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太史慈之能 - 三国:开局复制吕布武力 - 杨老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16章太史慈之能

兖州,即将易主。

这本就是华羽一手策划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倒也不是华羽真的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只不过是他把本来就该发生的剧情提前推进了。

这个时候,华羽无暇顾及关东的情况,他只要能保住弘农郡还在张辽的手中,以及快速将并州全面收复就行了。

第二天,华羽就率领大军出发了。

所谓大军,其实还是陷阵营与一万精锐骑兵。

陷阵营暂时没有补充,六百四十多人,只是增加了一个侯奇而已。

因为大战在即,若是将陷阵营补充到七百人,那新入的五十多人在阵法的运用和兵种的配合上必然不娴熟。

这么一来,就会使得陷阵营的攻防之力减少,倒不如还保持原班人马。

历史上,每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都是在平时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训练,最后经历战火才成的。

目前的陷阵营中,经历了两次大战而幸存下来的士兵,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人,绝对是陷阵营的精髓所在了。

另外一万精锐骑兵,分为两军,一军是西凉铁骑,一军是鲜卑精骑。

这三支军队,就是华羽准备收复并北三郡的实力了。

当然,还有徐晃的数万兵马,就是以步兵为主了。

华羽跟徐晃的定策,徐晃主攻,负责攻城战。

若是乌桓人出战,徐晃就会骑步配合,将之歼灭。

太史慈已经到了徐晃的麾下,直属于甘宁。

并州飞骑,也已经建立起来,目前只有五百人马。

前文有交待,太史慈本来非要从士兵做起,但华羽不允许。

鉴于太史慈是辞掉建昌都尉来投奔的,华羽便让太史慈当了一名军侯,统领五百骑兵,命名为并州飞骑营。

本来,徐晃和甘宁对华羽突然送过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史慈,而且直接让他统领一支骑兵营,颇为不理解。

甘宁先试了试太史慈的武艺,竟然跟他不相上下,似乎还要强上一些。

这就让徐晃和甘宁对太史慈不敢小觑了,他们想起了华羽的识人之能。

若是太史慈没本事,华羽绝不会这么器重。

紧接着,五百骑兵,在太史慈的训练下,短短几天时间,就初见成效,更是让徐晃和甘宁惊赞不已。

这若是能给太史慈足够的时间,恐怕就能训练出一支绝不亚于昔日并州飞骑的并州飞骑来。

这一次,徐晃奉命收西河郡与上郡的南匈奴兵,再以南匈奴兵为兵刃,北上攻击乌桓人,风险还是很大的。

风险就是来自对骑兵的掌控。

徐晃和甘宁,都不擅长统领骑兵。

阎行和张绣虽然都是出身西凉,但西凉骑兵多是重骑兵。

重骑兵和轻骑兵的训练和作战方式,是大大不同的。

反倒是出身青州东莱,靠近海边的太史慈,在幽州避难的时候,研究过白马义从的训练之法,比阎行和张绣高明。

白马义从是轻骑兵,南匈奴的骑兵也是轻骑兵,所以太史慈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南匈奴的骑兵,本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被太史慈简单一训练,并州骑兵营的攻防能力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

莫说是徐晃、甘宁、阎行和张绣等人佩服不已,就连於夫罗也是佩服不已,暗叹一声。

大汉朝人才济济,主公又这么知人善用,自己败在主公的手中,绝对不亏啊。

於夫罗,已经没有丝毫的反心了。

至少,有华羽在一天,於夫罗就一天不敢再对并州有任何的觊觎之心。

徐晃的大军和粮草,全都在西河郡最北面的美稷城。

只等华羽的一声令下,徐晃就能立即提大军北上,攻打五原郡。

不过呢,在华羽的命令到达之前,太史慈向甘宁和徐晃请令,说是率领五百并州飞骑,前往五原郡最南面的曼柏城,以骚扰敌军。

同时,也让五原郡的百姓知道,朝廷的王师准备收复五原郡了。

徐晃也想让太史慈练练兵,立点功劳,这样的话,他就有理由升太史慈的官,让太史慈掌管更多的骑兵,于是就同意了。

但为了降低风险,徐晃让武安国与方悦二将跟随太史慈前往。

其实,让阎行与张绣前往,是最合适的。

只是,阎行与张绣是西凉一系,官职也比太史慈高太多,若让他们听命于太史慈,只恐难度太大。

若他们两个不听命于太史慈,将帅不和,就会出现问题。

任何一个君王或者诸侯的麾下,都会产生派系之分,华羽麾下也是一样。

因为华羽是西凉人,西凉一系在华羽的麾下,地位最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