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
这一夜雷雨过后,天气越发热了起来,昼长夜短,夏意愈炽,转眼就离春日里太后娘娘为永宁郡王张罗选妻的事,过去有两个多月了。
春时宫廷画师在太后懿旨下赴各府高门画贵女画像,使得京城为永宁郡王妃的人选热议了好一阵子。然而不知是没有中意的贵女,还是中意的高门贵女太多,一个郡王妃的位置不够分,这都夏天了,太后和永宁郡王似乎仍未有决断,永宁郡王妃位花落谁家依然是个谜。
先前永宁郡王来永寿宫中请安时,太后常会说几句成亲的事,催着永宁郡王快些选郡王妃,然而随着春去夏来、时间越拖越久,太后非但没有因时光流逝更加着急催促,近来甚至还不再催逼了。
“婚姻大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有时还是要看缘分的”,永寿宫内,太后笑对来请安的永宁郡王道,“你慢慢挑,挑喜欢的就是。若是为快些成亲,仓促间选错了女子,往后日子不睦,反是不美。”
萧珏“是”了一声后,对皇祖母态度的转变略表疑惑,太后眉眼间浮起淡淡笑意,是感怀往事时心中温暖而又怅然的笑意,“昨夜,哀家梦见太祖皇帝了,梦见了……哀家第一次见到他时……”
侍在一旁正添香的沉碧,听太后感叹虽未附和言语,唇角却微微弯起。太后瞧见,就笑斥她道:“你是在取笑哀家吗?”
沉碧忙放下香匙,向太后娘娘弯身道:“奴婢不敢。”虽似是在告罪,但唇角噙着的一丝笑意依然未消。
沉碧是皇祖母身边的老人,从皇祖母还是独孤家未出门的嫡小姐时就伺候在皇祖母身边,凡是皇祖母之事,她应无不知晓的。萧珏因并不知皇祖母与皇祖父初见之事,又见皇祖母与沉碧是这般情形,心中不免越发好奇。
三四十年前,皇祖母所出身的独孤氏乃是北地望族之一、家世显赫,而皇祖父虽祖上萧氏亦是名门,但至他那辈时已是门庭凋零,是皇祖父投笔从戎,凭着不世出的军功谋略,才坐上了魏博节度使之位。
当萧氏的军队与独孤氏的钱粮随着婚姻紧密联结后,皇祖父成就了令燕朝皇帝胆寒的大业。尽管燕朝早几十年就积重难返、地方藩镇割据,但在皇祖父横空出世之前,藩镇间势力相当互相制衡,无人有真正一骑绝尘逐鹿天下的实力,直到皇祖父才有王者之相。皇祖父虽名义上仅是魏博节度使,但实际势力随着征战渐覆盖了大半北地,而独孤氏亦随之水涨船高,成为北地第一高门。
虽似是为权势而结合,但皇祖父与皇祖母是世人眼里的恩爱夫妻,因被人誉为枭雄的皇祖父,尽管身居高位执掌大权,却从不流连风月,一生只与皇祖母育有两子。
皇祖父病逝时,萧珏年纪尚幼,因而他记忆里关于皇祖父的往事很少,如今记得最清晰的是皇祖父病重那年的深秋,庭院中黄叶纷飞,倚坐廊下的皇祖父,将冷透了的药倒在了一盆早已死去的茶花里,喃喃吟了一句,“几时携手入长安”。
长安是前燕旧都,父亲在建立启朝时虽因时势将都城设在雍京,但也说过皇祖父在世时更属意以长安为京城。皇祖父有征战天下之志,皇祖母亦非寻常闺阁女子,想来以帝后之尊携手共入长安是他二人之志,只是天不假年,皇祖父壮年时病逝,多年后皇祖母也未去长安,而是独自留在启朝雍京城皇宫中,以太后之尊。
萧珏心同世人,也认为皇祖父与皇祖母之间情意深重,就好奇询问起他们的初见之事,看皇祖母含笑不语,又要问沉碧时,皇祖母先摆着手笑道:“罢了,哀家自己来说。”
“那年哀家一十六岁,就和你现在一样大,家里有意为哀家相看亲事,但未摆在明面上,只以宴会的名义,邀了许多高门望族出身的子弟,来家里吟诗对酒。”
虽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但在说及这段往事时,太后眉眼间的沧桑似都淡了不少,浮起了小女儿的柔和,“原本就只是哀家的父兄在宴中相看而已,但涉及终身大事,哀家那时如何能耐得住坐在闺房里,就偷偷来到宴厅,躲在屏风后悄悄地看。那屏风是青纱制的,上绣着许多花草,使得哀家有些看不清宴中情形,只能将脸尽量贴近,结果因这样,不小心将屏风给推倒了……”
说到此处,太后自己就先掌不住笑了起来,“屏风一倒,满堂宾客都朝哀家看了过来,哀家自生下来还没那样窘迫过,登时就闹了个大红脸,愣站在那里不知要如何是好时,又见宴中有位俊朗公子微笑着看向哀家,脸就更加红了……是和先前不一样的脸红……”
