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报恩 - 一代商娇 - 谢知伲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代商娇 >

29、报恩

29、报恩王管事回到账房,立刻招来账房诸位管事,告知了商娇的事情,并将东家的处置决议也通传了大家。

整个账房顿时炸了锅。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受到大家认可,以最优的成绩进入商行账房的年轻记账先生商蛟,竟然会是一名女子!

“所以,如今便这样了?”李管事最先表示忧虑。捊了捊自己的胡须,沉吟,“一名女子,既便是乔装打扮进入商行,也算得上是我们用人考察之上出了大错。即使她有多出色,能力有多强,但毕竟是个女子啊!让她留在商行,外间会如何看待我们陈氏?”

孙管事也面带忧心,“老李,此话差矣!现在此事的关键,并不是账房失察,而是东家!你说一个女子,乔装打扮混入咱们账房,一经发现,逐她离开便是。但现在的问题是,东家竟然把她给留了下来。一个女人,留在东家身边,成了文书,日日相对……这,这成什么事儿?”

“……”

“……”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王管事却端坐主位,满面严肃地沉思。

待得最后,所有人激烈的讨论皆没有定论,只得又纷纷看向王管事,盼他能出个主意。

“大管事,你看这件事,我们要如何做?是否需要我们联名,去老夫人那里……”

提到老夫人,王管事眉心微微皱了皱,下意识地抬手制止。

“不可。老夫人年迈,东家又侍母至孝,一般事务都不惊动她老人家。若我们此时为了一个女人而去惊动了老夫人,就算最终逐了这个商姑娘离去,也难免惹东家不快。”

他袖手而起,又眉心深锁地沉吟良久,再对众人道:“诸位,我刚才细思了一下,觉得东家既然想让商娇姑娘留下,那便让她留下吧。想来,这位姑娘心地不坏,能力也是咱们有目共睹的。况且,就算他们日日相对,想来也只是做事而已。东家心性坚定,就算这商娇有些姿色,但也不致令东家智昏。总之,她不留于我们账房,便于我们账房无关。咱们账房之人,便不要插手了罢。”

王管事的话令众人都愣了愣,不由得皆想起那日应试之时,这位姑娘的博学与杰出,令所有人都折服。

如果她当真是男儿,就凭着她那日的表现,想来日后在账房,至少也是管事一级之人。

但就因为她是女子,便要被逐离……想来也确实可惜。

如今东家既有意留她在身边,给她一个事情做,既于账房无碍,大家也都不愿再去当个恶人。

于是,纷纷拱手,向着王管事一礼,“一切,便依大管事之言。”

就这般,商娇留在了陈氏商行,充任陈子岩的文书。

初闻此事,商行内立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看着这位年轻的姑娘,就这样被安排入驻了处事间,坐于陈子岩的下处,帮助他处理商行内部的经营、运作与文书来往。

商娇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自己以一介女流的身份,充任东家的文书,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多少人等着看她的表现。稍有行差踏错,自己便会失去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于是,上任之初,她便向陈子岩提出,由于自己不熟悉茶行的经营与运作,希望他可以让自己去到陈氏在天都东、西、北三个铺子各待几天,了解茶行的日常事务,经营管理等情况。

陈子岩对于商娇的要求大为惊讶,但转念一想,商娇也的确并不了解茶行的情况与主营业务。如果只当记账先生,当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如果要成为他的文书,不知道这些事管与日常管理,也的确为难了她。

于是,细思了一番之后,陈子岩答应了商娇的要求,俱文告知三铺管事,安排商娇到铺见习之事宜。

商娇得了陈子岩的正式公文,也悉心准备了一番,首站便选择了由叶傲天掌事的东铺。

这天一早,叶傲天应卯上工,刚在自己的办公间端了茶饮了几口,看几案上有一份公函,正要拿起细看,便见外间小工从门外引入一名身着鹅黄布衣,身材娇小的女子踏入房内。

叶傲天还未来得反应,便见那女子已端身向他一福,清秀的眉目低垂,用清扬的声音快语道:“叶管事您好。小女子商娇,应东家之命,来陈氏东茶铺来见习。望叶管事日后不吝赐教。”

“唔,唔……”叶傲天敷衍地点头,突然顿了顿——

抬起头,他睁大牛瞳,将面前清丽的女子细细打量了一番,一声惊呼:“商娇?商蛟!是你!”

那个小小的姑娘在他的惊呼声中抬起头来,厚厚的刘海下,一双大眼明亮清澈,清秀的小脸上,笑意嫣然。

“叶管事,您好。我们又见面了。”

……

此后数日的时日,商娇便留在了东面的茶铺上,接受叶傲天的调度,了解和学习经营与日常事务。

因着之前的缘份,叶傲天对商娇颇为怜惜与照顾,常常在铺里的事务之上提点她,并找来许多关于关于茶史、茶事类的书籍,又给她讲解了许多关于茶的故事,帮助她尽快熟悉事务。

而商娇也知道这样的机会得来不易,在叶傲天的指引下,她白天在铺中与众人一起做事,看大家是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讲解,如何议价,如何成交,如何点算库存……每每到月垂星稀之时,才收工回家。

回到安宅之时,常喜与安思予一般都已睡了。商娇也不打扰他们,独自点了灯,在灯下翻阅着叶傲天借给她的书籍与资料,慢慢地阅读与琢磨,终于对大魏的茶业,有了一点认识。

关于茶的起源,据书中记载,商末时候,巴国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且还记载了巴蜀地区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华夏的统一,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传播。

到了大魏,茶的产量渐多。茶叶已开始商品化。人们开始注意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上等茶更成为当时的贡品。

而大魏崇尚佛教,随着佛教的兴盛,茶又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相当一部分名茶皆是佛教、道教胜地。

而关于茶的饮法,古时的人用茶最早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然后逐渐发展成吃熟茶,即生煮羹饮。

后来有人将采来的茶做成饼,晒干、烘干,茶叶经过初步加工,有着深厚的青草味,便有了蒸青制茶,再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降低茶叶的苦涩味。

而此时的大魏,类于商娇前世所知的北魏时期,市上所售之茶,多为武夷岩茶、蒙顶茶、普洱茶等,均为团饼,吃茶时,配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亦可作药用。因产地均为西南滇蜀居多,故茶行每年会在年后组织商队远赴西南采购新茶。

陈氏商行之所以可以成为茶行的翘楚,一来是因为现在这个时空,茶业还未大规模兴起;

二是皆在于陈子岩打通了远赴西南的所有关卡,成功绕开了与大魏并立的宋朝,将滇蜀之茶运回天都,并将蜀地的上等蒙顶茶进贡入宫。

据闻,当朝皇帝品过茶后,亲口下旨,将其列为贡茶,令其年年进贡。

所以,陈氏商行名声大噪,各茶行亦唯其马首是瞻。

有了这些知识,商娇在茶铺上,看管事们接待客人、议价时,便多了一层了解,不再茫然,不知所措,渐渐也能听出一些门道来。

在东铺待了十日之后,商娇又分别在西、北二铺上待了数日。

起初,二铺管事安管事、郭管事见她不仅是上面派来的“监工”,更是一个女人,多多少少感觉有些心里不舒服,对她都十分冷淡。

但商娇却不以为忤,在铺子里无论打杂还是给大家端茶送水,均无怨言,也毫不叫苦。遇上不懂之事,也是虚心请教。甚至若铺子上主顾较多,管事与工人接待不过之时,她还能帮忙打个下手,应个声答个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