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这是干哪来了?! - 爱卿长发及腰,暴君明撩暗骚 - 花逢苦酒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87章这是干哪来了?!

五年时间一晃而过。

在李玉崧的治理下,大樊一派繁荣盛景。

朝廷经过大换血,眼下留在朝中的,全都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尚算可信。

他也从人人口诛笔伐的暴君,稍稍挽回了一些口碑。

时值春闱,帝都乍暖还寒之际,李玉崧传了礼部、户部两位尚书到御书房中议事。

有个可大可小的问题,他得问清楚原因。

春闱三年一度,是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除了太学的学生,各城也会选拔出成绩优异者赴帝都赶考。

问题就出在,考生的数量上。

历年来春闱考生至少都在一千到两千的范围内,但今年报考的人数却锐减至仅七百五十几人。

李玉崧想知道是何处出了疏漏,近年来他更改科举机制,开办更多私塾供百姓读书,是为了给人才更多机会,能为大樊效力。

但从结果上来看,他这一举措并未产生什么效果?

传两名尚书过来,便是为了此事的结论。

刚被李玉崧提拔上来的礼部尚书应思淼恭敬地呈上一封奏疏:“乡闱应是人数减少一事,臣与汤大人调查出一些东西。”

李玉崧翻开奏疏看了一页,随即抬手示意他继续说。

提起这个,应思淼都觉得匪夷所思:“经过调查,臣发现有人在暗中与学子联系,并在春闱前的一个月就举行了一场考试,在这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子,皆没有来参加春闱……”

听到渝都二字时,李玉崧顿了一下,随即一目三行将那封奏书看完。

上面写得很清楚了,“人都被挖去了渝都?”

户部尚书汤弘也呈上另一封奏疏,“陛下,据臣调查,不止是这些人才,近一年帝都还有不少人举家迁到了渝都,一道连户籍也迁了过去。这部分人,都是在帝都做生意的商人,那些生意不大的就举家迁过去了,生意大的就把生意砍掉一些,然后再带着妻儿迁走。”

汤弘郑重道:“据闻,渝都有个叫……楚门的商盟,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出走的人就是去投奔这个楚门的。还望陛下下令彻查渝都,弄清这其中利害。”

时隔五年,再听到这个楚字,李玉崧还是眉心一跳,蓦地的抬眸。

楚门?还是在渝都……

李玉崧不相信会有这种巧合。

“陛下?”见男人出神,应思淼出声提醒。

这算是陛下的老毛病了,一提到有关楚姓的人,亦或者渝都发生的事,陛下总会走神想些什么。

当初大张旗鼓通缉的那名叫“楚延”的将军,找了五年都没影,陛下却还没释怀。

修长的指尖敲了敲桌案,李玉崧道:“你们两个,再叫上陆学义,随朕去一趟渝都。”

陆学义位居副相,而朝中正宰相的位子一直空缺,陆学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应思淼与汤弘皆是愕然:“还请陛下三思!”

果然吧!都过了这么久了,陛下听见跟楚有关的人事物还是会失去理智,早知如此他们就不说楚门了,改成张门、王门也好啊!

但陛下的眼神告诉他们,谁再反对也就不用干了。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汤尚书和应尚书早些回去准备,明日启程。”

汤弘、应思淼只能道:“……是。”

同时在心底暗暗腹诽,您有这个找人的毅力,怎么不能多娶点嫔妃充盈后宫,后宫连个女人都没有,心里就没有牵挂。

这要是有个皇后,陛下能舍得宫中佳人四处奔走?

说白了,还是太寡了!

这件事,李玉崧压根没给他们转圜的余地,陆学义念在陛下日理万机,胃疾反复,本着放松身心,调查真相的原因同意跟随前往渝都。

他入朝为官多年,陛下斩了前宰相后,将他提拔为副相,这么多年过去,正宰相的位置一直空着,像是特意留给谁的。

这事在军中不算秘密,稍微打听便知道了,那名战功赫赫的宁远将军曾是陛下最器重之人,正宰相的位置就是留给他的。

此去渝都,陆学义也很好奇,能不能见到陛下那位故人,究竟是何等人也,能让陛下如此念念不忘……

-

李玉崧带了王公公、汤弘、应思淼、陆学义,以及几名侍卫微服出行,沿途到访几座城,终于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抵达渝都。

沿路上,拐到渝都的官道上,这路越发平坦,不似之前的土路颠簸。

李玉崧用折扇挑开车帘,打量着外面的景色,发现去渝都这路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刻着几个大字:渝都欢迎您!

应思淼啧啧称奇:“这个小巧思甚是不错,外乡人看了应当会觉得极为亲切。”

李玉崧那股异样之感愈加强烈,仍旧不发一语。

直至他们的马车进了城。

城门处的侍卫贴心提醒:“你们是过来玩的吧,马车记得靠右行。”

负责驾车的王公公问了一句:“靠右行?万一碰着百姓怎么办?”

侍卫道:“你们进去就知道了。”

王公公赶着马车进城后,很快就理解了侍卫的意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