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化蛹成蝶,打破宿命的传说 -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 张笑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4章化蛹成蝶,打破宿命的传说

第74章化蛹成蝶,打破宿命的传说

俞敏洪曾说:“但求成长,不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成功最正确的道路。如果我们只向往作为结果的成功,人生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一只蝴蝶飞向天空,展示了她所有的美丽,但在美丽的背后,她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在黑暗之中的等待和化蛹成蝶的痛苦。”  很久以前在报纸上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有个女孩出身农村,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之后成功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在家乡人眼里,这无异于化蛹成蝶,足以光宗耀祖。对她个人而言,这份工作也足够体面和舒适,少有压力又轻松自在。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她就辞职了。

这倒不是因为她不喜欢教书,而是她从小就喜欢时装,但考上大学之后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在她的想象中,做服装的人一定都是学时装设计的,至少是学艺术的,她一个学法学的人不可能做这一行。可是,在一次课题调研中,带学生一口气走了沿海地区十几家服装企业之后,彻底颠覆了她的理念,她发现那些服装企业的老板们连书都没读过,有的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但是他们就有勇气去做了,而且那个时候在她的眼里,他们是成功的。

这一偶然事件触动了她的心弦,她想,他们都行,我也能行。当她把辞职信交到校长手里时,校长深为惋惜,继而又盛情地挽留,最后被她婉言谢绝。

为了积累必要的经验,她选择到商场里面当了一名售货员。从大学教师到售货员,这落差就像从天上摔落到泥坑。抢眼的地位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没有了,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她舍不得用手里仅有的一点钱去租房子,她把自己的家缩小到一个皮箱,拎来拎去地在同学宿舍串房檐。

虽然很苦,可既然选择了,就要倾情投入。很快,她便沉浸其中。她和每位顾客交朋友,了解他们的身份,倾听他们的感受,喜欢穿什么,希望穿什么。当时男士服装清一色的灰、蓝、黑让人厌倦,这让她发现商机,她决定自己设计,自己生产服装,她要做彩色亮丽的格子休闲西装。

大胆的创新带给了她转机,也让她的事业渐入佳境,她由销售别人的服装,到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一个人一条枪,到开始带队伍,从十几个人,几百人,到几千人。

如今,曾经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而她脚下的路还在无限地伸展。她,就是依文集团的董事长夏华。夏华经常对她的员工说一句话就是:“梦想写在沙滩上,目标刻在岩石上。”只有学会为梦想转身,才能实现至高的目标。虽然每一次转身,都必然会面临脱离已有舒适生活的阵痛,开创崭新天地的艰难,然而只有不断经历这种涅槃与重生,才能化蛹成蝶,给世间一片色彩斑斓的美丽。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影子非常之浓厚,比如富贵天注定之类,虽然也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那终究不是正常的社会形态,并非正常的人生奋斗。确实你得承认宿命论让人绝望,它不仅嘲弄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尊严,而且也无情地打击个人奋斗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也不会让人真正绝望,正如鲁迅先生说到,所谓厄运并非不可化解,只要你愿意出钱,总有办法消灾。或者你可以贿赂“上帝”,或者你可以欺骗它。一个从农村来求学的姑娘,放弃稳定的工作,从事新的行业,不得不说,除了眼光,更多的是需要挣脱束缚的勇气以及冲击宿命的决心。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女子射箭的张娟娟击碎“韩国神话”,夺得中国射箭奥运首金;女子蝶泳200米的刘子歌不仅为“没有夺金点”的中国游泳队夺金,而且和获得亚军的队友焦刘洋一起打破了世界纪录。

纪录,是用来打破的;而宿命,也是用来打破的。

刘子歌的新世界纪录,打碎了中国泳坛相当一段时间的整体沉寂,带来了中国游泳走出阴影的契机,来之不易;而张娟娟的金牌,却因为是挣脱了“宿命”的束缚,而更显弥足珍贵。这份荣誉承载了中国历代“箭客”们24年对共同梦想的不断追逐。

宿命是命运苦涩的玩笑。往往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

中国女子射箭队在奥运史上成绩从来不差。但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5届比赛中国队收获了4枚银牌,包括在雅典奥运会上女团以一箭之差惜败韩国,始终困于“韩流”。

宿命的确不易打破,因为“宿命论”往往导致当事人形成心理定势。屡战屡败仍屡败屡战的勇气,不是谁都能有的。正因为此,战胜宿命的人,才是真勇士。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打破宿命其实反映了厚积薄发的规律。中国女子射箭,从差距较大到一箭之差再到成功登顶,一直在进步;刘子歌,从全国蝶泳冠军到奥运会蝶泳冠军,水到渠成。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宿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更是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同样打破了宿命的传说。

如今宿命论的观念十分普遍。不论古今中外,人们都不断尝试解开人生的种种奥秘,或找出某些事情的寓意。历史家黑尔默·林格伦说:“似乎人把事情看成是由某种力量促成,顺理成章地发生,还是纯粹出于偶然,然后人就把‘神’、‘命运’或‘机遇’加诸其上。”在人类的历史上,跟命运有关的信仰、传说和神话常常俯拾皆是。

正因如此,面对所谓的“宿命”,人类不仅不应消极沉沦,而且更应积极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说“鱼只能生活在水里”是规律的话,那么有人想“缘木求鱼”显然是徒劳和愚蠢的,人必须正确对待客观世界,它是由定数、变数组成的,其若真是一成不变,人岂不是成了牵线木偶了。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很多时候宿命只不过是一种失败的措词。面对宿命,唯有化茧成蝶,才能壮丽重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