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嫁
远枫山山脚有一亭,红叶染清秋。依惯例,待婚双方此时是不宜相见的,赵千凛不知岳父相邀此为何意,但还是来了。
姐儿挂着面纱,跟在众人的后头,脚下的红叶堆了一层又一层,一步子踩下去,能听到叶片吱吱脆响,很是惬意。
今日登高的人儿可不少,四处望去,蜿蜒山道一处一处都落了人,作诗的声儿从远从近传来,倒是让姐儿心一下子落回了实处。
“那不是姐夫吗!”钊哥儿走在前头,见着在清秋亭伫立等候的赵千凛,开声就是一句。
个个顺着钊哥儿的目光望去,赵千凛显然也是见到了江府众人,正打算离了亭,顺着山道走下来。
姐儿也看到了,当此时呼吸就是一滞,略微低了头,只望着脚底的枫叶,跟着大伙儿往上走。
文氏等赵千凛同大家打过招呼后,便拉了赵千凛走在后头,同姐儿并排着走,自个儿又回到前头去了。
两人并排着走,姐儿更是低着头,一言不发,赵千凛不知姐儿为甚忽变了一人,但也先开口将气氛缓和过来,“姑娘喜欢红叶?”
姐儿点头,应了一声。
赵千凛忽而轻轻笑了起来,惹得姐儿是一阵奇怪,便侧目望去,就见赵千凛以手掩口,眼角还透出些笑意来。
赵千凛见姐儿望了过来,便开口解释道:“姑娘这样盯着一地红叶,让我想起一个此山的典故。”
姐儿似有兴趣,“哦?”地出了一声。
“这远枫山原又称印红山,这印红山一说便是由低头而来。”
姐儿听了更是好奇。
“相传很久以前,这山还不似如今这般多人至,有一年轻女子上山寻药救父,上山时天朗清清,落下的枫叶叠了几层厚,漫山遍野皆是红。怎知上到半山腰,忽而天色大变,就下了倾盆大雨来,女子寻了个山洞一躲,这雨下到了半夜才停。待雨停了,女子便外出寻药,怎知这月色黯淡,路丛多变,女子寻着药香摘到了药,可一回头女子便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心中焦急不已,又恐夜深失足落山,便等天色一亮才想细细看看寻着来时的路,这一瞧,便瞧着了脚下连着一路的红印子。女子顺着红印子一路回去,便回到了山洞,又寻着了下山的路,才及时救了其父。此事一传,这山便多了人来登,来瞧瞧是否真会染红了鞋底。”
此事自不是真的,以赵千凛的腹中墨水,随口就诌了一个故事来引得姐儿的兴趣,只见姐儿真真去盯了走在前头的哥儿姐儿的鞋底去瞧。
姐儿走着就低了身去拾道边的一片枫叶,“可你瞧,钊哥儿的鞋底就未红,这故事怕是给传玄乎了,以此来引人来游呢。”
赵千凛倍儿认真地点着头,赞同地开声:“我看也是。”
赵千凛好似忽而想起一事,便又说道:“姑娘及笄时,某未得前去,托人送去了桃木雕花簪,虽比之金石华钗实是寒碜,但还望姑娘喜欢。”
“我见着了盒中所放的字条了,不曾想公子竟得如此手艺,真是好生厉害。桃木枝留了其原先的形态,自是珍贵,乃天底下独独一支,我甚是喜欢呢。”
姐儿见赵千凛说起及笄礼,一下子就来了兴致,问起了桃木雕花簪的制作来。
一路谈到下山归去,文氏见姐儿的眉头已松,脸上的神色也渐渐恢复和悦,就知姐儿的心结已结,心下大安。
转瞬间十月二十便至,府上换上了红绸缎子,各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江妩一大早就随着姐儿到了姐儿的屋里,一进门就见文氏双眼通红,一看便知哭过了。
江妩只记得前世姐儿每逢回娘家都会给自己送金钗儿,脸上总挂着笑,心里便笃定赵千凛是个好归宿,就也不同姐儿一般伤感。
姐儿过去蹲在了姐儿的膝边,原是娇俏的声儿此时变得闷闷,“大姐姐,我舍不得你。”
文氏在一旁听了顿时就没忍住,泪儿直流,赶紧拿了帕子掩了面,步子乱乱地往屋外走。
姐儿伸了手去将姐儿的碎发挽于耳后,开声调笑道:“外头个个都说你骄横,就该他们来瞧一瞧,看看你现时的这番模样,还是那个江府的二姑娘么?”
