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来自最亲近的威胁
片刻后,两个孩子拿着自己默写好的《出师表》来到父皇跟前,皇帝微笑着接过,“你们这么快就默好了,可见平时读书还算用功,清秒和半月教子有方,朕心甚慰。”
摊开皓礼的默书,只见小楷工工整整,不差分毫,内容也无半点错处,皇帝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写一首好字很重要,福儿要多向哥哥学习。”
听到皇帝的夸赞,周半月满心的欢喜,果然还是自己的儿子争气些,皓福答道:“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皇帝将皓礼的默书放在一边,摊开了皓福的默书,却被惊住了,行书气韵流畅,字里行间大气磅礴,能想到提笔如烈火,落笔似烟云,皇帝更为满意,“难得小小年纪就能写好行书,不过也别忽略了楷书才是,你们兄弟两人默的书都不错,父皇很高兴。”
两位公子异口同声道:“孩儿自当更加努力,不辜负父皇的殷切期望。”
“书默的很好,你们分别说说《出师表》中如何治理好国家?”皇帝问道。
皓礼是哥哥,所以先说道:“统领江山,必然少不了贤臣的帮助,父皇可以招纳诸葛亮这样的贤臣,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博学多识,治军严明。”
皇帝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样的贤臣是可遇不可求的,几百年来都未必有一个。”
皓福说出自己的见解,“孩儿以为,《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作为帝王,应当重用贤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理当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制定利国利民的国策,公正严明的一视同仁,方可治理好国家。”
皇帝轻轻的摸了摸皓福的头,“小小年纪,竟然知道这些,谁教你的?”
“师傅日日都教导孩儿。”
“看书累了,去玩会儿吧。”皇帝对孩子们说道,皓福和皓礼手牵手的出了仁禧宫的正殿。
周半月强颜欢笑,心里却很失落,自己的孩子还比媛贵妃的孩子年长些,却没有他聪慧,如今看来,皇帝似乎有意识的想从两个孩子中选出一位储君,这让周半月变得格外敏感起来。
突然,软冰哭着进来,跪倒在地,“皇上,皇后娘娘不行了,您快去看看吧。”
皇帝大惊,站起身来匆忙离去,苏梅香和周半月面面相觑,来到立政殿,只见皇后面色灰暗,枯瘦嶙峋,双目无神,牙关紧闭,气息也很微弱,皇帝攥着她渐渐发冷的手,“皇后,朕来看你了,朕来看你了。”
皇后已经发不出声音,只有眼角渗出的一滴泪水,能证明她听见了,皇帝抱起皇后,在她耳边说道:“你瞧,香云山上的雪景多美,我陪你一起策马前去,看雪中的腊梅。”
当初的皇上还是王爷,与皇后一同赏雪时说的话,勾起了皇后心底最美好的念想,她猛然的睁开眼,张着嘴却没吐出一个字,很快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软软的沉了下去,再无半点气息,她终究还是死在了皇帝的怀里。
皇帝想起年轻时共度的美好时光,不禁觉得心里悲凉,抱着逝去的皇后痛哭流涕,软冰也哭的泪人一般,整个立政殿里阴森森的冰凉。
窗外飘起了小雨,混合着哭声,嘈杂不堪,令人心悸,苏梅香换下白色的孝衣,褪去华丽的珠饰,只用一根银质的素钗,将头发挽起,再配上两朵白色绢花,她终于等来了今日,这宫里,再也无人和她匹敌。
听着皓福的读书声,她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若是自己的孩子能继承皇位,那么整个江山,也都是自己的了,看着这美丽的容颜,又觉得深深的心痛,这样美好的岁月,注定要在深宫中,渐渐蹉跎老去。
杏仁端着紫薯粥走来,“娘娘喝点吧,新到的紫薯,加了小米熬成的粥。”
“杏仁,不知怎么了,皇后殁了,我心里反倒空落落的,不知道往后和谁斗。”苏梅香端过碗,喝了起来,却食不知味。
杏仁浅笑,“娘娘,这宫里最不缺人,尤其不缺女人,害怕往后没有人斗吗?别的不说,就说静妃娘娘,平日里和您关系甚好,今日两位小公子互相比了比功课,福公子比礼公子学得好些,她心里便不平,现在正将皓礼关在书房,逼其用功读书呢。”
“是啊,皇后殁了,莲贵人的两个女儿嫁出去了,端云公主和亲远嫁,太子被飘雪毒死了,就剩下德妃的一个公主,然后荣妃的儿子不中用,能够挑起整个江山的,也就剩下皓福和皓礼,难怪近日来,周姐姐和我都不太亲了。”说罢,心里空落落的,仿佛有一种真诚被抽离的不剩分毫。
杏仁给她的碗里加了点小菜,“娘娘不必伤感,原先娘娘和静妃的友谊是真的,那是因为要团结起来,才能抗击别人的陷害,而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敌人了,太子之位只能有一人做,皓福和皓礼,只怕兄弟之间必有一争。”
“唉……帝王之家,嫔妃之间,皇子之间,都逃不过一个‘争’字。”勉强的喝完了粥,将碗筷丢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