是看不出来天象异常。那他出现在宫中的时机就非常奇怪,汤测百思不得其解。百氏见汤测一天眉头不展,问他何事所愁。汤测遂把事情告之,百氏沉默半晌方道:“儿呀,怕是老爷说了不利太子的话吧。”
汤测遽然一惊。
百氏叹道:“怕是太太的主意。因你有太子撑腰,他们是拿捏不住你了,又怕太子登大宝后,你得了钦天监监正之位。”
“所以他们要就毁了太子?好绝了我的路?”汤测痛苦地道,“是我害了太子。”
百氏摸着汤测的头道;“他们没能力害了太子,只是在恰当的时候说了恰当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