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能吃苦就是最大的本钱
第15章能吃苦就是最大的本钱
我来自农村,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我们和城里的孩子在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可比性,我们唯一能比的是什么?对了,就是吃苦,这是我们最大的本钱。 冯巩和牛群的相声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朱元璋6岁开始要饭,孙中山15岁才有鞋穿;爱迪生卖过报纸,高尔基擦过皮鞋;陈景润卖过鸡蛋,马俊仁打过猪草;倪萍捡过柴火,赵本山钉过马掌;冯巩捡过烟头,牛群拾过煤碴……”穷人家孩子就像一只蜗牛,生下来就背负着重重的壳,没有支撑,只能慢慢朝前走。
有一段时间,网上曾出现了一个名叫左扬民的“炫苦哥”。他在一个题为《炫富的那么多,哪能有炫苦精彩》的相册里记录了自己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像很多靠自己打工生存的留学生一样,他端过盘子,卖过寿司,送过报纸,搬过铁块,干过厨房,做过盒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瘦了40斤,最轻时只有100斤。
甚至为了送报他每天半夜要骑上3个小时的车。有好几次遇上雪灾,车没法骑,他只好就下来推,车轮里卡着冰移动困难,他就把车放下,走走停停,送完报纸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那时我真的坚持不住了,心想不送了。但是想到自己当初来日本就是为了锻炼自己,逼自己吃苦的,就是为了寻找内心的踏实,我就坚持了下来。”现在左扬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他在日本已经开了好几次摄影展。
有一段流传甚广的话:“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年轻人一定不能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某位影视大亨曾说:“年轻人不要怕辛苦,要能吃苦。在海南创业时我睡过地铺,在广州时我露宿街头,人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不能对自己太放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看《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你可能羡慕杜拉拉,可以出入高档写字楼,拿着年薪二十多万的收入。看了《亲密敌人》,你又羡慕戴瑞克·李,可以开着凯迪拉克,在澳大利亚的海滩肆意漫步。看了《我知女人心》,你又羡慕李仪龙,可以纵情挥洒自己的创意,把握市场脉搏。你疯狂地爱上了他们那种洋洋得意的状态,但是现实往往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简单。
杜拉拉所吃的苦,是早就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一点点地做着细致无比的数据分析。戴瑞克·李所吃的苦,是为了去争取一个客户,冒着被偷被抢被撞车的风险,和农民工挤在一辆卧铺大巴车上,一边敲邮件,一边环顾周围诧异的眼神。李仪龙所吃的苦是无数个灯火辉煌的夜晚不眠不休,为创意冥思苦想。他们肯吃苦,所以他们能够承担得起那种厚重的魅力。
我也知道,吃苦的过程很累、很艰辛。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吃苦,以后你就会更苦。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唯苦过,方知甜;唯累过,方得闲。世上没有白吃的苦。每吃一份苦,你就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了一点儿本钱。当你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阳光投射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已经变得更坚强,更坚不可摧。
当然也有些没怎么吃苦就成功的穷人,他们充其量只是运气好了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好景不长,只要有点小风小雨,他就会倒下,他绝对经不起磨炼。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过一段话让我深受鼓舞,他说:“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有些人选择做一颗小草,可以吸收阳光雨露,但永远长不大;有些人选择做一棵树,像树一样成长,活着可以成为美丽的风景,死了还可以成为栋梁之才。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最开始都是从我们这颗心开始的。没有梦想的青春不叫青春,梦想是青春的第一层要义,在最能吃苦的年纪,请选择坚信梦想。”所以,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选择为梦想多吃一点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