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锋会
八月十五,中秋节,晴,西子湖畔。
夜,深夜,灯火却无眠。
一轮圆月,升起在浓黑色水面上,月光如洒金,波光似碎银。
江湖人的刀剑,也无眠。
他们生来背着决斗厮杀,缠绕进腥风血雨,便是万籁声寂,千家团聚,
都不得一刻安闲。
西子湖上,为识锋会之故,搭起座二丈高的浮台。正中一盏鎏金莲花灯,在水气氤氲里兀自微茫。
就听见台下有人问,
“怎么不见王仪松呢?”
旁边人忙解释:“王掌门痛失弟子,竟似乎一病不起,来不了了。”
“那……这长剑甲字第一,该怎么论?”
“还能怎么论,打出一个来呗!”那人忽然又压低了嗓音,神神秘秘,“你且看,在场使剑的人里,十有八九,要来趟这浑水的。”
那人闻言一惊,“这还了得?!”
“有什么了不得的?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哎,还有一事。你可别忘了,这里是临安城,比的又是长剑……”
正忖这话里有几重意思,
湖上那轮硕大的、金黄的圆月,
就蓦地抖动起来,荡开了环环涟漪。
夜空中,忽有一人击水而来,穿一袭白衣,灯影缭乱里看不清面容。那人轻飘飘落在台中,二丈高的浮台,连一丝晃动也无。
众人皆是一愣,再抬头细看,只见他四十不到年纪,负手垂眸,沉静稳重如古井无波。他腰上一把雪白长剑,一绺淡青穗子,一块古银令牌。
台上缠斗的两人被这变故打得措手不及,退开三步远,执了长剑,正欲发作。
却看那令牌上赫然刻着四个大字――
万剑归宗。
登时脊背一凉,如坠三九天寒,顾不上其他,慌忙拱手,
“不知是一代剑宗!”
这句话让众人脸色又是一变,那些个小辈大气不敢出,难保之前胡言乱语几句里没有冒犯的。面面相觑,又沉默了半晌,先前天上楼里那胖老头忽然开了口,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凌剑秋从前绰号白衣鬼,极肃杀孤傲的一个人,但这些年退隐天目山,眼角竟添了笑纹。他抱着胳膊,悠悠然说:“我无非见你们过招,有些手痒罢了。”
那胖老头闻言一笑,似乎与他熟识,大声道:
“你来可就没得打喽!你是一代剑宗,谁敢和你动手?”
众人总算逮着个说话的机会,连声附和,
“说的是,我等愿奉一代剑宗为长剑甲字第一。”
凌剑秋听罢却摇头说:
“这块一代剑宗的牌子,曾被我三次还给千剑山,又因为无人敢接,三次回到我手里。如果哪位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卸去千斤重担,感谢还来不及呢!”
这一番话说起来轻描淡写,听者却心头震动。一代剑宗的名号,多少人梦寐以求,多少人舍命相搏,今天凌剑秋有意谦让,怕是千载难得的机会。
但,人心叵测,人言可畏。
正当进退两难时,人群中忽然闪出个年轻后生,俊眼修眉,相貌堂堂。他上前一步,朗声道:“晚辈愿领教高招!”
不等话音落地,便施展轻功,纵身跃上浮台。
众人见状大惊,心说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
凌剑秋却舒了眉头,他见来人仪表不凡,暗道原来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一代剑宗笑道:
“天目山,凌剑秋。”
那年轻人拔剑出鞘,剑光清冷厉冽,剑锋薄如秋霜。他抱拳回礼,不卑不亢,
“绍兴府,骆云笙。”
凌剑秋闻言看向他手中兵刃,那狭长剑身在皎皎月光下,竟似乎是透明的。
忽然问,
“这剑叫翡翠,剑法名春风相思?”
“正是!”
台下人纷纷打听,
“春风相思剑,怎么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