“大姐姐,你可正经些,人家这难过着呢。”姐儿从姐儿撒了娇,呶了呶嘴。
姐儿宠溺一笑,口上说着:“再正经儿下去,要把我惹哭了,可都得赖你了。”
如姐儿见此,便也道:“这可不行,今日是大姐姐的大喜之日,可不能哭了。”
“你瞧吧,三妹妹都比你懂事儿,还不快起来。”姐儿拍了拍姐儿的手,姐儿才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
一直目不转睛地瞧着姐儿,等丫鬟来催,姐儿才失笑出声,“姐儿,你可是要随我一同沐浴不成?还不出去待着,等我收拾好了,再寻你进来。”
吉时一到,姐儿被领去二房正院拜别父母,就由文氏的大侄儿背着上了轿,六十二担嫁妆就随着大红轿子,一并去了择梓胡同。
三日后回门,个个见姐儿神色大好,这才定了心。
卫氏在念春堂陪回门的姐儿吃了午膳,一回了念月洲,便见神色苍白,病恹无力的杨姨娘归来了。
等卫氏入了座,杨姨娘便跪下请安:“夫人安好,还请夫人见谅,回来时正是三伏天,妾身在路上着了病,身旁也只得一人服侍,这病断断续续拖了两个月,无法行路,等病好些,这才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
卫氏见着杨姨娘便想起钰哥儿和妤姐儿差点送了命,心中就是一气,又想起卯晓那夭折的儿子,更是怒意重重,但素来脸上淡淡,惯于藏起感情,此时面上自也不显。
卫氏淡淡开声道:“可知我为何千里迢迢唤你回来?”
“妾身不知,还请夫人相告。”杨姨娘心中略感奇怪,卫氏对其病情一句未闻,看样是越发冷漠了。
“你不在府中的这些日子里,钰哥儿和妤姐儿都险些送了命,身为其生母,我接连去信两封,你也未提一句要回,你的心倒是比我硬。”卫氏定睛望去,眼里看不出情感。
“府中有夫人帮着看顾,妾身虽担心,但也相信夫人。况且妾身听夫人之令,所责还是要服侍老爷,何能因私忘公。”杨姨娘做惯了这样的事儿,声情并茂地诉道一半,就拿了脑袋往地上磕,狠狠地磕出了红印子,才停了下来,“多谢夫人相顾!”
卫氏见杨姨娘这般会来虚的,也不好露出甚意思来,打草惊蛇,让她瞧了去。遂,立时按下心头不快,让杨姨娘起了身。
接着点了点头,似接受了杨姨娘的那番说辞,“你这般想也无不妥,只还是得回来顾一顾他们,毕竟还是个孩子。”卫氏见杨姨娘低眉顺眼地在一旁站着点头,便挥了挥手,“你先下去收拾收拾罢,待会我让钰哥儿、妤姐儿过去看你。”
杨姨娘点点头,便回了念月洲旁的小别院。
金栀正吩咐着人把杨姨娘的箱笼搬到卯晓先前住的屋里去,杨姨娘见了,上前赔笑道:“金栀,这是怎的一回事?这可是卯晓的屋。该不会是弄错了罢?”
金栀原先就对杨姨娘当妾室不满,现时又知杨姨娘下手狠毒,对卯晓之子动手,觉着现时的杨姨娘,再也不是当初同她一起在卫府里真心服侍卫氏的金杏了。
金栀只语气淡淡,解释道:“因着你屋里太久无人用,方才我奉夫人之命来打理,见床脚都被白蚁驻空了去,现时洒扫婆子在排查寻看呢,今夜你便先住着卯晓屋里罢。”
“可这……”杨姨娘脸上闪过一丝慌乱。
“这甚?你若是不怕那蚁去驻了箱笼和榻,那你就回你屋住去,我不过奉命来瞧,把你安排妥当,你若不愿住卯晓屋,后果你自个儿担着就是。正好这事你自个儿定了,我可不想多管。”金栀言罢,就上前去问洒扫婆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