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番外:万国衣冠拜冕旒(下) - 天行有常 - 长恨歌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行有常 >

第190章 番外:万国衣冠拜冕旒(下)

作为现任皇帝的皇子,信王在京城自然是有王府的。

亲王规制的宅邸富丽堂皇又不失大气,不过法国使团也不好一直住在信王府。

在鸿胪寺和礼部的共同调度下,他们住在了大明专门为外国使团准备的使馆之中。

使馆的面积很大,不仅将所有的房间都启用了,还扩建了许多。

要知道,这里可是寸土寸金的四九城!

除了法国使团外,在明初的时候就被列为不征之国的日本、朝鲜等十五国都派出了使团。

讲道理,明初朱元璋罗列的不征之国,也只是面上说说而已,真的有冲突的时候,大明不照样兴师动众地打倭寇,要不是交通不便,中晚明的这些皇帝也没这个闲心,早就打过去了。

大明开国的时候这些国家有来朝贡,那朱元璋也就给个面子,弄个什么不征之国出来象征一下互相之间的友好关系。

但是这都是用钱买出来的嘛!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什么国王、王子都是一拨一拨的,可见只要人傻钱多,有的是人来捧场。

大明如今威势远迈从前,别说是邻近的这几个国家害怕明军的征伐,就连直面藩王獠牙的波兰、俄罗斯等国都派了使团来,讲道理,现在这些所谓的使者在大明一点都不稀奇。

这些使者,若是朱常洛有兴趣,还可以接见一下,若是没兴趣,那自然是让鸿胪寺或者礼部的人去应付。

法国使团,就属于朱常洛有兴趣的那一拨。

其实安妮王后、玛利亚公主,朱常洛都不怎么感兴趣,他现在最想见的,反而是没有被寄予任何一点希望的法国王太子路易,他的父亲是路易十三,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就是法国赫赫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

虽然他的赫赫有名里更多的是恶名,但是既然有这种见到历史名人的机会,朱常洛又恰好感兴趣,那也未尝不能一观。

紫禁城的御花园――这时候依然叫做宫后苑――栽植了诸多珍稀的植物,还移来了稀有又庞大的太湖石,但是若论景致以及新奇的程度,还是武宗时代遗留下来的豹房――被朱常洛重新改建成了动物园的形式,里面养着的除了一些珍稀动物,还有诸多被视为祥瑞的白子以及“麒麟”之类神话生物,不过讲道理,长颈鹿到底哪里和麒麟像了?澳洲那边千里迢迢把恐鳄之类的古生物当作神话生物送过来,也让朱常洛很尴尬,然而这一点都不妨碍新豹房成为闻名整个北京城的盛景――以及被朱常洛稍加整改、在先帝万历帝时代本就大肆动工的西苑更加出彩一点。

皇长曾孙朱和时年四岁,正是和路易一般大的年纪,所以在这种关键时刻,他还被朱常洛唤到了身边。

朱和是皇曾孙,但是他的祖父是皇太子,父亲朱慈燃是嫡长皇孙,他自己也是朱慈燃的嫡长子,所以地位非常特殊,将他接到身边来和路易暂时进行交流,已经算是朱常洛对法国,或者说对未来的路易十四看重的表现了。

法国使团也有正式的使者,虽然地位比不上王后和公主,但是作为一个有爵位的伯爵,也非常受之前管理外交事务、新离世的黎塞留公爵的赏识,这位伯爵的外交能力还是没得说的。

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尚恩领着他们往宫后苑的内湖上走,朱常洛正带着朱和在湖上泛舟。

虽然新豹房的动物比较吸引小孩子,但是朱常洛的万寿在八月,正是炎热的时候,即使新豹房那里时常有人清洁,也比不上泛舟来得舒适。

远比西方要来得严苛的宫制和礼法,让这座庞大的宫廷显得非常静谧,法国使团的四人――正使加上王后、公主以及王子――跟随尚恩走过漫长的一段路程,经过那些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依旧让人沉醉的宫后苑的美景,终于来到内湖的时候,还松了一口气。

他们经过的地方,即使有人存在,也完全没有人交谈。

虽然知道这是基本的礼仪,但是和他们那边相互之间见面要问候――毕竟能进入法国宫廷的,有许多是有爵位的贵族,或者是上位者的宠臣,即使自身官职低微,也有可能出身自一个显赫的家族――的礼仪截然不同,更加凸显帝王的威仪,让他们还没见到人,就觉得压力倍增。

因为是日常休闲,再加上天气的缘故,所以朱常洛并没有穿着赭黄色的正服龙袍,而是浅蓝色的常服。

边上除了有宫女、太监服侍外,作为皇帝,朱常洛的身边还有锦衣卫的保卫,即使是如今,诸多的贵戚、公侯前往近西、中西以及远西地区,锦衣卫的堂上官的标准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许多都是世代相传的贵戚、世家出身。

