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祭祀 - 藏岫 - 杨弯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藏岫 >

第七十章祭祀

第七十章祭祀

东和县临时搭建的营地不大,但是碰见想见的人却难如登天。

晏岫每天早上和孟澹宁一起出门的时候都会经过俞樾的营帐,夜晚归来的时候还会经过一次,有时候能看见里面点着灯,有时候则是黑漆漆的不见人影。

晏岫琢磨了几天也没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话,不过河道通渠是体力活,做起来很是疲惫,没多久她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孟澹宁比她还辛苦些,虽说他每天只是站在岸上指挥,并不下地劳动。但他每日晚上回来后,雷打不动地去太子营帐汇报通渠进度。这差事对晏岫来说,比下地挖淤泥难多了。

“今日进展不错,太子殿下那里应该好交差了。”,晏岫浑身上下沾满了泥污,她在袖子上翻来翻去找到一块儿还算干净的布料,擦了擦脸上的汗。

孟澹宁递来一块儿手帕,“用这个吧。”

晏岫心里翻了个白眼,这洁癖的性子倒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虽说人长大了会变,但几日相处下来,她还是能从这些小细节里发现孟澹宁身上令她感到熟悉的地方。

她每日在底下搞得污泥满身,孟澹宁却一身清爽的站在高处指挥,和小时候一样,惯会指使人,天生就是个做大官的命。

孟澹宁:“我去殿下那儿,你先回去吧。”

不过熟悉归熟悉,多年未见,他身上令她感到不解的事情也不少。就比如现在,如果她的感觉没错,这个营地里的所有人都将见太子殿下视为一桩郑重的大事,直白点说,避之不及。

平常走路都要离那中心的大帐远一些。

唯有孟澹宁是个例外。

他日日都往那大帐跑,晏岫已经不止一次“不小心”听见有官员对此议论纷纷,称孟澹宁有意加入太子一党,参与夺嫡之争。

晏岫读过些史书,深知这个行为的危险。但以他们如今的关系,她却不好直接开口询问了。

“太子殿下忙碌,孟承旨日日去汇报进展,兢兢业业,其他人见了,难免自叹弗如。”

孟澹宁不傻,听得出晏岫的言外之意,他微微一笑,并不在意,“世人眼光,能奈我何?”

此话一出,晏岫也跟着笑出了声。

两人相视,世事变迁,她恍觉那个曾经肆意潇洒的少年始终还有一部分留在孟澹宁的身体里,偶尔会从那身沉稳练达的外表下露出一点端倪。

她很庆幸,还能看见。

孟澹宁拢了拢袖口,朝着晏岫挥挥手,“帕子洗干净还给我。”,大步朝着太子殿下的营帐去。

月光洒在他身上,发出柔和的光晕,晏岫微微一晃神,以为回到了七年前。

总有些人,生来便受上天垂爱。

孟澹宁步子迈得很快,今天原本就多耽搁了些时间,回到营地的时候已经快要亥时,这个时间点大部分营帐都已经熄了灯。外面除了还在巡防的士兵,几乎没什么人了。

虽然李徽明的帐子总是最晚熄灯的,但一般戌时末也要准备入睡,他原本以为今天赶不及了。

守在门口的是紫菀,见是孟澹宁,并未多加阻拦,放他进去。

李徽明坐在书案后,没有看奏报,头微微后仰,闭着眼睛,好似在小憩,听见脚步声,睁开眼睛,看见是孟澹宁,并不意外。

“今日怎么这么晚?”

“遇到点小麻烦,不过都处理好了。”,孟澹宁笑着走向书案,看着上面堆成小山的奏报,“殿下这么晚还没休息,莫非是在等臣?”

李徽明擡眸觑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想多了。通渠事关百姓安危,孤等等消息有什么奇怪。”

孟澹宁笑了笑,并未反驳,将今日通渠的进度一一汇报,“有阿琰在,速度是快不少,预计最多五日,便能彻底将城中海水排出。”

“阿琰?”,李徽明上挑眉,看着孟澹宁,眼神中有疑惑之色。

之前为了避嫌,孟澹宁称呼晏岫的时候叫得都是晏姑娘,今日一个疏忽,竟然叫了晏岫的小名。

“晏姑娘的小字,从前她父母还有附近的街坊邻居都这样叫她。”

李徽明移开视线,“孟师对她倒是熟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啊。”

这一点孟澹宁没办法否认,他只能笑笑,并不答话。

他的沉默让李徽明心中涌上些许不知名的烦躁,但又不知这烦躁从何而起,只觉得和孟澹宁这么个大活人有关,“下去吧。”

李徽明自顾自的话被孟澹宁忽略了。

“殿下的伤怎么样了。”,孟澹宁从袖袋里掏出一个小瓷瓶,看着很普通,颜色驳杂,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前几日臣托汪育林向医官们要了些伤药,专门治外伤,民间的方子虽然用料简单,但能生肌止痛。殿下放心,用的是臣的名义。”

李徽明的肩膀是贯穿伤,对方打定了主意要取她性命,用了十成的力道。她又执意瞒住伤势,这几日用的药材都是紫菀手里的猛药,用多了对身体伤害不小。

再加上这几日劳累忧心,肩膀上的伤一直反反复复,如今刚入了秋,天气转凉,炎症才慢慢控制下去,伤口有了好转的趋势。

“放下吧。”,说罢,似乎想为自己刚才的话找补,干脆低下头,不再看孟澹宁,赶客的意图明显。

李徽明没有拒绝,就是同意的意思。这么些天下来,孟澹宁也算看明白了,这人还和以前一样,从她嘴里听见一句好话,比登天还难。

“臣今日回来得晚,是因为明日是祭礼,百姓们都在为此奔忙,顾不上通渠的事。殿下明日若不忙,可以去看看。”

孟澹宁这话说得委婉。

祭礼的事早在半月前,汪育林便上报过。

青州沿海,和海岸线上的其他州府一样,百姓们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少不了几项重大的祭祀海神的活动。尤其是前段时间遭逢台风,又逢此次大灾,虽说明理人都知道是海寇作祟,但架不住百姓们口口相传,坚信此灾是海神之怒。

汪育林好歹在青州供职多年,对这里的民生民情比远在皇城的京官们熟悉不少,遂提出了此次祭礼,用以安抚民心。

李徽明当即便批了,只不过此事夹在众多事情中,显得微不足道,她并未多花心思。她不知孟澹宁为何突然提起此事,轻蹙着眉头看他。

孟澹宁:“殿下连日伏案,出去走走,权当散心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