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乌凤和赤莲(2) - 残狼灰满 - 沈石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残狼灰满 >

第17章乌凤和赤莲(2)

第17章乌凤和赤莲(2)

这世界,做豺难,做母豺更难,做失去了配偶的孤身母豺,更是难上加难!时令已进入冬季,离豺的求偶发情期还很遥远,打着灯笼也很难寻觅到合适的单身公豺;别说找不到单身公豺,即使找到了,又有谁肯陪伴照顾一匹怀了别的公豺的孩子的母豺呢?再说,它还沉缅在失去黑项圈的悲痛之中,也没心思去谈情说爱。

它孤独地生活着。

开头一段时间,情况还不算太坏,气温刚开始转冷,还不难找到青蛙和老鼠,有时运气好,还能逮着瘦弱的小岩羊。过了半个月,老天爷开始下雪,气温下降,青蛙都钻到地下冬眠去了,老鼠也越来越难捕捉。它一身红色的豺毛,在白雪中格外显眼,不等它发现猎物,猎物早看见它,拔腿溜走了。

最要命的是,它肚子里的小宝宝一天天长大,腹部一天天膨胀,沉重地往下坠,变成了负担和累赘,严重影响它奔跑猎食。有一次在雪地里遇到一只獾,这是一种鼬科动物,四肢很短,行动笨拙,要是在平时,它赤莲只消使出一半的力气,轻而易举地就能追上并扑倒这只獾的,可这一次,才追出去几十米,肚子就一阵阵抽搐,疼得它不得不放慢速度,结果眼睁睁看着这只獾逃出平坦的雪地,钻进了树林。

没办法,它只好满世界寻找动物的腐尸充饥。一到冬天,日曲卡雪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无论是岩羊、牦牛还是梅花鹿,种群中总有一些年老体衰或孱弱多病的会扛不住这三九寒冬,变成雪地饿殍,它就以这些尸体为食。

豺不是有草原清道夫之称的非洲鬣狗,也不是天葬师秃鹫,习惯于啃食并消化腐尸。豺的消化系统很脆弱,有时捡到的尸体已高度腐烂变质,它吃下去后,消化系统就出毛病了,连续拉稀。

谁知就连这啃吃腐尸,也没能维持多久。半个月后,老天爷大发淫威,一口气下了几天几夜的鹅毛大雪,积雪厚达两三尺,把那些因饥寒交迫而倒毙身亡的动物尸体掩埋得严严实实。它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再这样下去,很快,它也会变成一具饿殍被大雪埋葬掉的。就在这个时候,它遇见了老母狼乌凤。

它赤莲就算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把乌凤当做自己的候补食物。

豺狼豺狼,人们习惯把豺的座次排列在狼的前面,这不仅对狼是一种贬低,对豺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抬高与吹捧。事实上,狼比豺要厉害得多,狼的体格普遍要比豺大三分之一,体大力不亏,力气自然要比豺大得多。狼凶悍勇猛,智力高度发达,在大自然这根食物链中,狼这一环绝对扣在豺这一环之上,也就是说,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只有狼吃豺,不可能反过来豺吃狼的,除非是死狼。

它在见到乌凤的第一眼,就很清楚地知道孤豺难斗独狼,因此,它未存任何要吃掉老母狼的非分之想,要吃掉老母狼。它不是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豺,它在生活中已经磨炼了好多年,有相当的阅历,晓得眼前这只母狼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没衰老到成为行尸走肉的地步;虽然跛了一条腿,但并不影响它奔跑格杀;虽然已饿得肚皮贴到了脊梁骨,但饥饿程度并不比它赤莲严重多少。要想等到这只老母狼饿得自行倒毙,它赤莲恐怕也只剩最后一口气,离死不远了。

它之所以像影子似的追随着老母狼乌凤,平心而论,只有一个企图,就是想能通过乌凤获得维持生命的食物。它想,狼的力量比自己大,狼的嗅觉比自己灵,狼在严酷环境中的求生意志比自己强,狼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能力也比自己高得多,用一句话概括,在冰天雪地的日曲卡山麓,一只狼比一匹豺找到食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它想,不管老母狼是在森林里猎到活物,还是在雪层下挖到腐尸,不可能吃得干干净净,那么,它就可以设法分一杯羹,捡食一些老母狼吃剩的动物残骸。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共生现象。

