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战乱1 - 雪恋 - 铭大大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雪恋 >

第17章 战乱1

这天,京师下着磅礴大雨,京外许多的麦苗都被打坏,朱英下令漕运加急,以支撑京师庞大的粮食需求。朱英徘徊在暖阁里,焦急的等待着前方的战事。

“皇上,满人果然杀来了!”武英殿大学士张琪镇说。

朱英看着关于直隶水捞的折子,正为这事犯愁。

“速速调兵,支援边关!”朱英不假思索的说。

张琪镇拿出袖子里的兵部急件,“皇上,这次他们是要有大动作啊,关外关内的驻军都动员起来了。”朱英打了一个冷颤,林之雪走时的景象忽然蹦出在脑海中,朱英竟有些后怕。“让京师的禁兵去!”

“可是,皇上,眼下调去边关到那就需半月。”

朱英猛的敲了桌子,张琪镇吓一跳,“唉~”

朱英这一声长叹,也许就像帝国的最后一丝气息,惋惜却无奈。

“那我御驾亲征!”朱英说。

张琪镇跪在地上说,“万万不可啊皇上,现在朝政刚有起色,正是安定人心的时候,此时御驾亲征,不合时宜啊。”

朱英涨红了眼,向他吼道,“那你说怎么办!”

张琪镇跪在地上,流着泪说,“只能静观其变,再集中各地精兵在京师到山海关一带布防,现在秦王和林大人共有十万精兵,对付辽东蛮夷肯定够用,望陛下宽心。”这也是事实,现在只能忍下来,急躁也不是办法。但是他担心的是林之雪啊,自己亲手把他送到了战场,本以为自己会安心些,可恰恰相反,朱英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他,每次烦躁时,总会想起欺负他的样子。

朱英递给他丝绢手帕,“是朕失态了,你不要在意。”张琪镇重重的磕头,“谢皇上。”

“告诉户部,马上给边关加派十万饷银和两万担粮草!”

“十万!”张琪镇颇为惊讶的说。

“十万都拿不出吗?”朱英差异的问。

“不瞒皇上,现在不说十万,最近水捞严重,直隶的救济银刚刚发出去,如今户部的存银连五万都没有啊!”

朱英万万没想到,泱泱大国,最后竟然连十万饷银都拿不出。朱英回想起这个所谓的伟大帝国,现在看来,真是嘲讽。

“这样,大内里有查抄林党的家产,应该不少,把那些拿去吧。”朱英挥挥手,“去吧,去吧,我静一静。”

“臣告退。”张琪镇也暗暗的捏了一把汗,林党的财产花出去的也是不少,凑够十万,还是很玄啊。

朱英看着窗外淅沥的雨,泪水刺痛了眼睛,雨滴打在走廊的石阶上,噼啪作响,“之雪,我想你。”

鼓号声响彻边关辽原,满人的五股部队呈五爪状从山口杀来,城墙上弓箭手已做好备战整备,城里则是随时可以迎敌的长矛步兵。远远处的人群中有一个圆形的巨大马车,秦王知道,这就是可汗阿骨打的营帐。满人多善骑马,所以敌军的部队大多为骑兵,但是最前面的是装备了最新式火炮的攻城部队,进入了炮弹射程,秦王一声令下,一百八十统红衣大炮震天齐名,炮弹似流星一样划过天空,朝着敌军的先锋部队冲去。他们也不甘示弱,两边的火炮肆意冲击,每落到一处,迸开的泥土冲向四周,留下的大坑正好作为了士兵的坟墓。剩余的攻城部队在炮弹和弓箭的双重夹击下向城门冲去,云梯和铁钩都在挣扎着贴住城墙,而随后便被一个个残忍的推了下去,石头,长矛,士兵如同蚂蚁一般从城墙上掉下来,尖叫和怒吼,淹没了天际。

正在双发杀的不可开交之时,阿骨打的骑兵暂缓了攻势,朝着后侧的山峰上撤去。秦王眯着眼睛说,“林之雪到了。”

林之雪的五万大军从城后集结,填充了城外的战场。但是满人的部队有意的躲开城防部队的攻击,引着林之雪和秦王的部队向山谷去。秦王果断下令,所有部队停止攻击,回城修正。

阿骨打看再打下去于己不利,不多时也鸣金收兵。

满人退军的消息马上送到了朱英的御案上,“伤亡惨重啊,他们用了五千人就打掉了我们两万精兵!”朱英担忧的说。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林之雪并没有受伤。→_→人家是大将军,怎么可能轮到他亲自冲锋陷阵,受伤也基本不可能,除非他要自残了。

“林大人,这次满人是认真的了。”秦王说。

“嗯,他们的战斗力比我们确实高出一大截,还是我们平日里松懈了啊!”经过这次真刀真枪的大战,让林之雪清楚的看见了这个国家所谓精兵的真正实力,林之雪担心的是,既然精兵都如此,那可想而知中原的杂牌军了,林之雪望向西南的天际,想着朱英现在也该进晚膳了吧,忽然,林之雪心里就像被锥子刺痛了一般,为什么会痛?这时,林之雪也说不清。

朱英这次召开了全体的内阁会议,因为就几乎在满人攻关的同时,直隶,河北,河南一带的农民揭竿而起。起因就在于上次的水涝灾情远比地方官上报的严重,朝廷的银两批下来又被各级官员贪污挪用,发到老百姓的手里,根本就不够用。这一次规模之大,是朱英从没有预料到的。

“可有多少人?”朱英问。

兵部尚书奏道,“臣等估计,大概有五六万人。”

朱英低笑说,“五六万?你们都当朕是傻子吗!告诉你们,是五六十万!七个省有八十多个县衙已被他们抢了!”

“皇上息怒!”众臣跪下说。

朱英看清了,即使林党没了,但这国家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叛臣,而是贪官污吏,他们才是帝国的敌人。可是现在,连朱英也没了主意。

这时,大学士杨世成建议说,“此时万不可镇压,官逼民反,历朝历代都有,若是强行镇压,恐怕局势会越来越难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边打边招抚,同时下罪己诏。”

朱英长叹,“只能如此了……”

于是一场浩大的全国性招抚行动开始了,钱,粮,甚至官爵,朝廷都在所不惜,只要能保证林之雪那边的安稳,朱英什么都可以答应。

但是仍有一部分义军不肯接受朝廷的诏安,这股农民起义军不同于其他的武装,他们组织严密,有一整套的编制流程,但是他的最高指挥官,竟是区区的驿站小官,仗着自己是吃皇粮的工作人员,加上水涝的日子里一家老小三口人毙命于贪官污吏的魔爪下,对现实毫无希望的李贤再也无法忍受这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带着乡里的百十来青年,竟然毫不费力的攻下了当地的县政府衙门,仅仅三月有余便聚集了数万人。朱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支队伍将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

林之雪上了一封奏折给了朱英,朱英很爱看林之雪的字,虽然里面写的都是边关的重要军事。朱英了解到,这次的双方交战虽然满人撤退,但是却未伤大气,且一直处于主动,林之雪希望加派红衣大炮和重型火器已支持战斗力。

“连半点都没想我?竟然只字不提!”朱英在奏折上批到,准奏。朱英在回奏上写下,“之雪,朕甚思念。”

“密奏,亲自交给林之雪。”

“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