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我们发财了!
沈子晋第一次做官就来到了庐阳县这个还算好管的地方。
这里虽然并不富裕,甚至还发生了一次暴乱,有些百废待兴的意思。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暴乱,让那些豪绅富商害怕了,有钱的去了别的地方发展,没钱的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沈子晋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好日常的公务,并不需要和那些本地的家族富商斗智斗勇。
这也让他对自行车这个东西有很大的期待,研究了一番后,找到了刚放学的付远航。
“航哥儿这个东西是哪来的?”
付远航早就知道他会来找自己,毕竟在把东西送过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自行车的销路计划。
这么有趣的东西在庐阳县这个小地方可挣不到多少钱,还是要去京诚那种一个砖头就能砸住一个官宦子弟的地方,才是它大展身手的时候。
而且自行车这个名字也实在不符合大众审美,也就他们自己人这么叫。
付远航想了个名字,就叫追风。
苏巧儿撇撇嘴,对这个中二的名字嗤之以鼻。
但也就是她了,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名字要比自行车好听的多。
苏巧儿也不是那不听劝的人,追风就追风吧,反正这玩意也是给那些中二的小屁孩骑的。
她自己是这么想的,但随着追风的普及,自行车竟然真的成为了一个交通工具,而不是小孩子手里可有可无的玩具。
那天的场景在她的眼里是真的荒诞。
一群穿着各色官服的大人物,把衣服的下摆扎好,一人骑着一个自行车,迎着晨光骑在前往皇宫的石板路上。
苏巧儿的脑子都快蒙了,感觉自己好像又穿了回去。
其实这也是她对古代的官职并不了解。
每天上朝的人虽然多,但也不全是那种俸禄几千几万两的大人物,多的是那种一年都没有几百两的小官员。
沛朝的制度就是这样的,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是可以乘坐马车或者骑马的,三品以下就只能靠双腿走去皇宫。
朝堂上没有三品的官员是最多的,就算他们家里有钱,也只能天还不亮的时候就开始步行上路。
所以在看到家里小辈的自行车时,慢慢就出现了骑着追风去上朝的荒诞景象。
苏巧儿不知道这对于沛朝的影响多大,还在为自行车的制作而犯愁。
就算有了付远航找的工匠和流水线生产,他们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在第一辆追风制作好的三个月之后,铺子才终于开张。
这么大个铺子不能只有几辆连铺子都摆不满的追风啊,所以苏巧儿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先不管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这些东西能在末世十几年后依然有受众,就说说明肯定是有人喜欢的。
苏巧儿为了能让自行车在庐阳县一炮而红,找了几个年纪不大的小公子和小女娘,让他们穿上类似于武侠剧里的练功服,在庐阳县的石板路上飞驰而过。
一样的衣服加上这么新奇的东西,果然造成了轰动的效果。
虽说庐阳县的有钱人少了很多,但自行车的价钱她却没有定的很贵。
这个东西制作麻烦,不可能作为一个挣钱的东西,为的就是打开铺子的知名度。
她让每个骑着自行车的少男少女都背着一个迎风招展的旗子,上面不仅写着铺子的名字,还让他们在人多的地方大声吆喝。
“苏记铺子开张啦,各种好玩的东西应有尽有,追风限时抢购!限时抢购!”
庐阳县的大街小巷都是他们的身影,还有色彩鲜艳的旗子在猎猎作响。
苏记铺子一炮而红,三十辆追风在一瞬间就被一抢而空,接到的订单飞速增长。
追风虽然很快售空,但铺子里的东西也是稀奇百怪,成功留住了这些客人的脚步。
这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现代的产物,只是换了个古代的壳子。
像是棉花填充的沙发,各种可爱的布偶,竹子的麻将,硬纸的扑克牌,甚至还有一书柜的红楼梦。
其实红楼梦是为了凑数的,毕竟时间太短,哪能做出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呢。
这里面还有很多古代本土的玩具,也让苏巧儿搜罗了过来,充个数。
而红楼梦其实是为了给侄子康康练字用的,后来想着反正都拿出来了,干脆把书印出来。
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老祖宗的文学素养。
这本书实在不短,苏巧儿为了后续的买卖,把这本书分成了十个部分,今天只上架了第一本册子。
苏记铺子来的还是有钱人居多,没有喜欢的,就会随手抽一本红楼梦带走。
苏巧儿坐在柜台里看着人们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
红楼梦是什么啊,四大名著啊,她敢保证,这些人肯定会来买第二本,甚至第三本。
付远航虽说对于铺子挣钱不挣钱并不在意,但这也算是他自己的买卖,在下学的第一时间,就催着苏家兄弟抓紧时间往回赶。
他们下学的时间还早,先去了铺子,正是人满为患的时候。
付远航看着店里磨拳擦肘的人群都惊呆了,这是他第一次觉得庐阳县竟然有这么多人。
苏巧儿一眼就看到了几个人目瞪口呆的样子,冲着他们招手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