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改制 - 天行有常 - 长恨歌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行有常 >

第114章 改制

司马师不想死。

作为一个穿越者,还是穿越到一个已经经过历史认证、能够算是人生赢家的历史名人身上的穿越者,司马师的目标最起码要不必原主混得差。

历史上的司马师为他人做嫁衣裳,成全了自己的弟弟和侄子,穿越的司马子元觉得自己怎么着也该弄个名正言顺的晋朝皇帝来当当。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和高平陵之变前,或者说是最初被魏明帝曹蓖泄碌氖焙虻乃韭碥惨谎,司马师空有好听的名分,但是实权并不算太大。

要不是历史上曹爽那一派太过嚣张跋扈,有许多污点,同时得罪了朝中许多的老臣,让他们纷纷团结在司马懿这位老臣代表的麾下,恐怕司马懿还没有那么容易能在魏朝后期权倾朝野。

再加上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不是庸才,甚至可以说经历了巨大打击的司马师成功蜕变,这一切因缘际会,才会让曹魏短短几十年内,就被权臣司马氏家族以晋代魏。

就连司马家族内部,都不乏有曹魏朝廷的忠实拥护者,打司马师、司马昭他们这一脉的脸打得非常响亮,让晋皇室都有些面上无光。

这些情况只能说明,司马家族最初并不是存心想要篡逆的,就像当初在雒阳城中招猫逗狗、和发小袁绍到处调戏美女【大雾】的曹操,当时有谁会想到他会成为曹魏的奠基之主?虽然当时大汉已然衰落,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大汉的灭亡会如此的迅速。

所以和曹魏代汉一样,司马氏代魏是很有戏剧性的,不过因为两家步骤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后人们纷纷评价这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啊!

司马氏代魏最初的事件,来源于让司马懿这位重臣身份地位由辅政大臣之一转为唯一的辅政大臣、终于实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事件――高平陵之变,而高平陵之变最初的征兆,要追溯到曹爽与夏侯玄等实行的正始改革。

正始是曹芳的年号,景初三年年初,明帝曹奔荼溃那一年八岁的曹芳就登基为帝了,只是依然沿用先帝的年号,到了次年,才改元为正始。

历史上的曹爽原本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和司马懿之间也是有商有量,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专断,但是其后因为作为唯一一支能够肆意参政的曹魏宗室――历史上的曹肇原本是曹毖《ǖ乃奈桓ㄕ大臣之一,但是病糊涂了的曹弊詈蠡故茄≡窳瞬芩加司马懿这个神奇的组合,于是作为曹休之子的曹肇以及他这一脉在斗争中正式出局――而被其余的曹魏诸侯们排挤,朝中担任重要职位的都是老臣,也不是曹爽能够轻易调动的,最后曹爽选择了启用包括亲表弟夏侯玄在内的一系列浮华党人,开启正始改革,也终于把人都给得罪光了。

正始改革如果缓慢进行,或者实行者能够注重身份,不违法乱纪、造成恶劣影响,那是相当成功的,晋朝沿用了很大一部分夏侯玄最初制定的内容,但是谁让包括玄学名士何晏在内一众浮华党人,以及曹爽自己,都爱在改革的时候占便宜,别人倒下了,大部分却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被排挤的老牌贵族们当然不干了。

不看过程,只看内容的话,其实夏侯玄及一众被压制得狠了的浮华党人们都是很有才华和灵性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辈子,曹毖《ǖ母ㄕ大臣和当初曹丕给曹绷羧说氖焙蛞谎,都是四个人,司马懿这个曹爽、曹肇等人父亲辈的大臣,当年接受了曹丕的托孤,甚至已经是第二回当辅政大臣,可以说是相当的驾轻就熟了。

曹爽三人可以算是自己人,曹肇当初和夏侯献两人在宫中的花园里乱逛的时候,还发表了对中书监、令刘放与孙资的不满,认为他们两个把持国家机要的时日太久了,等到自己上位的时候,一定要把碍眼的老东西给除掉。

对于他们来说,司马懿也是碍眼的老东西,虽然曹肇和秦朗都是曹钡男母梗甚至连曹爽和曹钡墓叵刀急人韭碥惨近,但是人家司马懿有资历啊,就算同样是辅政大臣,作为毛头小子的他们的威望依然比不上司马懿。

司马懿被他们一起排挤走了以后,倒霉的就成了曹爽。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曹爽自己都有些自顾不暇了,怎么可能顾得上那些在历史上原本会被他重用的浮华党人?