最后一句轻轻的,似是飞花落在风中。许是因先前笑得太厉害了,太后眸中都微微泛起了泪花,她拿帕子拭了拭眼角,轻握住萧珏一只手道:“哀家希望你能找到真正合心的女子,和那女子一辈子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萧珏谢皇祖母关怀后,太后神色渐渐寻常,“不急,你才十六呢。现在该急的是皇帝,他都二十三了还未有子嗣,若这两年还不能有,外头的传言怕是要更难听了。”
沉碧轻轻盖上博山炉炉盖,“近来陛下颇为亲近后宫,也许明年宫内能有婴儿啼声呢。只是奴婢原以为这诞育皇嗣的福气第一个会落在姜采女身上,毕竟她是陛下这几年纳的头一个新人,没想到陛下就为一只琉璃樽将她一直关着,像若这气一直不消,能将姜采女关一辈子。“
事涉皇叔宫闱,萧珏本不应置喙,连想都不该去想,可是那幽兰轩中的少女,常是萦绕在他心头。他心里一直念着她,却不能提,这时听沉碧说起,正犹豫是否要深问时,又听皇祖母似和沉碧闲话道:“那个姜采女在当御前宫女时,哀家对她有点印象,记得她长得水灵灵的,跟朵白茶花似的。越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和容貌,越吃不消这样的磋磨,别说关一辈子,依哀家看,只消一年半载,这花就要枯萎了。”
沉碧道:“奴婢手底下的小宫女今早去太医院为娘娘拿进补药材时,有看到幽兰轩的宫人也在为姜采女拿药,问了一句,知道姜采女这才被关了十几日,就已病得起不了身了。”
萧珏心中一颤,忧虑如潮水冲击着他的心房,他终是忍不住开口道:“若为一琉璃樽,责罚一女子病重至死,传出去,对皇叔名声有碍。”
他还有更多的话想说,想请皇祖母以太后的身份照拂姜采女,甚至想去皇叔面前为姜采女求情,然
而思及马球赛那天的情形,再想到弘福殿的失火,想皇祖母与沉碧此刻提起姜采女是刻意还是偶然,许多话就沉沉压在嗓子眼里,不知是该说还是不该。
幸而皇祖母只听他说了这一句,就颔首说道:“你说得有理,哀家会找机会劝劝皇帝,让皇帝早些解了姜采女的禁足。”
萧珏想“多谢皇祖母”,但却不能说,他哪里有“谢”的立场,姜采女是皇叔的女人,而他是皇叔的侄子。就只能沉默时,萧珏听皇祖母似是说笑,话中却又似有两分意味深长,“话听不听得进,得看说话的人是谁,哀家是太后,身后是独孤家,不是什么没名没姓的老婆子,说几句话,皇帝应该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从永寿宫中出来时,日已西斜,小太监秉良侍随在郡王殿下身后,见殿下在离开永寿宫后并未急着离宫,而是走着走着,步伐愈缓,最终顿住,目光凝望向后宫某处方向。
皇祖母并不喜欢皇叔。尽管世人皆认为皇祖母十分宠爱小儿子,但萧珏在年纪还小时,就隐隐感觉皇祖母对皇叔近似“慈母多败儿”的极端维护宠溺下,藏着深深的戒备与疏离。
他迄今都记得幼时的一桩往事,他是五六岁的孩子时,少年皇叔在狩猎时猎了一张墨狐皮献给皇祖母做大氅。在人前,皇祖母对那张墨狐氅爱不释手,直夸皇叔孝顺,令他的生父都忍不住略含酸意地笑说皇祖母太过偏疼小儿子。然而,当众人皆有事离去,只他这个不知事的小孙儿陪在皇祖母身边时,他分明在皇祖母令沉碧将墨氅收起时,见一丝深深的嫌恶从皇祖母眸中一闪而过。
皇祖母在生皇叔时因难产昏厥,差点就没能再醒过来,皇叔险些使生母丧命,也许这就是皇祖母内心深处不喜欢皇叔的因由。
皇祖母希望他继承父亲的一切,进入朝堂,握有权柄,坐上启朝的皇位。然而皇家之间若起权争,必将有腥风血雨,他不愿令亲人陷入那样的局面,所以淡泊,也什么力量也没有。皇祖母说,话听不听得进,得看说话的人是谁,他因为没有力量,连在皇叔面前为姜采女求情一句都不能。
因为手中没有半点力量,他连想暗中打听姜采女在幽兰轩的境况也不能。如果他能稍稍有点力量,能在宫中留眼睛埋人手,不仅能及时知道她的近况,也能暗地里照拂她。他不想她枯萎,即使她不是属于他的花。
暮色中,少年默然凝望幽兰轩方向的身影在夕照下被拖得老长,暑日里黄昏时空气犹有燥意蒸腾,贴刺在人肌肤上似是细密的牛毛针,一根根无声地刺燥到人心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