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争夺太子位
次日凌晨,皇帝还在甘露殿睡着,箫勤早已穿戴整齐的候在寝宫之外,随时等候皇帝起床,一名宫女悄声走来,“箫公公,一名叫郑若昭的大臣想求见公公。”
箫勤打了个哈欠说道:“不见,大早上的,他们只管在宣室殿外头候着早朝就是了,何必来见我。”
宫女笑着将一锭金子塞在箫勤手中,“公公现在也不忙,见一面也无妨,几句话的功夫罢了,好处可多着呢,人家少不得孝敬,再者说这姓郑的大臣,是静妃娘娘的远房亲戚,如今静妃娘娘在宫里的势力也不可小觑,公公还是去一下吧,耽误不了差事的。”
收了金锭,箫勤的脸色才好看些,有听说郑若昭是静妃的远房舅舅,心底正暗暗高兴,“行了,也就是你嘴甜,我去去就来。”
刚来到宫门前,只见郑若昭望眼欲穿的样子,一见到箫勤,又是一副低头哈腰的讨好,“在下可算是把箫公公盼来了,真是三生有幸。”说着又上前弯腰扶着箫勤的手,箫勤突然有了一种做主子的尊贵感。
“郑大人有礼了,老奴并非怠慢了大人,而是伴君如伴虎,老奴服侍皇上,实在是不敢有半点分心。”箫勤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开始扯起闲篇来。
郑若昭附和道:“在下知道公公服侍皇上,日理万机,因此也不敢耽误公公的时间,只是太子不幸亡故,皇上身子又不好,这储君之位空缺,做臣子的心里实在不安稳,今日请公公来,就是想请教一下,皇上心里到底更倾向于谁做皇后,谁做新太子?”
箫勤故弄玄虚道:“都说君心难测,皇上的心思,那都是天意,做奴才的怎会轻易揣测得到?不过近来皇上对礼公子倒是颇为赞许,静妃娘娘在宫中如鱼得水,皇上宠爱有加,说起来这静妃娘娘还是你的亲戚呢,真是可喜可贺,老奴在此贺过了。”
郑若昭行礼道:“在下多谢公公指点,只是皇上中意于静妃娘娘和礼公子,为何没有透露出一点意思来?”
“大人也太实诚了,皇上心思沉稳,是轻易看不出的,老奴日日夜夜伴随皇上,也只能看出个一二来,大人只要在朝上提议立静妃娘娘为后,礼公子也就自然做了太子了,岂不是一举两得,以后你们家族就发达了。”箫勤的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然而郑若昭并没有看出来,他只是高兴于自己家族的前途。
“静妃娘娘与在下沾亲带故,在下提出册封她为皇后只怕不合适吧。”郑若昭虽然极度希望周半月做上皇后的宝座,可有没勇气提出。
箫勤反而劝道:“大人,都说举贤不避亲,静妃娘娘端庄贤良有目共睹,深得人心,皇后之位非她莫属,皇上之所以没说出来,主要是想让大臣们主动提出议程,这样方能显得君臣一条心。”
“公公说得有理。”
“好了,再过会儿估计皇上就醒了,老奴该去服侍皇上了,大人请自便,告辞。”说着,便暗自高兴,郑若昭来的真是时候。
郑若昭躬身作揖:“公公慢走。”
一路上,箫勤摇头晃脑的得意,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没一会儿便哼上小曲,一名小太监匆忙的跑来,“哎呦,箫公公,您大清早的跑到哪里去了,皇上醒了,四处找不到您,正发火呢,您快着点吧。”
“完了完了。”说着,一路小跑的往甘露殿去了。
皇帝阴沉着脸,虽然已经穿好朝服,戴好了冕旒,却很不高兴,“箫勤,你不在宫里伺候朕,跑到哪里逍遥去了?”
箫勤赶忙跪下,做出一副苦样,“皇上,奴才冤枉,服侍皇上数十年,老奴从来不敢怠慢,今天早上起来,老奴肚子不舒服,所以回来晚了,皇上息怒。”
皇帝听后,万丈怒火烟消云散,看着渐生白发的箫勤,又开始可怜起他来,“罢了,起来吧,你岁数也不小了,难为你身子不好还硬撑着服侍朕,朕准你半天假,你回去歇着吧。”
箫勤被皇帝的仁慈打动,抬起头来感动的看着皇帝,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箫勤谢恩后,退出了甘露殿。
早朝,众臣参拜,皇帝清了清嗓子,说道:“众位爱卿平身,今日有什么提议都可以说说。”
郑若昭上前说道:“臣有本参奏,如今皇后和太子一位空缺,皇后乃国母,母仪天下,太子乃国本,是江山的未来,请皇上册封新皇后和太子,以安民心。”
皇帝许久没说话,嘴角总是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郑爱卿既然提出了,那么就说说,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朕也可考虑考虑。”
“皇上圣明,如今后宫中,有两位杰出的皇子,祖宗有制,选择储君,应当立嫡立长,礼公子长相端庄,读书刻苦,是合适的接班人,臣提议择静妃娘娘为皇后,礼公子为太子。”郑若昭刚说完,朝中的大臣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要说子以母贵,苏梅香是贵妃,高于静妃的位份。
皇帝点了点头,“你说的虽然有道理,可你也说,朕如今有两位杰出的皇子,那你为何不提议让福公子做太子呢?”
郑若昭以为皇帝中意于静妃和礼公子,嘴上也就没留情,直接说道:“臣以为,福公子虽然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可年龄略小于礼公子,若是册立他为太子,便不符合祖制,再者说,做了太子,其生母自然就是国母,将来的太后,臣听闻,这媛贵妃的身世有些不清明之处,自打她入宫做嫔妃以来,就流言蜚语不断,总说她是一个苏姓的女子,顶替了富察家的大小姐来入宫殿选,选储君时,子以母贵,生母的身世这般不堪,怎能做我朝未来的国君,又如何面对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