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花生和棉花 - 穿越大唐:我的开店霸业 - 季A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5章花生和棉花

叶凡回到办公室用电脑查阅下土豆和红薯的储存方法,昨天他忘写...额,忘说了。

根据电脑上的信息,土豆需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而且不能和红薯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对储存环境的湿度要求不同,土豆发芽了就能不能吃了,可以当种子。红薯则最好放在干燥、温暖的地窖里,这样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叶凡赶紧拿出纸笔,将这些要点详细地记录下来。他打算立刻让伙计们把这些储存方法写在木板上,挂在店铺显眼的位置,同时也让伙计们牢记于心,以便能够准确地告知每一位前来购买的百姓。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写了封信,让老赵送去皇宫给李世民。

李世民收到叶凡的来信,心中满是好奇与期待。他缓缓展开信纸,目光专注地逐字阅读。当看到信中关于土豆和红薯的储存方法时,李世民不禁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这叶凡,果然心思缜密。”李世民轻声自语道。

他深知这些新物种对于大唐的重要性,而正确的储存方法更是关乎百姓的生计。土豆需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且不能与红薯同放,红薯则宜存于干燥温暖的地窖,这些要点李世民都一一记在心中。

他立刻召来身边的近臣,吩咐道:“将叶凡信中所言之事,速速传告各地官员,务必让百姓们知晓土豆和红薯的正确储存之法。”近臣领命而去。

叶凡随后又看了下花生榨油的过程,感觉甚是复杂,还需要利用到现代器械,但是他没有放弃,派员工去蓝田县让百姓用石碾试试看能不能榨出油来。

第二天,叶凡无奈地看着员工带回来的所谓“油”,那浑浊的液体确实与他想象中的花生油相差甚远,这哪里是油,分明就是花生汁。

随后让厨师试着用花生汁做菜,结果失败了,那难以下咽的味道让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尝试,但是他不甘心啊。

接下来的一周,叶凡又尝试着各种办法后都失败了,不得不放弃,累了,摆烂了,这是他来到大唐这几个月以来第一次产生挫败感。

花生油榨不出来,他开始研究棉花,服装店的裁缝会弹棉花,这让他觉的自己又行了

他在服装店,看着裁缝们熟练地弹着棉花,那蓬松柔软的棉花在他们的手下仿佛有了生命。

叶凡的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他仿佛看到了棉花在大唐绽放出无限的可能。

“这棉花真是个好东西啊!”叶凡不禁感叹道。

旁边的裁缝师傅听到叶凡的话,笑着回应:“国公大人,这棉花确实好用,做出来的衣物和被褥都很暖和呢。”

叶凡点点头,问道:“你们觉得这棉花还能用来做什么呢?”

裁缝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思考起来。

一位年长的裁缝说道:“国公大人,依我看,这棉花可以用来做垫子,肯定很舒服。”

另一位年轻的裁缝也插话道:“还可以做枕头,柔软又透气。”

叶凡认真听取着大家的建议,但是现在棉花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叶凡决定先做棉被和棉衣。

款式就按叶凡小时候在农村见到的那样。

他对裁缝们说道:“咱们就先做一些简单实用的棉被和棉衣,让百姓们在冬天能暖和些。”

“这棉被呢,就做成四方的,用棉布包裹着棉花,针脚要细密,不能让棉花跑出来。棉衣的样式就可以效仿那种军绿大衣。”

裁缝们纷纷点头,一位裁缝说道:“国公大人,您这想法好啊。这棉花做的棉被和棉衣肯定比现在的麻布衣物暖和多了。”

另一位裁缝也说道:“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把这棉被和棉衣做好。”

但是现在生产量不行,叶凡只能管李世民借人了,还把几个国公家的裁缝全借走了。

叶凡心想,有免费的,为什么要花钱雇人,美滋滋。

在叶凡大张旗鼓的制作棉衣、棉被时,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长安城里传开。

百姓们纷纷议论着这些新奇的物品,对即将到来的温暖冬日充满了期待。

“听说叶国公在做棉衣棉被呢,也不知道是啥样的。”一位挑着担子的老汉对旁边卖菜的妇人说道。

妇人回应道:“肯定比咱现在穿的麻布衣服暖和多了。要是能有一件,这个冬天就不怕冷了。”

“就是不知道咱能不能买得起哟。”老汉微微皱起眉头,有些担忧。

“叶国公向来为咱百姓着想,说不定价格会很公道呢。”妇人满怀希望地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