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暗通张璋府
请了假之后,成廉就急匆匆去张璋的府上了。
张璋和吴匡,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太爽。
当初,十常侍作乱,何进被杀。
张璋与吴匡几乎杀尽了皇宫的宦官,算是为何进报了仇。
然,董卓和丁原率军勤王,火拼之下,董卓杀死丁原,进入洛阳城。
随后,成廉说服张璋,张璋又说服吴匡,二人率领何进旧部,投奔了董卓。
可谁想到,董卓不是何进啊。
何进虽说也是大老粗,杀猪卖肉的,跟张飞从事同一个行业,但何进做事还算上道。
只不过,照顾方方面面有点过分,就显得优柔寡断,耳根子软了。
董卓不一样,他不是杀猪出身,而是杀人出身,杀伐果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尤其是废掉刘辨,改立刘协为帝,并将何太后缢亡,将刘辨鸩杀。
何太后是何进的同父异母妹妹,刘辨算是何进的亲外甥。
所以,董卓杀了何太后和刘辨,吴匡和张璋皆是恼怒之极。
然董卓势力已成,不是何进旧部这几万人马能对付的,二人只得暂时隐忍,寻求机会。
袁隗老奸巨猾,看得出来吴匡和张璋心中的不满,就暗中与他们接触,一拍即合。
董卓修建堳坞之后,更多的时候在堳坞享福,让袁隗看到了机会。
只要能迅速拿下长安城,再派人前往函谷关,里应外合,让关东诸侯入关,则大事必成。
这么一来,袁氏就会成为勤王第一功臣,袁绍之功就足以封为三公之一。
到那时,袁氏一门何止是四世三公啊,肯定是五世三公,或者六世三公,或者更多。
弘农杨氏,自然就会被他们汝南袁氏比下去了。
四世三公的,不止是袁氏,弘农杨氏也一样。
杨彪,以太中大夫接替董卓为司空,然后又接替黄琬为司徒。
因为迁都的事,杨彪与太尉黄琬据理力争,双双被免职。
于是,王允上位司徒,马日磾出任太尉。
杨彪的父亲杨赐,担任过司空、司徒和太尉,三公之位转了个遍。
杨赐的父亲杨秉,官至太尉。
杨秉的父亲杨震,官至太尉。
所以,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的家世。
巧合的是,杨彪的儿子杨修,和袁隗的侄子袁绍、袁术,都死于曹操之手。
所以,曹操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四世三公完结者”。
书归正传。
袁隗与吴匡、张璋一拍即合之后,就开始暗中积蓄力量。
而吴匡和张漳呢,也暗中召集何进旧部。
一旦袁隗发出信号,就跟随起事,诛杀董卓,还政于天子。
袁隗给他们两个开出的条件也很有诱惑性,四将将军中的左将军和右将军,封县侯。
张璋正在府中想着右将军的美梦,忽听下人来报,说是成廉拜访。
成廉?
一听成廉的名字,张璋就气不打一处来。
当初,若非是成廉力劝,张璋和吴匡必然会奋起何进旧部,与董卓一战。
董卓只是率领三千飞熊军,后续大部队距离洛阳尚远。
所以,若真是拼力一战,定能击败董卓,守住长安城。
只要长安城在,再有关东诸侯勤王,则董卓就没有半点机会了。
董卓没机会,刘辨和何太后都不会死,张璋和吴匡也不会一直愧疚,对不起何进了。
“不见。”张璋怒气冲冲地大喝一声,“我因为与他同乡,当初就轻信了他的话。”
“谁能想到,此人把我给害惨了,日后我几乎没有脸去九泉之下见大将军。”
“现在,他竟然还有脸面来找我,真不知道他的节操丢哪里了?”
“喏,将军。”门丁立即就应了一声,出去打发成廉去了。
不曾想,过了一会儿,门丁的声音再次传来,很慌张:“将军,成将军不听小人的劝阻,径直闯进来了,小人阻拦不住。”
成廉的声音随即响起:“奉节,就是这样对待故人的吗?”
张璋脸色一沉,对门丁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