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越来越好 - 重回1988/重生之凉味人生 - 寻香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七章 越来越好

高凉睡了一个悠长的午觉醒来,看见吴春梅正在缝纫机上做题。高凉看着她伏案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太实际了点,一直都在想法子赚钱,似乎没注重过精神方面的提升和享受。

她看了一下床头的闹钟,时间显示是下午三点四十,她的闹钟调到了四点,便将闹钟给关了,轻轻下了床,尽量不发出声音,以免打扰到吴春梅。九月的午后阳光非常灿烂,只是滤去了些许灼热,看着也不那么可怕了,高强快放学了,高珊要到五点半才下课,高盼则在学校寄宿,一个月才放一次假,有空得去看看她,顺便给她送点好吃的,现在是高盼最为关键的一年,她希望高盼能够好好把握机会,争取也考个高中。

李俊伟家院子里有点热闹,院子里堆满了家具,高凉走过去:“奶奶,您忙什么呢?”

王奶奶抬起头,看着高凉笑了:“凉凉啊,你叔叔和阿姨说过两天要走了,要帮我打扫卫生呢。”

李俊伟捧着一个红黑格子花纹的布箱子出来了,看见高凉,点了下头:“下午不用摆摊了吧?”

高凉摇头:“不用了。用我帮忙吗?”

“不用。”李俊伟将箱子放在地上,王奶奶过去,打开箱子,翻出里面的衣服来晾晒。

高凉正要去帮她,看见匡秀敏吃力地挪着一个半人高的红漆木桶出现在门口,她赶紧过去帮忙:“阿姨,我来帮您。”

匡秀敏停下来直起腰擦了把汗:“好啊,谢谢你。这个空米桶死沉死沉的,不知道我爸用什么料打的。”

高凉闻言笑了:“阿姨,这是您的嫁妆?”

“可不是嘛。不过一直都没用,搁在家里占地方,扔了又可惜,其实还挺新的。”匡秀敏笑着说。

王奶奶看着那个米桶,突然忍不住笑了:“以前俊毅和俊伟兄弟小的时候,喜欢在家玩躲猫猫,有一次俊毅就躲进了这个米桶里,俊伟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直到天黑了俊毅人都没出来,俊伟就哭着说哥哥不见了。我们找了一大圈,以为人都丢了,结果俊毅这小子从米桶里爬出来了。你们知道怎么了?这孩子在米桶里睡着了,愣是给饿醒的。居然没给他憋死,也是命大。”

高凉一听顿时觉得好玩:“那时候俊毅哥多大啊?”

王奶奶说:“五岁吧,这么高的米桶不知道怎么爬进去的。那时候俊伟三岁,俊伟你还记得不?”

正在和他爸抬书架的李俊伟一脸茫然,摇头:“不记得了。三岁啊,太小了。”

“俊毅还记得,他还知道给自己留条缝隙出气,这孩子从小就聪明。”王奶奶说起大孙子就忍不住笑眯眯的。

李卫国非常不高兴:“聪明没用在正道上,书不读,兵不当,不知道要混成个什么样子。知道我要回来还往外面跑,等下次见到他,我非打断他的腿不可。”

高凉听见李卫国的话,分辨不出来情绪的真假,其实她跟李俊毅接触多了之后,还挺佩服李俊毅的,他那么有想法,而且那么有魄力,肯定是个能成大事的人。现在包括以后的时代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只要胆识够,有闯劲,是很容易成功的。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了,他给自己写的信多半是聊些生活琐事,很少提及他现在做的事,希望他一切顺利。

李俊伟又进屋去搬书:“我这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高凉也去帮忙,发现李俊伟的书种类繁多,文史类居多,古今中外的都有:“都是你买的?”

“也不是,好多都是我哥买的。”李俊伟说。

高凉看着一本本厚厚的书,很多都是自己没看过的:“我可以借点书看看吗?”

