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担当 - 盛明贤王 - 汉水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盛明贤王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担当

“何人愿意出使瓦剌?”

景泰帝首次踏入奉天殿议事,心情却是静若止水。他端坐于御座上,缓缓扫视殿中群臣,看众人会做出何种反应。

满殿的主和者全都垂下头,默然不应。

瓦剌使臣纳哈出刚刚入京,显然是来窥探明廷的动静的。人家的使臣都上门了,大明若不定下自己的使臣人选,讲和这场戏根本就无法开演。

可是,这些惯于“子曰”、“诗云”讲大道理的主和者岂敢自告奋勇,临不测之地,受无妄之灾?

往古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二者不辱使命,被传为千古佳话。不过,晏子、蔺相如出使的楚、秦二国,却是华夏诸侯国,大家奉行着同质文明,邦交道义与使者风骨极易得到敌对双方的共同赞许。华夏国度又岂是瓦剌这个野蛮之邦可比的?

而眼下大军新败,国中人心惶惶,大明并无多少与瓦剌讨价还价的本钱,无论是谁出任使臣,都注定是一次冒险之旅!

像过去那样对瓦剌的勒索有求必应?没门!瓦剌人此时的胃口只怕都能吞天了,靠大肆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和平的意愿即便得到朝中君臣默许,其成事后的历史责任也有不堪承受之重,使者回京后肯定会被朝野的唾沫给淹死,甚至背上千古骂名,遗祸子孙后代!

更要命的是,你想学学晏子、蔺相如,在虏廷亮亮自己饱学之士的风骨,与虏酋来一场华丽的辩论,嘿嘿,行啊!“咔嚓”一声,只怕话没说完就会人头落地!

说到底,此时求和就是一厢情愿,大明与瓦剌之间最终要用实力对话!

因此,漂亮话说了一大箩筐的主和者,在需要他们将自己的愿景付诸行动的时候,一个个都退缩了。

殿中尴尬的场面有些令人不忍卒睹。景泰帝足足等了半个时辰,见无人请命,便撇下群臣,一言不发地出了奉天殿。

既然无人自告奋勇,景泰帝便只能点将。他传来锦衣卫指挥同知岳谦,升岳谦为都指挥佥事,赏白金二十两、丝四表里。

还别说,真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岳谦转动眼珠思量半天,硬着头皮慷慨陈词:“微臣誓将不辱使命!”

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岳谦为了官升两级、获取白金二十两,远赴虏廷,结果被瓦剌人扣留,不久就死于非命。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就在同时,皇太后派遣金吾右卫都指挥佥事季铎赴虏廷给上皇送貂裘,季铎来去自如,也先并未为难他,此事颇耐人寻味。

这是后话,姑且不提。话说景泰帝定下使臣后,当即传纳哈出陛见,景泰帝修书一封,向瓦剌可汗脱脱不花表明讲和之意。

一纸空文当然不足以表明大明的诚意,于是,景泰帝召来百官商议,定下了奉送给脱脱不花、也先的财物,书面上不提“赏赐”这样的字眼,而是改用“特致”二字。

“・・・・・・特致金百两,银二百两,托珠十托,珍珠百颗,织金九龙纹丝五匹,织金蟒龙丝十匹,浑织金花丝五匹,素花丝二十匹,并琵琶、筝器等物,令使臣赍领给付,可汗亮之。”

这些财物与当初正统皇帝的大手笔一比,是显少,但挨了打,丧师辱国之后,大明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还摆出高姿态,给虏酋输送丰厚的财物,诚意已然足矣!

景泰帝根本就不指望瓦剌人会作出积极回应,一转身就对自己方才的举动嗤之以鼻。让主和者如愿后,他立马回到武英殿,见朱祁铭仍候在那里,摇头叹道:“唉,白费了那些财物,朕心里堵得慌!”

朱祁铭回以一脸的苦笑。

金英入内,“启禀陛下,司礼监方才整理今日呈来的题本、奏本,发觉里面有份急奏。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交章弹劾左都督刘聚、右佥都御史张楷,二人征剿福建叛贼时,一直躲在建宁城内,每日以饮酒吟诗为乐,勒索府、卫金帛,听说邓茂七被诛,这才引兵开赴战场。张楷还谎报军情,且让随行的家人冒领擒贼功。”

景泰帝的脸瞬间阴沉下来。

张楷是典型的饱学之士,能官居右佥都御史,殊为不易,不料在他看似风雅的表象之下,竟藏着一颗无比狡诈、贪渎的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