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太子北巡
待到大婚第二日,新人沐浴盛装拜见长辈,代王和安王携新婚的王妃朝见两宫,朝见结束后,洪武皇帝又为两对新人赐宴。代王的生母郭惠妃对儿媳妇很是满意,自那日在万寿圣节赐宴,她便有意与中山王府结亲,如今终于得愿所偿,便是拉着徐妙清的手上下打量着新儿媳妇,笑容春风满面。
就在中山王府上下沉浸在一片祥和的婚礼氛围之中,久久还未散去之时,徐妙锦得到了一个噩耗,周二夫人还是被夫家逼死了,这让她的心情从姐姐们大婚的愉悦之中一下子抽离了出来,原以为自己为周二夫人在这封建礼教蚕食妇女的社会中争得了一丝生机,可事实并未如她所愿,周二夫人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封建礼教害人的魔爪,惨死在府中。
自上元灯节洪武皇帝诏几位藩王入京之后,秦王朱颈阋恢绷粼诰┏亲允,行为举止也规矩了不少,洪武皇帝此时思量着,总把这二儿子留在京城始终不是那么回事,再一则他心中早有国都北迁的打算,自从明代开国定都南京之后,朱元璋始终觉得南京胭脂气太重,再者北方军事布局日趋严峻,朱元璋有意效仿汉唐,把国都北迁到西安,所以此次借着命令秦王朱颈惫榛胤国之机,派太子朱标北巡视察陕西,考虑迁都事宜。
太子朱标一行人便在洪武二十四年金秋时节浩浩荡荡的离开应天北上了。朱标出城那日,本来是晴空万里,却忽然彤云蔽日,雷声震天响。秋雨最是无常,朱标并没有在意,他也从来未曾想过,自己正值壮年,身体会有任何异常。徐妙锦掐算着时间,待朱标这次北巡归来,朝堂之上将会风云迭起,太平日子所剩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自朱元璋还是吴王之时,长子朱标就被立为王世子,朱元璋此时就已经对他寄予厚望了。待到后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洪武元年朱标便被立为太子。太子生性聪颖好学,且为人忠厚,故洪武皇帝对这个大儿子报以的期望极其之大,选尽天下名士大儒来辅佐太子,待太子朱标成年之时,已颇具儒者风范了。
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让太子朱标参与处理朝政,这十几年来的历练,使得太子朱标在朝堂之上的威望极高,然而父子二人对政事处理上的分歧却也越来越大。
太子生性仁慈,而朱元璋却为了给太子今后登基铺路,屡次残杀功臣,朱元璋对于一些不法勋贵采取严厉的做法,朱标曾经多次表示反对,劝说朱元璋杀人太多,恐怕会伤了和气。从胡惟庸案,到李善长被牵连,再到八弟自焚,十弟中毒而死,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始终萦绕在太子心头。他清晰地记得那日他向父皇进谏勿要杀戮过甚之时,朱元璋丢给他的那跟棘棒,在父皇面前,他没能捡的起来那沾满棘刺的棘棒,朱元璋苦笑着对他说,朕如今所杀大臣,便是为你将来之路除去棘刺,你难道不明白朕的用心良苦吗!
太子朱标不想明白!他不感激,且不认同父皇的这种做法!故而当日在大殿之上,与朱元璋争辩起来。那是一向温文尔雅的他,第一次在大殿之上忤逆父皇,他凭着年轻气盛,直抒胸臆,与朱元璋争论道:“父皇的用心儿臣当然知晓,但儿臣更愿意父皇能用尧舜之法治理天下,父皇难道不知,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吗!”
