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你留一下 - 藏岫 - 杨弯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藏岫 >

第七十二章你留一下

第七十二章你留一下

黑色的披风穿在她身上,长得拖了地,上面还带着不属于她的味道,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一步,想和俞樾拉开距离,谁知踩到了披风一角,整个人一下子没站稳,踉跄了几步,被俞樾扶住手臂站稳。

“乱动什么?”

晏岫有些尴尬地抽出自己的胳膊,“那你离这么近干什么?”

“抱歉,吓着你了。”,俞樾向来有眼色,冒犯和道歉都恰到好处,让晏岫没法生气。

“你忙完了?”

俞樾点头,莫名有些慌张,“今天白天吓到你了?”

提起白天的事,晏岫便不由得有些脊背发凉,用力地点点头,“怪不得都说伴君如伴虎,自从太子殿下来了青州,我真是吃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晏岫说着,还伸手捏了捏脸颊,肉确实少了些。

俞樾见状轻笑,也伸手上去捏了一下,软绵绵的,手感很好,又在看见晏岫疑惑的目光后,把手收了回来。

一整天的焦躁烦闷都被抚平,擡头看了眼天上的星星,“怎么样,接下来几日天气如何?”

话题被顺势绕过,晏岫也没再计较,擡手给他指天上的星星,“看见没有,那是北斗七星,像个勺子一样。”

俞樾站在晏岫身侧,顺着她手指指向的方向看去。其实他也懂一些星象,打仗行军,有时候还得倚靠天象来判别方向天气。

但他没有说,反而微微俯下身子,“看见了。”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如今入了秋,斗柄指向西侧,且星光锐利刺眼,之后几天是晴天,还会刮风。”

他又指着另一处问,“那是什么星?”

晏岫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但两人站得远,看不太清,便往俞樾所在的方向靠近了些,“那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望。当织女星在黄昏时升至天顶,就说明夏季农忙要开始,随着织女星逐渐西移,牵牛星在银河东岸清晰可见,就可以准备秋收。”

晏岫觉得讲这些有些枯燥,便用上了典故,“等到七夕的时候,这两颗星便会相会。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便是说得这两颗星了。”

晏岫讲得起兴,没有听见俞樾的回应便转过头去看他。风扬起她的发丝,随着她转头的动作,发丝扫过俞樾的脖子,他正侧头看她。

至于发丝上传来的香气,俞樾想起那张充斥着香味的大帐,和那天的味道一样。

他有些留恋地垂眸,任由自己靠近,直到对上她的眼神。

那种紧张无措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风吹过来是凉的,俞樾却觉得有些热,酥麻的痒意顺着血液流遍全身,这种感觉并不陌生。每次看见晏岫的时候,就会出现此类症状。

他难以一一描述清楚。

明明前几日还在营地聊得不欢而散,心情低落了数日。如今却又高兴得不得了,一颗心想要从胸腔中跳出来,以此来证明它的存在。

“你在听我说话吗?”,晏岫也不知道怎么了,气氛似乎突然变得有些不一样。

她见俞樾看向她的眼睛,气息也有些乱,一双漂亮的眼睛四处飘忽不定,直到数息之后,才不得不打断这有些奇妙的氛围。

“在听。”,他的声音低沉,气息都落在了她耳畔。

李徽明近来忙碌,夜里睡眠浅,有时候甚至难以入睡。昨夜躺在船上辗转反侧,又想起第二日还有成堆事务要处理,迫不得已让紫菀给她找了一壶酒来。

看书催眠,尤其是厚得像砖头似的史书,喝酒也催眠,尤其是一口下去便能让人脑袋晕晕的烈酒。

李徽明两头都占,偏偏还是清醒到了丑时。

囫囵睡了三个时辰不到,起来的时候揉了揉发胀的脑袋,首先出现在脑子里的,是昨夜孟澹宁望向她的眼睛。

她手指捏成拳头,懊恼地捶了下脑袋,她可真是昏了头,竟然主动和他提起宋明月。昨日的片段一帧帧在她脑子里回放,她又擡手摸了摸唇角,昨日温度依稀还有所感。

她发昏的脑袋倏然清醒过来,从床上坐起。

孟澹宁,大逆不道!

好在她并未沉湎于昨日的脱轨行为太久,紫菀撩开门帘进来,“殿下,昨日夜里俞都尉带人在城中搜查,抓住了凶手,是海寇余孽作乱,昨晚找到的时候人已经死了。”

“孟澹宁呢?”

“孟承旨今早要去找公主殿下商议重祭的日子,这会儿应该还在营帐。”

李徽明捏了捏被角,脸色立马冷淡起来,利落地下床更衣,“让俞樾加强城中巡防。”

“是。”

李徽明今日起得比平日里晚半个时辰,应当是昨晚的酒发挥了些作用。晏岫却顶着两个发青的眼袋,耷拉着嘴角,在白芷的三催四请下,不情不愿地从床上起来。

要不是今日还约了孟澹宁定重祭的日子,她肯定还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

起身的时候,忽然觉得手心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擡起手,看见手腕上一根红绳,红绳中间是一个平安扣。

不知是什么玉,质地轻透,外面镶着金边,贴在手腕处并不冰凉。一个晚上的时间,足以让这枚小小的平安扣沾染上她的体温。

都怪这枚平安扣,让她辗转反侧一整夜,临到天快亮,才刚刚睡过去。不知道有没有一个时辰,便被白芷叫醒了。

她无奈起来,用袖子遮住这枚平安扣,起身洗漱。

东和县的日子是忙碌的,哪怕所有人同住在一个营地里,营帐的距离相距不远,碰见彼此的机会仍然少得可怜。

不过也算有好消息,李徽明放归了吴兴,没有杀他,又将在祭礼上作乱的海寇的尸首悬在城门五日,供百姓们泄愤,以此两举平息了因为祭礼祸事而导致的民怨,将东和县的百姓重新团结起来。

人心向背关乎大计,因为此一变故,再加上从后方青州募捐的钱粮一波波地运来,重祭也进行得十分顺利,李徽明算是在东和县留下了个好名声。

也不算太好,只是比建元帝好一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