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犹如太阳的他 - 童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犹如太阳的他 >

第6章

小秋一看到走进来的是陆嘉树,顿时喜上眉俏。

陆嘉树作为蓉大最年轻的心理学副教授,以出了名的好脾气著称,去年年初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心里咨询的工作室,不过至今这位年轻的副教授手上却只有易太太这么一个病人,倒不是因为他不想赚钱,而是受人情所累。

她知道陆嘉树是易太太的专属心里医生,一星期会给易太太做三到四次的心里治疗,每次来的时候是早上8点左右,顺便会包揽喂药的工作。

易太太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每次需要吃药维持情绪上的镇定,不过她本人据吴管家说却十分排斥吃药。

“小O,今天的感觉怎么样了?”陆嘉树像往常那样推门而入,发现自顾自吃小混沌的童O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好脾气地问道。

他走到衣架边,脱下了套在外面的长大衣,露出了墨绿色的毛衣,戴着金丝边框架眼镜的他,气质温雅,风度不凡。

“嘉树哥哥,”童O条件反射性地喊了他一声,没想到10年后的今天第一次见到的人是陆嘉树,这让童O感觉到格外地亲切。

陆嘉树是住在她对门的小哥哥,只比她大一岁。

从小童O就跟他的关系非常要好。

两家的大人工作忙,常常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童O再怎么样家里还有个奶奶可以照顾她,但陆嘉树就不一样了,陆父陆母两人均是孤儿,身边根本就没有长辈可以替他们照顾儿子,而且两人都是高级工程师需要长年累月地去外面工作,只能把儿子托付给知心的邻居照顾,之所以不再请保姆照顾陆嘉树,那是因为在陆嘉树很小很小的时候被保姆打得左耳失聪。

童奶奶看陆嘉树可怜,每次陆父陆母出去工作,就主动把这活揽了过来。

小小的陆嘉树为此很感谢童奶奶,对童奶奶的小孙女童O格外地照顾,两人常常一起吃饭一起上学有时候陆嘉树还陪着童O玩过家家的游戏,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陆嘉树的眼神瞬间地柔和了,他摸了摸童O的发顶,声音无比地温和:“今天感觉怎么样了?”

“还好,”面对陆嘉树如此执着地问这个问题,童O无奈地回答这个问题。

“那吃完早饭,嘉树哥哥先给你念书听好吗?”对待病人,陆嘉树一向很有耐心,尤其是对待犹如亲人的病人,他就更有耐心了。

念书给我听,怎么感觉把我当成了小孩子了?童O满脸疑惑,但她没有出声反驳。

陆嘉树把这一行为当成了默认,他从大衣的口袋里拿出一本书,坐在童O的对面,童O一看这书名,就努力忍住想要笑的欲望。

陆嘉树要给她的念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体,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历来被人们当成励志书籍相传。

以前她年纪还小的时候,碰到一些困难哇哇大哭想要放弃的时候,妈妈喜欢给她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告诫她人家海伦又聋又哑还瞎了眼睛的人都在努力坚强地活着,还活出了一番风采,那作为正常人的她岂不是要更加努力去克服困难?

“虽然我只拥有了十九个月的光芒和身影,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广阔无垠的田野,通明澄澈的天空,根深叶茂的绿树和万紫千红的花朵,即使是无尽的黑暗也无法将这些鲜活的记忆抹去,只要我们曾经亲眼见过这个世界,哪怕只有一天,这些记忆也会成为你专属的记忆,是鲜活的,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陆嘉树的发音很标准,吐字清晰,好听地就像电视台里的那些男播音员的声音,“所以,小O,我们做人要像海伦.凯勒那样坚强,要记住曾经拥有的美好,这些记忆就像海伦所说的将会成为你专属的记忆,是鲜活的,无法抹去的记忆。”

童O一甩手,就把旁边放着的小调羹甩掉了地上。

她抖着声音问:“嘉树哥哥,你现在的职业是一名心理医生吗?”