“应该可以吧,是我哥的,你把书保管好就行了,别弄坏了,也别丢了。”李俊伟说。

“我知道。”高凉高兴起来,拿了一本鲁迅小说集和杂文集,又拿了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我看完了再给你送回来。”

“看完了直接放到书架上吧,到时候我和我哥都不在家。”说到这里,李俊伟叹了口气,“奶奶,你怎么办呢?我们都不在家,就你一个人了。”

王奶奶笑着说:“那有什么关系,你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不也是一个人在家吗。”

“但那怎么一样呢?”李俊伟说,“那时候我们至少一个礼拜还能回来一次。”

匡秀敏说:“妈您要不跟我们去青海吧?”

李卫国瞪了妻子一眼:“你开什么玩笑,那边是高原,而且冬天那么冷,气候那么干燥,妈的身体怎么扛得住?”

高凉笑着说:“没事,不是有我呢,我一直都在家,放心吧,我会陪着奶奶的。”

王奶奶听见高凉这么说,顿时眉开眼笑:“对啊,有凉凉呢,你们担心什么。我闲得无聊,就去帮她看店。”

高凉赶紧说:“奶奶您来玩就可以了,看店就不必了。”

李卫国认认真真地对高凉说:“小高啊,叔叔要求你个事。”

高凉见他这么正式,忙说:“叔叔您只管吩咐就是了,不用客气。”

李卫国说:“每天来我家看看我妈,我就担心她老人家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打针吃药,不能按时吃饭,你帮我督促一下她。”

高凉笑着点头:“没问题,包我身上了,叔叔。”她其实很能理解他们的担心,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容易生病,万一病了、磕着碰着没人管,那就会酿成大祸。

高凉在李家领了命,捧回来几本书,见吴春梅在做题,自己便看了几页书,看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去做饭,一会儿还要去店里做卤肉,自行车放在店里,得坐公交车去。

吴春梅听见她做饭的动静,赶紧放下笔来帮忙收拾食材。高凉今天买了猪耳朵、猪头肉、猪腿和猪心,吴春梅要将这些收拾干净。高凉做了饭,过来烧水杀鸭子,想起今天的手撕鸡,问吴春梅:“春梅,今天的手撕鸡好吃吗?”

吴春梅一想今天中午的手撕鸡,便忍不住咽口水:“好吃。”

高凉说:“等过两天生意稳定点了,我就把鸡杀了来做手撕鸡,应该卖得出去吧?”

“尝过的人肯定都会买。”吴春梅现在对高凉的手艺是相当地有信心。

吃过晚饭,高凉交代弟弟妹妹在家学习,早点睡觉,她便和吴春梅带着收拾好的食材去店里,正好赶上最后一趟末班车。

市场里静悄悄的,只有她这一家还亮着灯,好在外面就是大街,虽然这年头的夜生活不甚丰富,但夜晚的街上还是有路灯和一些店子的。高凉将肉放进锅里煮,她准备了两种口味的卤水,一种是咸味的,一种是咸辣味的。高凉说:“等将来我有固定的客源了,我还要做好几锅卤水,辣的都要分好几种:微辣、中辣和变态辣。”

吴春梅听见她说变态辣,便忍不住咯咯笑起来:“变态辣是有多辣?”

“反正辣得眼泪鼻涕一把抓,让人哭爹喊娘,哭了还想吃。”高凉哈哈笑。

肉类在锅里炖上的时候,她们就闲下来了,今晚她们有了经验,都很默契地带了书来看。高凉说:“其实晚上也没什么事,就是要等肉炖好而已,要不以后晚上你别来了,在家看书吧。”

吴春梅连忙摇头:“那不行,你一个人在这里坐大半个晚上,太危险了。而且这么大一锅卤水,你一个人也搬不上去啊。”

高凉一想也是,八九十年代经济开始复苏,随着苏醒过来的还有人的私欲,犯罪事件频发,所以才有了好几次的严打,她还真不敢大意,她笑了笑:“也是,真是多亏有你。”

吴春梅笑着说:“其实这样挺好的,可以学习一下,反正平时我也不会这么早就睡觉。”

高凉看着好友说:“春梅,到时候还是去复读吧。再考一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