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新年快乐
这个冬天虽然很冷,但在东海县纷飞的雪花中,似乎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景。
彭剑锋不再以为自己就比古代人聪明。但好歹他多了一千年的见识。
虽然工业化发创造发明,他不能冲破时代的局限,但是许多概念性的东西,他只需要稍稍提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科学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找准了方向,其实就象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简单。只不过,人类漫长的历程,大多数是在寻常方向的路上。
咱们天朝的子民,历来就是最擅长学习,要不然咱们就不可能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仅存的硕果。
所以,彭剑锋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后世的见识,帮助今人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至于如何操作,他也没有见过,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们才行。
就好比造纸术,他可是知道,最困难的一环就是把各种植物的纤维,更有效率的煮制出来。所以,他和孔杰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桐柏山寻矿。他貌似记得,桐柏的天然碱矿,就位于后世的桐柏县吴城镇。
虽然时隔千年,此时的桐柏是后世的桐柏,后世的吴城镇未必就叫做吴城。但离县城十里以东的地方,想必孔杰很快的就能发现。
至于说碱煮之后加工,当今和后代的差别,也只是一个手工作业和工业化操作的分别而己。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等到春暖花开的到来了,只要有大量的纸张面世,他首先要给自己家里留下来许多的厕纸。因为就算是李康,从李娇那里听说,他们家居然用纸如厕后,狠狠的骂了彭剑锋一顿,就是他对书纸文章大为不敬。
这一点彭剑锋十分的相信,他小的时候,奶奶如厕的纸,只要有字的纸张,都是坚决的不用,生怕就亵渎了神灵。
彭剑锋觉得,这种优良的传统一定值得好好的保存。就因为有对知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咱们的华夏文明才能生生不息,万年长存。
至于说将之视为洪水猛兽,鼓吹无知者光荣的野心者,他们无非就是见不得文化人的眼光犀利,直指他们那虚伪的、想要成神的邪恶用心。
彭剑锋对于李娇和宋飞雪的指责,当然会有想法。他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几个,不是借口要带娃,就以怕影响腹中的娃儿为名,就连正常的公粮都无处可交,你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陪你们?”
李娇觉得更加的委屈,带着哭腔说:“你能不能就有点正经,难道夫妻之间就只剩下敦伦的事情,陪我们说说话儿怎么就不行。让我们亲自带娃,不要累坏了那几个丫头,可是你自己说过的话,莫非你对那几个未成年的丫头也想抬入家门。”
彭剑锋似乎留意到,本来就在隔壁收拾东西,弄得格外大的响声的某丫环,似乎不自觉的放缓了手中的动作,彭剑锋就算没有看见,也能想象她们竖起耳朵偷听的模样。
彭剑锋赶快吓得落荒而逃,这些丫环人家可都是良家人儿,人家是来彭府学习文化知识礼仪的。不过,如果把这批人放出去当账房,倒确实是能够放心。但如果自己睡了她们,不只是自己的老腰吃受不住,似乎也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这世间还有那么多的光棍,彭剑锋不能自私得不管别人的饱暖,做人还是要讲点良心。
曲阜来的千户人家,给他们腾出一千来个单间,也是一件繁重的工程。赵广益已经有些年纪,写写画画的文字工作,确实有些难为了他老人家,彭剑锋通过暗中观察,帮他在孔家人中物色了一个稳重低调的老人,让他协助赵广田处理这些人的安顿事宜。
不过,为了接收来自各地投奔而来的流民,东海县一直保留几百间临时的安置房间。当然比不上他们在曲阜的房舍,但在这里能吃有喝,他们若是还记得当初被秦宗权赶得躲进大山的情形,他们就不应该抱怨赵广田不够贴心。
这个叫孔令的家伙,据说按辈份还是孔杰的重孙,他虽然没有成为牧民主官,可就算作为暂任的东海县主薄,也让不少孔家人看了心情激荡。既然现在已经暂时安顿,梦想走得更高一点,也是人之常情。
做实事的人还是太少啊,更多的孔家人,他们还只是想动动嘴皮子,要不就是梦想有一天凤凰飞上枝头,成为某地的地方官员。现在朝廷说的话基本上不作什么数,他们可是知道,彭剑锋的治下,还缺少不少的知府和县令。
彭剑锋才懒得管他们是什么心思,只要这群人不放低姿态,他才不会给这些人授官。孔令之所以获得自己的信赖,关键还在于这老头子低调而且能干事情。光凭一张嘴炮就以为能让天下归心的人,彭剑锋直接会告诉他们出门右转。
还是孔杰和孔固安这样的人靠谱能干事情。假以时日,彭剑锋不介意任命他们担当一些实职官员。虽然这样的人不多,但是,为富者自然会有不仁,穷者未必就是良善之辈,就比如那位叫戴二黑的家伙。
“为什么姓孔的人都能住现在的房子,我们却要寒冬腊月里自己建房?”听说赵广田将未来的戴家庄和孔家庄分开,他们家想要住单间的话,只能自己去修建的时候,戴二黑立即就跳起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