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幸运的人 - 伐唐 - 本色农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伐唐 >

第319章幸运的人

孔夫子,王阳明,孟夫子,蔡元培,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等,等等,他们并没有想不朽,或者说,他们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不朽,但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思想和文化,他们已经让自己的名字,牢牢的印在了历史上的篇章上。

人类和人们,不只是对他们本人的信仰,更是对他们带给自己的知识和文明的信仰,让他们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还有黄巢,还有迫害李大钊、李公仆、闻一多的人,他们倒是想让自己的名字不朽,但他们的丑恶行径,却将他们牢牢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他们摒弃了人类的知识和文明,他们在将人类向野蛮和蒙昧推进,所以,历史对他们表示了摒弃。

开化和文明是一种信仰,而且是人类共同的信仰。我们之所以生而为人,因为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因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文明让我们不再蒙昧无知,我们一路要感谢的,都是我们一路走过来的师长们,没有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或仍在蛮荒中苦苦追寻。

还要感谢我们的老师,将当初一个个顽冥的、慒懂无知的孩童,渐渐变成一个个有文化、知礼仪,懂规矩的我你。还让我们一代代,将人类的知识和文明,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就算我们不说,但千百年来的习俗,已经让我们,将尊师重道不只作为一个习惯,还当作了一个信仰,所以,才有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因为这种信仰,曾经的西康省长刘文辉公开宣称,县政府的建筑若是比学校的还漂亮还好,县长直接枪毙,而他自己也耗资2.5亿的巨资,兴建了人间最美丽的安仁文彩学校,而且建成之后无条件交给政府使用。

也因为这种信仰,百年前的北京学堂,俨然是当时整个京城最为繁华的建筑,不管是政府大楼还是外国使馆,在它高贵的红墙面前都黯然失色,而那时候的北京大学亦成为无数莘莘学子们向往的殿堂。

因为这种信仰,哪怕现在的我们再苦再穷,我们也能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富强。

更因为,尊师重道,不只是一种信仰,还拥有让人类更加文明更加富强的力量。

孔光嗣年轻气盛,虽然忝为孔家家主,他有这个雄心抱负,彭剑锋自然乐于帮助他达成心愿。

于是当即一声令下,先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建设天津城的第一座庞大的学府。而且明令要求,所有适龄的孩子,都必须进入该学府,至少学习六年。

来到这个时代,彭剑锋可不象李娇说的那样,他就只泡了几个妞生了几个孩子。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仍改变不了这个时代的印记。相反的,他还有被这个时代同化的趋势。

或许他能做的,就是多培养一群读书识字的孩子们出来,让他们读书明礼,让他们自己学会思考。这个时候的朝廷自顾不暇,应该没有人来管制他放纵学术讨论自由思维。

因为据说在东海的学院,已经有人开始质疑太宗皇弑兄杀弟的暴行,而且也在怀疑玄宗皇强纳儿媳妇有违伦理。虽然是小范围的讨论,但也吹到了彭剑锋的耳里。

当然,彭剑锋的原则很鲜明,哪怕是对帝王,也不需要以圣人的节操去要求。必须承认这两位皇帝对天朝历史的贡献,哪怕他们的子孙后代未来不再是皇帝,这一点不容抹杀。

但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漏,也必须勇于的承认,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能变得更加的坚强,无坚不摧。而讳疾忌医,不敢直面自己的错失,那是弱者或无能者的所为。彭剑锋给他们有所保证,只要他们不扯旗造反,彭剑锋绝对保证不让有人查他们家的水表。

对于孔光嗣的蜕变,彭剑锋十分的不解。孔光嗣却是真诚地说:“哪怕我在曲阜老家,也能感到老百姓态度的改变,以前的他们,对我们是怕,可能还有憎恨和厌恶,但现在,他们对我们的更多的是敬畏。”

想想也能理解,长年累月,一代一代的帮他们家种地,收获所得大部分还为他们所得,有几个人能有个好的心情。只不过皇帝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但孔光嗣这些人这次是真心的在教导他们的子弟,而不是象以前,只让孔家的子弟们上学,他们是看在了心里。

当看到自己家的孩子们也学会读书识字,知书达礼,就算不图他们大富大贵,但起码和他们从前不一样,他们可都是看在了眼里。

对于孔家的夫子们,他们自然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尊师重道的理念早写进了他们的骨子里,不需要有人强调他们也知道遵守,其实是彭剑锋自己内心阴暗太不相信人了。

只不过有个前提,为师者得有个为师的样子,至少要悉心的教育他们的子弟,老百姓虽然粗俗,可并不笨,究竟是在为他们的孩子好,还是在诱导他们亦呆又坑,他们心中都是心中有数。

当杨行密的下属们听说,他们已经被杨行密放弃的时候,他们的吴王只带着最亲近的人去海外称王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但此时的他们,哪怕还穿着最破旧的衣服,哪怕他们现在也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他们却觉得自己可能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一群人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