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
说来也怪,自喝醉那次之后,有一段时间阿杰再没见到火炮。火炮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即便阿杰两三点回到家,也没在熟悉的烧烤摊看到熟悉的身影。
不过对火炮来说并不意外,因为他去看望他的弟弟了。
一年前他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找弟弟,原因很简单,弟弟上了大学之后不久,突然就再没给家里来过电话或信件,阿杰一度以为弟弟遭遇不测,火急火燎地追到了这里。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过来之后就在丘陵大学门口问了门卫大爷,又问了学校保安,最后抓着几个看样子像老师的男女,最终才打听到弟弟在哪个教室。
当时他弟弟正在自修室里,火炮也没好意思打扰。坐在教室外的一条长椅上等他出来,心里一块石头到底落了地。
其实那时候他并不在乎前两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灾难,毕竟他把东西运过来了,也用得来的钱给弟弟买了点吃的用的。
出事的那个同乡不是他们村的,是隔壁村的,虽然出事的当天他也很慌张,但找到弟弟要紧,所以也没心情悲痛和懊悔。
现在见到弟弟的喜悦又冲淡了这份感情,以至于他只花了两根烟的功夫怀念了一下那个已经三十好几,第一次来到传说中的金钱乡却还没机会看清这里的一草一木,便一命呜呼的老乡。
不过这种情况在那几年是常见的。
火炮生在临国贫瘠的土地上,当他们的小国和这里的大国还是一体时,他们每年都能得到政府的扶贫拨款。虽然谈不上发家致富,但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
而当国家分裂之后,这项拨款自然就不复存在了。一年的收成全看老天的恩赐,但就算风调雨顺,也只能吃个半饱。何况这两年不是旱灾就是虫灾,老人能走得动的都走了,年轻人就更不用说。
土地闲置,政府也不救济。他们所在的国家似乎就没有从灾后走出来,不要说生活在农村的人了,即便活在城市,也未必开得了锅。
火炮在的村还算好的,年轻人跑出去的年份早,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海外关系多,东边不亮西边亮,几年受灾没让他们吃不上饭,所以他一开始也没想过出来,没想过像其他熊国人一样扒火车或挤集装箱。
但当弟弟真考上大学之后,事情就变了。大学的学费高昂得让人透不过气,仅凭那一点点的收成和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的微薄救助,根本不足以为继。
也就是那会,村里出去过的人说邻国的丘陵城好,遍地是金,只要肯去,准能捞得一大笔。再不济,也肯定比守着那几亩空天来得实在。
几个年轻人一合计,也慢慢动摇了。
加之第二年弟弟回校后就再联系不上,这一把火烧得火炮再坐不住,即便不留在丘陵城,也得确定弟弟没事了再说。
所以准确来说火炮只是一个偷渡客,他不认为自己是难民,至少不像那天阿杰喝醉后描述的那样。
想起阿杰迷迷糊糊说的那几句话,火炮也不太好受。不过这一切阿杰都不知道,而火炮也不愿意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到底阿杰也出于好心帮自己包扎过,知恩图报总比锱铢必较的人生要好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