这一次是非正式接见,而且来的人只有四个,但是锦衣卫们也都严正以待,要不是法国宫廷再怎么寒酸也是见过这种阵仗的,朱常洛真的怀疑小路易有可能被吓哭。

真要把人吓哭那就麻烦了,到时候传出去,对大明的名声可能会有影响。

不过看了看一脸紧张的法国正使等人,朱常洛觉得,大明现在的整体名声本身就不太好,当然了,他作为一个“仁君”,当然不会再做出什么让大明的名声变得更坏的事情来。

要说这个仁君的名头呢,也不是朱常洛自夸,毕竟放到欧洲去的都是远支藩王和勋贵、新贵,朱常洛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当然要感恩戴德,给朱常洛这个不和他们抢食的皇帝戴高帽。

至于美洲和澳洲,在一部分人眼中算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胜在环境不错,朝廷在这两方面花大力气,不和藩王们争抢,而且这么一来,朱常洛又有一个教化蛮夷的名头在,简直都要被称为再世的圣人了,区区的仁君名头算什么。

大概是明廷在欧洲的那些藩地――和殖民地什么的不同,被华夏人收拢在手心的东西,吐出来的真的不多,更何况朱常洛对这些土地变成大明未来版图上的一部分还是很有信心的――流传的关于朱常洛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那些国家也都听闻了和朱常洛有关的各类消息。

既然朱常洛想让大众认为他是这么个形象,也就没有让锦衣卫或者东厂干涉,毕竟这算是一个好名声。

如果是坏名声的话……嗯,敢特意传播消息的人,坟头的草大概已经有五尺高了。

作为理所当然的主导,在那些人见礼之后,朱常洛开启了话题,大部分和日常生活有关,问的对象还是年幼的路易,至于国家政事之类的,只占了一小部分。

所以等到法国使团的四个人离开的时候,他们也只留下了宫殿很华美,不愧是遍地黄金的东方帝国,国力非常强盛,东方人都很厉害的印象。

与其说他们来北京城有什么收获的话,倒不如说从永明城一路到北京城的见闻,让他们对大明的忌惮以及艳羡在的短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强化到了一定的地步。

如果排除外来形式的干扰的话,法国的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已经被奠定了,未来虽然这个国家被路易十四玩死了,等到路易十四驾崩后,各种问题频发,法兰西终于陷入了无止尽的混乱之中,但是现在,如果外来的力量不强大的话,其实法国依靠本身的军事以及外交实力,依然能够称雄。

所以说,在朱常洛看来,这个非正式使团大概在他的有生之年看不到变成正式的那一天了,而等到未来,呵,路易十四登基亲政后,把所有的盟友得罪了个精光,又穷兵黩武,法国连年征战,但是在国力消耗的同时领土却没有扩充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明廷这种外敌,或许对法国还有所帮助。

政治方面的大援助不给,但是经济方面双方还是能够交流一下的,但是朱常洛只有统筹调度的兴致,况且真的让他一个人决定,到时候让法国占了大便宜就不好了,所以在这方面他还是寄希望于户部、内阁的专业人士好了。

时至今日,朱常洛也能说一句自己是真的“集万国之力奉养”,再加上今年正逢他六十大寿,万寿节还加入了未来建军节阅兵的看头,相信大明这种别样的繁华一定会让各国使者感到“满意”的。

明圣宗泰昌皇帝的六十岁的万寿节,他在登上北京城的城门观阅大明的雄兵的图景,被在场的诸多画师们记录了下来。

虽然作者不同,细节不同,但是这一类的画在后世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圣宗万寿阅兵图》。

这一类的图册和《泰西诸国遣使图》、《万国朝圣图》一样,被并称为泰昌盛世的记录仪,被作为后人们研究这个年代的种种密切地收藏着。

而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离世后,被父王路易十三紧急地让人带着母后和姨母一起离国避难――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使团会是非正式,以及小路易这个孩子,以及玛利亚这个已经出嫁的公主都能被塞进去的原因了,大概只有正使才担负着确切的使命而已――的路易十四在次年的时候,以五岁的稚龄登基,其母奥地利的安娜摄政。

他穷极一生,都不能忘却在明帝国一路上以及在其宫廷中的见闻。

那个穿着青衣的皇曾孙和他搭话,问他为什么愁眉不展,路易十四将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他。

因为是皇曾孙,小孩儿的压力没有路易这个王太子大,但是他的气魄却比路易要足。

“为什么我要担心那些?有皇曾爷爷在,怎么可能会出现那些麻烦?我大明如今四海咸宁,万邦归服,跳梁小丑,有何可惧?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人有胆做出忤逆犯上之事?”和路易同岁的皇曾孙如是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