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别人不帮你是天经地义,不必愤愤不平
第34章别人不帮你是天经地义,不必愤愤不平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了香港二台主持人梁继璋先生写给儿子的“备忘录”。梁继璋先生根据自己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告诉儿子:“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
这件事情可能令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因为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自己有困难,别人就应该帮助,尤其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认为好朋友就应该帮助自己,父母就应该为自己做着做那。于是,当我们被他们拒绝之后就会愤愤不平,甚至怨天尤人,抱怨连连,仿佛他们十恶不赦。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我曾无意间听邻居吵架,正筹钱买房女儿向自己年迈的父母喊:“我还没跟你说我要向你借钱呢,你就这样连急带怕的。我是你女儿,你都不帮我。”这话着实令人寒心。
梁继璋先生说“除了我和你妈妈”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我觉得这话已经很宽宥了。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他们作为父母“释放爱”的需要,是他们主动对我们付出爱且不求回报的。但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我们出生起,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不隶属于任何人。我们的人生只能由自己负责。所以,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你什么。没有人有义务无条件地帮你,包括你的父母亲人。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炎热的夏天,一群人到峡谷漂流。其中一个女孩因为玩水,丢了拖鞋。上岸后,他们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目的地,可是,路上全是晒得烫脚的鹅卵石。于是,爱撒娇的女孩习惯性地向别人求助。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结果没有人借给她。女孩觉得这些人见死不救,不够朋友,遂哭闹起来。
后来,一个男孩将自己的鞋给了她,然后赤脚走在了滚烫的鹅卵石上。当到达目的地后,女孩向男孩表示感谢,并大谈其他人的不是之处。男孩听了许久,说道:“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
当我们寻求帮助时,大家都怕被拒绝。当真的被拒绝后,很多人都呼号,比如“这件事你应该配合”,“你应该这么做”,“你不能不帮我”……“爱心大使”丛飞家财散尽、身患癌症、生命垂危的时候,那些曾受他资助读完大学并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却没有一个过来看望他。而那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的家长,反而打电话来说:“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或许10年来,丛飞并没有希望得到受助者的什么报答。但是,在生命的最后听到这样的话,他绝不可能不伤心。
当我们习惯了一个人对自己好,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有一天这个人不对我们好了,我们便会愤愤不平。其实,这并不是别人不好,而是我们要求的变多了。
女儿曾经用鸡蛋的故事来跟我讲自己“被绝交”的事情。故事里的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就给旁边的b。久而久之,b就理所当然了。可是,有一天a把鸡蛋给了另一边的c。b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愤而和a绝交。事实上,b显然忘记了鸡蛋本来就是a的,而她想给谁就可以给谁。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当别人拒绝你,你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件事,因为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他帮了你,那可能是因为你们有交情,有友谊,有利害关系或者因为他乐于助人;他不帮你,不需追究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他有幸帮助了你,学会心存感激,并真心回报吧。毕竟能够真心帮你的人并不多。
一位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软件工程师说,他很喜欢中国姑娘。他说,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男人帮女人提重物、搬东西、开门、拉椅子,都被看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来到中国后,他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门要重新调整办公室,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东西和桌椅搬到新办公室去。他抬了抬椅子,发现还挺沉的,距离又那么远,一个女孩子怎么扛得住呢?于是他告诉一位中国女同事,椅子还是让男同事来搬吧。这位女同事也没有闲着,一路上陪他们聊天,等他们搬完之后,她还倒开水、泡咖啡给他们喝。
后来他回忆说:“在美国,像搬重物这种体力活儿理所当然是男人的工作,没有人会陪你聊天,没有人会给你倒开水、泡咖啡,但是中国姑娘没这个观念,她们善于体恤别人,这种作风十分可爱。帮助她们会让人享受到受人尊重的感觉,我很开心。”
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都要看清一个事实:“别人不帮你,是本分;别人帮你,是情分。感激别人的付出,谅解别人的劳苦,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学会感激会让你在无形中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