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昭告天下,贴出告示
长孙皇后轻轻握住李世民的手,温言说道:“陛下,叶凡本就不是凡夫俗子,或许未曾如朝堂官员那般深知这森严的等级礼数。但陛下您看,他既有能力操办这大唐银行之事,且尽心尽力,不也正说明他对大唐、对陛下是忠心一片么?陛下不妨以包容之心待他,许是相处久了,他自会慢慢领会到这朝堂之上应有的分寸,知晓陛下身份的尊贵无双呀。”
李世民微微叹了口气,神色稍缓,说道:“但愿如此吧,朕且先观察着,看他往后的行事作风。若他能在为大唐效力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这其中的道理,那自然是好,朕也可对他更加倚重。若是依旧这般不知变通,哼,朕可就要好好敲打敲打他了。”
长孙皇后赶忙说道:“陛下英明,想必叶凡也是个聪慧之人,定会明白陛下的苦心,做出让陛下满意的改变的。陛下还是莫要为此太过伤神了,保重龙体才是要紧事呀。”
李世民点了点头,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似是在平复着心中那复杂的情绪,而长孙皇后则在一旁默默陪伴着,寝宫内一时静谧无声。
第二天,李世民昭告天下,贴出告示,大致意思就是朝廷要在其他城市建设大唐银行的分行,并且支持纸币和硬币的发行,由朝廷背书。
阳光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李世民的昭告如同一阵春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皇宫和城门门前,高大的告示牌被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识字的人轻声念着告示内容,不识字的也在焦急地打听着。
“瞧见没,朝廷要在其他城开大唐银行分行啦,以后咱存钱汇兑可就更方便咯!”一位老者激动地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
“是啊,还说支持啥纸币和硬币发行,有朝廷给咱撑腰,这钱肯定错不了!”年轻人也兴奋地回应着。
城中的茶馆里,更是热闹非凡,众人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
“这银行分行一建,咱这生意往来怕是要更红火咯,资金周转也不愁啦。”一位商人模样的人抚着胡须说道。
“哼,就怕这银行有啥猫腻,咱辛苦挣的钱可别打了水漂。”一位老者皱着眉头,满脸担忧。
而在朝廷内部,户部官员们忙碌地穿梭着,商讨着分行建设的各项细节,如何调配人力物力,怎样监管资金流向等等。
与此同时,李世民在甘露殿中,听取着官员们关于银行建设的汇报。
“陛下,臣等已安排工匠绘制分行的建筑图纸,力求宏伟壮观,彰显我大唐气象。”工部尚书说道。
“嗯,甚好。但切不可只重外表,内部设施也要一应俱全,要让百姓们感受到银行的专业与可靠。”李世民叮嘱道。
随着告示的张贴,时间的推移,整个长安都被这股银行建设的热潮席卷,昨天还很少有人换纸币,今天换纸币的人数明显增多,来存款的也是络绎不绝,还是朝廷出面好办事啊。
在这股热潮中,一些精明的商人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借助银行分行的设立来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长安城内有名的丝绸商人李福,正召集着自己的伙计们商议:“此次银行分行将遍布各地,我等的丝绸生意若能与银行合作,日后无论是采购原料还是销售货品,资金的调配都会便捷许多。你们且去打探一下银行的相关业务细则,看看能否制定出一套与银行联动的生意计划。”
而在市井之中,普通百姓们虽然对银行的运作原理还一知半解,但看到朝廷如此大力支持,也纷纷将家中的积蓄取出一部分,换成纸币存入银行。
一位名叫王二的屠夫,扛着一袋子铜钱来到银行,对柜员说道:“俺也不懂啥大道理,就觉着朝廷办的事儿肯定靠谱。俺这攒了几年的钱,先存一部分进来,要是真能有利息,那可就太好了。”
银行的柜员们一边忙着办理业务,一边耐心地解答着百姓们的各种疑问:“您放心,这纸币都是朝廷发行的,在各地分行都能通用,您要是想用钱了,随时都能来取。”
随着各地分行建设筹备工作的推进,一些地方上的名门望族也开始有所动作。
在洛阳,崔氏家族的家主崔浩召集族人开会:“这大唐银行分行开到洛阳,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我崔氏家族在洛阳颇有威望,若能与银行携手合作,无论是家族产业的发展,还是在当地的影响力,都将更上一层楼。”
于是,崔氏家族开始积极与朝廷派来的官员接触,表达了想要参与分行建设与运营的意愿。
后来听说是叶国公的产业,就不了了之了。
在遥远的岭南地区,虽然消息传播相对较慢,但当地的官府也在积极地宣传银行的好处。
一位地方官员站在集市中央,大声宣读着朝廷的告示:“大唐银行分行即将在此地设立,这将为我岭南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无论是做买卖的商人,还是辛勤劳作的百姓,都可从中受益。大家要相信朝廷的决策,积极参与到这一盛事中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银行的建设持乐观态度。
一些保守的老学究在书院里摇头晃脑地感叹:“这自古以来,钱财之事皆由民间自行打理,朝廷如此大规模地介入,恐会扰乱民生,破坏我大唐之经济秩序。”
但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银行建设热潮的喧嚣所淹没。
李世民密切关注着这一切,他深知银行的建设对于大唐的未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