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常年收购哦! - 今穿古之小大夫 - 初吻江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94章 常年收购哦!

“既然你看着行,那就先留下这一套,还有两套没做好呢,做好了一起给你送过来。”纪家舅妈也高兴,自己劳动成果被人这么一喜欢,她也很有面子的啊!

听说那个什么秀才舅妈,做了好几次衣服给她外甥送去,都没能送出手呢!

纪家舅妈也挺记仇的啊!

“舅妈,我和您一起去看看穆老爷子,这几天他老人家也该歇过来了,我给他号号脉,看有什么可以补身体的东西,也给老人家配一些。”文景辉在纪家舅妈要告辞的时候,站起身来跟着一起往外溜达。

“穆老爷子的身体是得好好好看看了,以前我们也给找过大夫的,可他们都不给穆老爷子号脉。”纪家舅妈知道文景辉会医术,但是他们来了几天,文景辉只是给大家做好吃的,或者让她做饭的时候,不要吝啬,她以为诊脉只是文景辉当时的客气话。

殊不知,那是因为他们真的太虚弱了,必须要好好调养一下,有一点儿身体底子了,文景辉才敢给他们号脉调理身体。

“那是因为‘七十不诊,八十不看’,他们学艺不精,怕给老爷子看砸了。”文景辉毫不介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这种事情,其实在前世已经屡见不鲜,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已经腐朽不堪,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敢随便下手,你治好了是你的本分,治不好可就是医疗事故了。

西医还好,他们还有一些保守治疗,还有临床护理,大不了还有一氧气瓶,这一点上,西医比中医厉害。

中医讲究的是“血为营,气为卫”,为正,而病痛则为邪,正气不顾则邪气入侵。

人一旦年老便会体衰,气血自然不如以往充盈,就算是用药物刺激生气,也没多少生气可以让你调用了,所以干脆就来了一个“七十不诊,八十不看”的规矩,而且是很早就有了的规矩。

最多给病人“带病延年”而已。

中医讲究的是调营养卫,养永远比治重要,所以中医的养生很厉害,有些老大夫,都七老八十了,依然健康如中年人,活上百岁都不是梦啊!

这也是当初文景辉一心一意的非要学中医不可,他特别怕死!

长命百岁是他的终极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找了个环境特别优雅,空气特别清新的地方,跟提前养老一样的生活了。

带着两个小家伙儿,直接就来了纪家,如今穆老爷子和穆肃,还是借住在纪家的东厢房,但是文景辉已经承诺过,开春之后,就给穆老爷子和穆肃,单独盖一座四合院,跟纪家的规格差不多,只不过少了后罩房,因为穆家的确没有那么多人口,住不过来啊!

“堂叔,文先生和孩子们要过来看看您老!”纪家舅妈在门口就先喊上了。

“哎哎!快进来,大冷天儿的把孩子们抱出来干啥?别冻着了,快进来,快进来!”穆老爷子听见声音,赶紧从小凳子上站了起来,拄着文景辉给买的沉香拐迎了出来。

“穆太爷好!”两个小家伙儿被文景辉教育称呼穆老爷子为“穆太爷”,以后再有小孩子了,统一称呼穆老爷子,以显示尊重老人家。

“哎!快进来。”穆老爷子如今新房子住着,新衣服穿着,新棉被盖着,心情别提多舒畅了。

他家那点儿糙米,文景辉给收了,换成了大米细白面,就怕老爷子省吃俭用不肯吃,还编了理由说家里少了糙米,非要跟老爷子换不可,弄得老爷子拦都拦不住。

除此之外,文景辉家里头的那些个泡菜,还有腊肉什么的,也没少往纪家倒腾,顺便还带了穆家爷孙俩一份。

“在这里还住得习惯吗?晚上冷不冷?”东厢房弄的不比文景辉那里差,而且因为穆老爷子上了年岁,受不得冻,他们来的第二天,武大就带着小范给东厢房砌了壁炉。

“不冷,这里可比老家都要暖和啊!”穆老爷子感慨了一下:“夜里起来给壁炉加一次柴,能热乎到天亮。”

早上起来穿衣服,都感觉不到冷气的。

“您这是在干什么呢?”文景辉一进屋,就看到满地的稻草,还有一个半成品的席子,墙上挂了几个新的小筐。

“冬闲的时候,编点儿东西,开春了就能用了。”穆老爷子手艺不错,还拿了一个新编的小筐子,递给大眼睛里明显带着“快拿过来我要看看”的文先生。

听说文先生以前是镇子上的人,可能没见过这些东西?

文景辉的确是没见过这些东西,不过他一眼相中的原因,却不是因为好奇,而是他看着这东西,突然想起了药箱。

众所周知,药箱是每一位医者都有的装备,可惜,一般的中医,药箱子都是特别定制的,例如文景辉的,就是当时用了最上好的白杨,无异味儿,不会让装在箱子里的药串味儿,但是那样特殊的白杨,要上百年以上的才可以,现在倒是有,可深山老林的钻进去,里头同样也有野生动物啊!

但这个稻草编织出来的东西,有棱有角,最关键的是,取材简单,还不惹人注意!

将来在战场上,装的伤药绷带什么的,完全可以胜任啊!

“穆老爷子,有个事儿想和您商量一下!”文景辉双眼灼灼生辉的看着穆老爷子。

穆老爷子:“……!”

文景辉只给穆老爷子画了个简易的图纸,是一个四方形有背带和腰抠的稻草编制的箱子,双开门的那种,里头分为上中下部分,上部分了三个中块,中部通用,下部却分了左右。

“编成这样的,可以吗?”

“老头子试试!一会就好!”穆老爷子看了看,想了半天,便开始动手编了起来。

老爷子其实看不太懂那些高长宽的,但是文景辉连比带划的半天,他大约也弄明白了点儿,就编出个成品来,看看文先生怎么说,要是合适最好,不合适,他也能有个现成品参照。

文景辉打算的是,上部分分别放绷带,止血药粉和创伤口服药丸;中部直接放干净的棉花,下部左边放镊子和医用缝合针,以及医用缝合针,右边就放一小壶消毒酒精!

战场上什么最多?

外伤最多啊!

这几样东西,完全够轻伤患使用了。

重伤的自然有更好的治疗方式,轻伤的呢?

嗯,他还得培养护士!

以后这玩意儿,就是战场上的战地药箱了!

大明版本的战地外伤急救医药箱!

手下也无意识地写了许多条上去!

等穆老爷子编好了东西递给文景辉过目的时候,他已经足足写了一页纸了。

“哦哦!我看看!”文景辉拿过来,看了看,很满意,便跟纪家舅妈商量:“舅妈,您帮忙缝两个带子在两边,这里缝上一条像腰带一样长的布带,可以让一般人系在腰间,防止背后背着的东西掉落。”

“有个背带不够吗?”纪家舅妈觉得两个布条已经足够了,再加一个岂不是多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