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或为永诀
“殿下不想去武英殿那边走走么?”
在咸熙宫用罢午膳,朱祁铭起意赴午门内外溜达溜达,看能否遇见依然在时常“闹事”的青壮官员。皇太后命金英陪他前往,不料方到午门前,金英就有些不自在地打起了退堂鼓,婉劝朱祁铭移步它处。
绵雨初歇,入眼处尽是冷寂肃杀的景象,但见护城河上雾气弥漫,远处殿宇的轮廓若隐若现。
不待朱祁铭回应,就见一名身材健硕的武将迈着沉沉的步子,威风凛凛地进了午门。此人长着四方脸,身躯高大,长须过膝,这样的体貌特征,即便放在万人丛中也显得十分醒目。
“殿下,那人就是石亨。”金英小声道。
石亨?
石亨是继杨洪之后,又一名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武将。正统元年,石亨在黄牛坡首战瓦剌军建功,夺回许多马匹,迁任都指挥佥事;正统三年在黄河边追击三百余瓦剌军,斩获甚多,擢升为都指挥同知,后充任左参将。
与年迈的杨洪不同,石亨正值盛年,依然可以披挂上阵,亲手杀敌。
直到石亨的背影消失在林荫处,金英才回过头来,“殿下,石亨被封为武清伯。哦,一同受封的还有杨洪,杨洪受封为昌平伯。”
在大明与瓦剌的首次大会战中,杨洪与石亨一个闭城不出,一个干脆当了逃兵,其表现令世人大跌眼镜。尽管如此,J王不仅未治二人的罪,而且还重用他们,这反映出了大明的无奈:高度缺乏富有实战经验的将领!连杨洪、石亨这样临战表现欠佳的指挥官,都远远胜过那些从未上过战场的太平官,朝廷的选择余地甚小!
“二十余年的文恬武嬉贻害不浅,如今临战不犯懵的将领已是屈指可数。与别人相比,杨洪、石亨虽有前过,但二人仍是堪用之材。”朱祁铭叹息一声,举步朝午门走去。
金英快步跟了过来,“殿下要去何处?”
“文渊阁。”
金英长出了一口气,“诶,殿下,J王今日下令升胡跷太子太傅、王直为太子太保。”
六部尚书的品秩是正二品,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职则与少师、少傅、少保“三孤”一样,是从一品品秩,这就意味着胡酢⑼踔倍人都升了一级,仍兼任礼部、吏部尚书。
朱祁铭凝眸,“如此说来,六部尚书中,于谦、陈循、高谷三人是J王新擢升的,而胡酢⑼踔钡钠分纫驳靡越升,只有金濂一人未受大恩。”
金英目中闪过一丝深意,“金濂不是远在福建么?”
也是,朝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惊人的转换,J王坐拥一盘好局,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从这层意义上讲,那么多的勋戚、武将、内外官殉职,此事看似可悲,实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那便是朝廷可以乘机大幅换血,若换作平时,只怕仅仅启用一个于谦就要大费周章!
想到这里,朱祁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余地并非像J王许诺的那样可以“无禁”。
在朝政格局即将发生剧变的当口,一个亲王置身其间,岂能无所禁忌!
朱祁铭驻足,“罢了,金公公,咱们回秋浦轩吧。”
金英随行至秋浦轩门前,见门口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愣了片刻,随即辞去。朱祁铭独自入内,一名丫鬟迎上前来。
“殿下,常德长公主来了,正在书房等候殿下。”
朱祁铭快步走向里间,方到书房门口,就见常德公主迎出书房,望了他一眼,又一语不发地转身进了书房。
他三步并作两步跟了进去,望着座上一脸忧郁的常德公主,“你想去咸熙宫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