“荒唐!汝是讥讽朕为桀纣吗!”朱元璋被气的怒不可遏,随手便搬起御座向太子头上砸去……
也许是带着这种心情出城,虽然此时雷声大作,风雨即来,可是太子朱标却是一身的轻松,这一路北上,他希望寄情于山水之间,可以暂时忘却朝堂上的烦恼。
路上行了将近两月,太子朱标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西安的秦王・府,此刻却容不得他休息,父皇所交付的差事都是极其重要,刻不容缓的,其一便是整顿秦王・府上下,其二便是考察陕西境内民风地形,以考量是否适合迁都西安。
秦王的罪证大多已经在《御制纪非录》中罗列出来了,此番太子带人前来,只需要按照上面的罪行抓人即可,至于秦王是否在藩国有谋逆之举,太子朱标是不相信的。
太子朱标从暖轿中走出,随行的大部分官员便候在了秦王・府外面,此刻秦王・府的所有妃嫔官吏早已在正殿等候迎驾,待太子进到秦王・府,便立即吩咐手下的官员与秦王・府的长史,典簿们忙活起公务来。他们的面容看起来都极其的严肃,看账的看账,查库的查库,秦王朱臼毯蛟谝慌裕不敢出半点声响。
这时只听见有女人轻轻抽泣的声音,太子朱标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妇人此刻正哭的梨花带雨,那妇人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汪清水,顾盼之际,让人为之所摄。
秦王朱久ψ呱锨袄唇樯艿溃骸罢馐遣噱邓氏。”并给邓氏使了一个眼色,叫她不要在太子面前丢人现眼。
太子忙摆了摆手道:“无妨无妨。”
但见那邓氏慌慌拭泪,强颜欢笑,太子便想到在《御制纪非录》中,确实曾看到过朱元璋罗列秦王朱镜囊淮笞镒矗便是宠爱侧妃邓氏而冷落正妃王氏,此刻瞧眼前这邓氏,确实是明艳动人,娇柔婉转,怪不得二弟会如此钟情于她。
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此刻已经为太子在西安所住的行宫安排了好几套方案,太子看过之后,都觉得太过奢华,便微微笑道:“我还是住在秦王・府吧,一来是方便办事,二来是想与二弟好好叙旧一番兄弟情谊,当今圣上一向不喜奢华之风,我住在这里亦以示陛下崇尚节俭之风。”
入冬之后的陕西愈发的寒冷,光秃秃的树枝在狂风怒吼中战栗着,摇曳不定。秦王・府各殿虽早已架起暖炉,但是太子朱标多年生活在江南,还是不太适应这北地的冬天。由于父皇下命令要他考察陕西民风地形,所以他需要时刻在外面奔走,秦王为大哥准备了一件上好的狐裘皮披风,太子得了这披风,便感觉外面的天气不似那般寒冷了,兄弟之情也多了一丝暖意。
秦王・府的人还是要逐一审问,才能最终确定罪行,决定生死去留。邓氏心中很是担心,她知道这些年来秦王对她的恩宠早已经越制,皇上如若真的怪罪下来,她便难逃罪责。
自那日在正殿上见到邓氏,太子便对她魂牵梦绕,然而碍于身份,他却必须对她回避,在这秦王・府中,二人见面的机会本来就不多。
秦王已经把正殿,正寝宫和书房都让与了太子,自己便搬到偏殿去居住,太子便在这书房中,对秦王・府的涉案相关人等逐一审问。终于在这一日轮到了邓氏,太子见邓氏款款而来,便逐一禀退了下人,邓氏坐在太子书案对面的椅子上,美目流盼,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低垂着,说不尽的温柔可人。太子此刻只觉东宫粉黛皆失了颜色,此刻两个失意之人,最是能引起互相心底的共鸣,邓氏见此刻气氛尴尬,便起身为太子斟了一杯茶,待她把茶盏递到太子面前之时,太子还是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
邓氏并未反抗,只是双目垂视,泪眼涟涟,太子见她此番面目娇羞的柔情,便顺势将她揽入怀中,此刻尽是道不尽的柔情顾盼。
自那次之后,两人的情愫便如蔓草般迅速滋长,可是碍于平时忙于公务,与邓氏弟妹的身份,两人并没有太多单独相处的机会,更多时候则是她在秦王身边,他与她遥相相望,目光交汇间,她能感觉到他眼中炙热的情愫,他亦能感觉道她神情中的无奈。
有那么一次,在二人偷偷相见云雨过后,太子揽邓氏在怀中,轻抚她的云鬓安慰道:“待到我登基之日,便封你为妃,定不会负了今日之情。”
邓氏双目低垂,眼波间流露的近是柔情,她欲语还羞道:“奴家但愿会有那一天。”
北方的冬季依旧傲雪凌霜,寒风刺骨,转眼又是一年新年将至,太子一行人结束了在陕西的考察,秦王・府的案子也顺利的了结,这会太子心中的心事已了,便是启程回京的日子了。
越往南走,天气越暖和,但太子的身子已经愈发的虚弱,他蜷缩在暖轿中,身上盖着那狐裘皮,身子还是不住地在打冷颤,咳嗽也愈发严重了。太子身边服侍的内宦想让一行车架缓一缓,待请了郎中看过病情再继续南下,此刻已经到了山东地界,可以暂居齐王府,等太子身子好好再走。
太子思绪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这身子不碍事,只是一时染了风寒,如若耽误了行程,便赶不回京城过年了。”
内宦见太子如此坚持,便也只好依从于他。而此刻晋王,燕王,代王,宁王,安王等一众藩王,亦接到父皇要他们回京过年的懿旨,然而此时包括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内,谁也不知道太子已经病倒,这洪武二十五年的新年,注定是不能太平了。
作者有话要说:来啊来啊求评论啊!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