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动物在食物与安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会相伴左右,互相依存,生物学家称之为共生现象。例如有一种非洲翠鸟,就爱停栖在短吻鳄的背上,凶猛的短吻鳄不仅不会伤害这些翠鸟,当需要潜入水底时,还会事先摇晃身体,以免背上的翠鸟受到惊吓。这是因为这种翠鸟嘴喙极尖,喜食叮在短吻鳄身上的水蛭,还会清理藏在粗糙的鳄皮褶皱间的水虱和各种寄生虫,对于短吻鳄来说,算得上是十分尽职的皮肤保健医生。而这种翠鸟,在短吻鳄背上不仅能得到丰盛的食物,还免费得到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不管这算不算是一种共生现象,有一点赤莲心里头是很清楚的,跟在这只老母狼后面,没任何安全可言,恰恰相反,时时刻刻充满着血腥的危机,好比人没系保险绳在高空走钢丝,没带排雷装置就进入了雷区,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只能处处小心,处处设防。但愿能平平安安地度过这场严寒,只要天气稍稍转暖,只要能找到充饥的食物,它马上就会毫不留恋地远离这只老母狼的。

说到底,它是在生存的逼迫下,出于无奈,才跟在乌凤后面的。

三联手猎捕长耳兔

乌凤竖起尖尖的狼耳,凝神屏息地谛听,窸里窣啰,窸里窣啰,好像是爪子刨动树叶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声音变换了,咔里嚓啦,咔里嚓啦,听起来像是利齿在嚼咬浆果。

对于听觉十分灵敏的狼来说,声音也是一种形象,乌凤脑子里立刻出现兔子剥食野果子的图像。它放轻脚步,朝声音靠近一些,透过树枝的缝隙,果然看见一棵野核桃树下,有一只浅灰色的长耳兔正在刨食埋在雪层下的山核桃。看来,这只兔子也是饥饿难忍,好不容易才找到这棵野核桃树,三瓣嘴还漾溢着意外的惊喜。灰兔贪婪地咬开一颗颗山核桃,迫不及待地将雪白的桃仁咽进肚去。

冬天的野兔,虽然因食物缺乏,身体不如春天那么肥胖,但仍不失为一顿难得的美味佳肴。兔肉细嫩爽口,尤其是兔心兔肝兔肠子,糯滑甜腻,大滋大补。

兔肉虽然好吃,野兔却不是那么好逮的。狼捉野兔,绝不像人类很多书里所描写的那样,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好像只要狼发出一声嗥叫,兔子就吓得魂飞魄散,束手就擒。

事实上,野兔是一种异常机敏的动物,一对长耳朵雷达似的会前后左右调整方向,听力远胜过狼,稍有风吹草动,拔脚就逃。野兔所信奉的原则是,宁肯错逃千次,也不冒险一次。

别说狼了,就是脚底下有着厚厚的一层肉垫,走起路来悄然无声的猫科动物,如老虎、豹子、猞猁、金猫等,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一只野兔,出其不意地蹿上去一举扑倒野兔,也是极困难的事;而狼和狗一样,爪垫很薄,走起路来脚步放得再轻,也总会发出细微的声响,除非对方是聋哑兔,或者是患痴呆症的老兔,绝不可能来一场轻松的偷袭,必然是一场艰苦的斗智斗勇的长途追袭。因此,一只狼捕捉一只兔子,成功的概率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

这儿离野核桃树只有四五十米远了,前面是一片没有树和草丛遮掩的雪地,再继续往前走,就有可能会惊动野兔了。乌凤收腹弓背,平举扫帚似的狼尾巴,咽了口唾沫,后腿一用劲,身体像离弦的箭一般笔直地朝野核桃树蹿去。长耳朵灰兔比它想象的更机警灵活,就在它发起冲击的一瞬间,掉头就跑,雪野山林里展开了一场血腥的猎杀。

兔子前腿短,后腿长,极善连续跳跃,速度之快,让狼咂舌。不一会儿,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了。但乌凤毫不气馁,紧追不舍。它这辈子,逮过许多兔子,积累了不少经验,知道兔子的连续跳跃虽然厉害,但每跳一次需消耗大量体力,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只要紧盯不放,不让兔子有喘息的机会,兔子的速度过一会儿就会逐渐慢下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