不要说大家都是年轻人,即使曹爽失势了,曹肇和秦朗这两个人也能任用浮华党人,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曹肇和秦朗都是曹钡男母梗曹爽可以违反曹苯止选官选用浮华党人的禁令,他们两个却不可以。

而且能在浮华案中全身而退,只能说明这两位走的是传统经学路线。

想来也是,秦朗是曹操的养子,曹操当时强调的质朴风,喜爱浮华那风气的是曹丕,而早在曹操时代,他就已经针对浮华的苗头发表了意见,严厉地表示了反对。

秦朗接受的是曹操选定的教育,当然不可能和浮华诸士混在一块儿。

曹肇嘛,曹痹谖坏恼庑┠昀铮就数他混得极好,虽然是因为他“有殊色”,司马师风闻他和曹庇械悴磺宀怀的关系,两个人是货真价实的基友,但是曹贝蚧鞲』党人的时候,就连台风尾都没扫到曹肇,可见此君也和浮华党人不是一个路子的。

种种情况下来,就导致当初被刘放、孙资推了一把、混上辅政大臣之位的曹爽现在也依靠着后面这两位老臣的部分关系勉力支撑,曹肇和秦朗那边正和曹爽争缠不休,曹爽要是敢拉表弟夏侯玄之类的当外援,保证分分钟就被会被曹肇以违背先帝之意的名义吞得连渣都不剩。

所以在司马师写信邀请妻兄夏侯玄来晋王的辽东玩耍顺便任职的时候,夏侯玄真的来了,他是一点都不意外。

夏侯玄原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改革思路,两人之前通信的时候,夏侯玄还说要选一位辅政大臣试一下。

要不是司马懿被另外三人排挤的架势明眼人有目共睹,现在基本上一直在称病,夏侯玄第一个要找的肯定是他。

按照司马师对自家亲爹的了解,就算司马懿知道夏侯玄的想法很不错,也不会实行的。

用历史上的司马懿拒绝他的理由就是“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而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基本的意思就是“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会得罪很多的既得利益者,会违背很多人一直一来习惯的旧例,我们还是把这事儿先放放,留给后人去做吧”。

但是呢,如果不拉上那么多品性不是很好的人,由司马师本人为主导,与夏侯玄通力合作,在晋地实行,或许是可行的。

作为晋王曹绍的封国,又从的是汉初诸侯王旧例,作为曹绍如今监护人的司马师在辽东只要不是太出格,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如今的“晋国”原本是公孙家族经营了三代的地盘,景初二年才刚刚打下来,虽然进行了一番人事调动,但是曹魏内部还是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放心的。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些重要的高级官员之外,“晋国”之内,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本的辽东官员,他们和曹魏内部的许多大佬没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动他们也不会影响到曹魏都城那边的利益。

原本在曹魏全国实施会动很多人的奶酪、被认为是祸端的正始改革,在辽东之地实施的话,或许会被认为是司马师这个晋王太傅为了早点彻底抹消隐患而进行的行动。

而等到在辽东之地实行成功以后,未来这个制度大可以向全国推广,有了经验之后,总不会步子迈得太大,现在先小范围试验一下,也能及早调整可能出现的瑕疵。

晋王曹绍有自己任免官吏的权力,司马师作为晋王太傅,和曹绍提一句,曹绍年纪这么小,自然是都听他的。

洛阳那边收到了夏侯玄在晋王那边出任晋国廷尉的消息,也没做什么太大的反应。

曹绍的事情,不好说,现在是个敏感时期,不好逼迫得太过。

而且汉朝对诸侯王的压制越往后越严格,曾颁布《左官律》,规定在王宫任职的官员不得出任中央官员,曹魏的诸侯王大都境遇悲惨,虽然曹绍不属此列,但是在曹绍那里任过要职的人还想在朝中任职,那是很难的了。

左右夏侯玄是浮华党人,他们也不用,就由着他去好了。

晋王曹绍这样,倒也能说成是公然违反了先帝的旨意,现在先存着,总归是一条罪名,还能留待日后一起算账。

司马师:你们真的还能活到日后算总账的时候吗?真是天真,呵呵。

借着洛阳城内勾心斗角的时机,司马师和夏侯玄在晋国之内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改制的序幕。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的夏侯玄和司马懿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司马懿回答他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还是留待日后来做吧,夏侯玄对司马懿一通讽刺以后就和曹爽两个人加上一帮子浮华案里被牵连的年轻人就开干了。

夏侯玄计划的很好,奈何猪队友太多,加上对方是神对手,各项条件综合一下,高平陵之变,明面上占据优势的曹爽等人彻底扑街。

事实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有太多的猪队友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