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乱局,黄雀在后(二)
翌日,天色阴沉,大风呼啸不断,透着刺骨的寒意。
而更让人心生寒意的,却是今早突然传开的一件大事。
而且这事,此刻,正在盛都令府衙闹着。
刑部左侍郎王驽一身威仪朝服,愤怒不已地站在公堂之中,在他的身旁,正哭哭啼啼地站着一名与他颇为不搭的妇人。
那妇人一身泛白的粗布打着补丁的衣服,显然是已经洗过无数遍,头上也只是用襟布缠着发,极其朴素穷苦。
云凌认出了那妇人,正是昨日他送尸回府的那学子的老母亲。
“我儿被人诬陷杀害,你作为盛都令,为何不查,草草了事!”
王驽目含怒火,不知是因为云凌是北弥降臣的缘故,王驽丝毫不放在眼中,还是此刻怒得已经失了理智,竟是丝毫不顾云凌还有一个平北郡王的头衔,只将他当做了小小的盛都令,直声质问道。
“你儿?”云凌疑惑地站起身来,倒也没有恼怒,反是耐心问道,“不知王大人说得是何人?”
“哼!”王驽睨了云凌一眼,更加怒火中烧,“就是昨日书院报案,被你胡乱判的罪当应得的学子,王恒之!”
“什么?他是王大人的儿子?”云凌更是疑惑不解,“本官虽刚到北弥不久,但也只听说王大人家中只有一对女儿,怎么突然又冒出来一名儿子?”
“那是――”王驽突然迟疑地顿了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连忙撇开话题,怒道,“本官说是那就是,难怪本官还会随便认领儿子不成。”
“可这确实是事出有因。”云凌有些为难地看了那哭泣的妇人一眼,而后才看向怒火滔天的王驽,沉声道。
“什么原因!你细细说与本官听听。”王驽根本听不出云凌此刻的迟疑之色,只想弄个清楚。
“这――”云凌迟疑地瞧了瞧府衙周围的衙役等人,斟酌了片刻,才道,“此事恐怕说来话长,王大人不妨入内,本官再与王大人详说。”
“什么事情不能在这府衙光明正大的说!”王驽此刻却只有怒火,根本听不出云凌话中的劝说之意。
“府衙门前的百姓越来越多了,只怕影响不太好。”云凌体谅他的丧子之痛,仍是耐心的劝道。
此刻,府衙门口聚集的群众越来越多,也都注意到了堂中此刻的闹剧,都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地讨论着。
王驽回头看了一眼聚集的百姓,怒不可遏,呵斥道,“都看什么看,赶紧滚!”
瞧着王驽分明已经失去理智的模样,云凌也不便再劝,只得赶紧吩咐衙役们将百姓们请离,又关上了府衙大门。
随后,才又吩咐众多衙役退下,等到整个厅堂只剩下他们三人时,云凌才终于请着王驽暂且坐下,而后徐徐道来。
“王大人,这件事,恐怕也是您的儿子理亏啊……前几日杨国公寿宴之事,想必王大人也离开的早,不知道之后发生的事情,可大概也应该听过什么风言吧?”
王驽不明所以,只是早晨从身旁妇人那里听说自己的儿子被人诬陷闯女子闺阁意图图谋不轨,被人当场发现处置了……又听那妇人悲戚委屈地说着自己儿子向来行为规矩,从不敢越雷池分毫,怎么可能会干出这种事情,定是被人污蔑,才怒火一烧,来不及回府换下朝服,直冲这盛都令府衙而来。
而就在盛都令府衙闹着之时,连安王府,连安王慕亦渊也终于收到了消息。
此刻,连安王正铁青着脸,顺手拿起手边的茶杯就狠狠砸向了跪在地上的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