现在的嘉树哥哥很像一名心理医生啊,而她就是他的病人。

陆嘉树小时候常常带着她去看蓉城的标志物---博美大厦,告诉她长大后要成为像他爸爸那么有名的建筑师,博美大厦是陆嘉树的爸爸亲手画图设计而建造。

她知道他的梦想,10年后的陆嘉树应该坐在办公室画图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耐心地给她做心里辅导。

难不成28岁的童O患上了什么心里毛病吗?

“怎么了?”陆嘉树担忧地看着一脸呆滞的童O,发现她手上的小调羹掉在了地上,于是弯着腰捡了起来,从桌子上抽了几张纸巾擦了擦粘灰的小调羹,就问站在一边的小秋:“还有多余的小调羹吗,再给小O拿一个过来。”

“好的,陆教授,”小秋赶紧点头答应,她知道陆教授要给易太太做心里辅导,旁人不方便在房间里,于是就悄悄地走了出去。

“小O,你怎么了?”迟迟没有等到童O回应的陆嘉树颇为担忧地看着她,“是不是昨天做噩梦了?”

“额,没有,”反应过来的童O赶紧摇头否认。

“真没有做梦吗,没有做那种一个人掉在大海的梦,”不放心的陆嘉树再一次问,他眉宇间泛起了一股忧愁。

“没有,我昨天没有做那样的梦,”童O肯定地摇头,10年后的陆嘉树彻底变了模样,敏感,唠叨,还忧愁。

她不由地想起了昨天的陆嘉树,笑得露出了雪白的牙齿,夹着筷子跟她抢碗里最后一个生煎包,抢到后脸上顿时展露出一抹得意欠揍的笑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时不时地皱起眉宇,童O忽然怀念起10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陆嘉树了。

陆嘉树点点头,看着已经见底的雕花银碗,眼尖地看到童O嘴角挂着的馄饨皮子,好笑地抽了一张纸巾擦了擦她的嘴角。

“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不会照顾自已,”他叹息,觉得如果人真能一直像个孩子那样也好,无忧无虑,活得开心。

“我本来就是一个孩子啊,”童O翻了翻白眼,弯着头很小声地念着,“毕竟我现在才只有18岁,谁说不是孩子”。

她的声音很轻很轻,轻地只能她自已一个人听到。

陆嘉树没有仔细去听,反而在摆弄他的手机,推了推鼻梁上的镜片,直到设置好要播放的音乐时,他说:“我们现在来听歌好不好?”

童O:……

越来越觉得10年后的嘉树哥哥变成了一个温柔似水的男人。

“来,想象一下自已是在蓝天白云,大草坪之中。”

童O:……

完全想象不出蓝天白云,大草坪。

这时,一阵轻快,优美的小提琴声音响了起来。

《F大调第二浪漫曲》是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跌宕起伏的音乐徐徐入耳,行云流水之中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音律,让怜听音乐的人不自觉地放松了心情。

贝多芬在创作这首F大调第二浪漫曲之前经历了耳聋,失恋,痛苦地让他一度喘不起来,曾经一度写下了遗书想到了自杀,不过好在,他总算挺了过来,所以陆嘉树选择了《F大调第二浪漫曲》作为音乐治疗法的开端,有大部分的因素是为了它背后的含义。

生活不易,可比你更加不容易的人都在努力地活着,你还有什么理由去珍爱自已的生命,这是陆嘉树借着这首《F大调第二浪漫曲》想要对童O所表达的话,也是他最近为了治疗童O的抑郁症所想出来的一个办法是音乐治疗法。

音乐治疗法在国外认知度范围内很广泛,据说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音乐治疗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就是在华国这边目前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还不是很多。

可能大家都比较倾向于传统治疗,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所以陆嘉树抽空专门研究了一下音乐治疗法,挑选了几首曲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他还想邀请知名的钢琴家淼淼弹奏那些曲子,打算用一个疗程给童O试试看,希望对她的抑郁症能够有所帮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