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改革阻力 - 板儿的科举之路 - 庭外红梅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 改革阻力

乾清宫的正殿原本是天正帝与大臣商讨政务的地方,现在已经改为供奉天正帝的牌位,两边的侧殿是天正帝当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打通,所有的东西都保持去世前的模样,没有任何人敢乱动里面的东西。

天玺帝将手中的小匣子再次藏好,便直接往东侧殿走去,那里原是书房,现在整个房间里摆满了书架,书架上塞得满满当当,全部都是书本。

天正帝最初提出设立国家图书馆的时候曾经向全国各地的书香世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将家族传世的书本捐出来,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国家图书馆的计划便只能暂且搁置。

后来天正帝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慢慢收集了上万本图书,然后将其刻印,下发到各地充做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的书籍。

而在天正帝去世是之后天玺帝直接下令将原版的图书全部集中在乾清宫中。书架上的书可以说是天正帝多年的心血所在。

因为天正帝的威名,还有天下文人的颂扬,这里的图书被蒙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因此备受文人追捧。

当年内阁的第一任总理退任时天正帝亲手赠予他一本原版的图书,据说如今已经有人出价到了五万两白银的地步想要购买这本书,但是那位内阁总理的后代却直接拒绝,说是要将这本书留下来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有人甚至笑言,如果哪一天皇帝的内库没钱了,直接把这里的图书拿出去卖,换来的钱财绝对立刻能把内库填满。

在外人看来,价值千金的图书天玺帝却根本不放在眼中,他看也没看这些图书,而是直接走到最里面的一个书架上,伸手对着书架轻敲了三声,很快,书架后面便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木门,一个面色苍白的黑衣人从里面走出来,见到天玺帝,他也只是恭敬的低下头,不发一言,天玺帝对此像是习以为常,一点不以为意,而是直接对他道:“去查一查一个叫王h的人!这次的任务等级为s级。”

黑衣人听到这话,诧异的抬头看了他一眼,但很快又低下头来,沉闷的来了一句:“是!”

然后又直接退回木门当中,随即木门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天玺帝又在殿中呆了一会儿才出了殿门,戴权立刻上来回报道:“老圣人,陛下已经从佛堂中出来了,想要同老圣人一同用午膳。”

天玺帝随意的点点头道:“的确很久没有同他一起用午膳了,让他过来吧。”

因为天正帝在的时候每日午膳经常同天玺帝一起吃,用以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同时这短短的一顿饭的时间也是天正帝百忙之中抽出来给儿子答疑解惑的时间。

因为这个父子两人的关系并不像以往那些皇帝与皇子之间冷漠的如同君臣一般,反倒比一般家庭中的父子更加和睦,所以天玺帝也顺势保持了这个传统,不过等到永宁帝登基,其他的儿子前往地方上就蕃之后,陪天玺帝用午饭的就已经变成了孙子徒晖。

父子两人虽然还隔三差五的在一起吃饭,但是因为这阵子永宁帝每日都要到佛堂以掩盖他出宫的事情,下午又要忙碌国事,有时候事情逼急了午饭也顾不得吃,父子两人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

也的确是同天玺帝说的那般,父子两人很久都没有一块吃午饭了。

用过饭之后,永宁帝便让徒晖自去读书,徒晖便知道他父皇要和皇祖父议事了,于是听话的离开了。

“九月份又到了开学季了,徒晖今年也要到宫外读书去了吧,可选了人手?”

天玺帝说的是从无忧院中选人,无忧院是天正帝创办的孤儿院,专门收养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之后,如果家中有人为国捐躯,家中困难无以为继,又或是家中无人抚养孩子,便可直接把孩子送到无忧院,国家出钱抚养这些孤儿。

天正帝设立这些孤儿院,一方面是为了给那些替国捐躯的战士们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这些无忧院出来的孩子基本上都对大齐忠心耿耿,这百年来从未出现过背叛之事,比起那些更关心自家家族利益的大臣,这些人更受大齐皇室的信任。

再有一则,这也为大齐皇室赢来了声望,不论民间的百姓、文人,朝中的大臣们对此都万分赞扬,就连那些为国作战的士兵们也比以往更英勇了,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他们死在战场上,家中也会被国家照顾的好好的,他们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大齐皇室看到了这其中的好处,因此无忧院虽然颇费钱财,却一直得以延续下来,并且每个皇子在满八岁之后会到宫外读书,而这个时候他们身边都会有从无忧院中挑选的孩童相伴。

徒晖作为皇帝的儿子自然更要以身作则,遵循这个规定。

“已经选好了,我挑了些人出来,他自己从里头挑了两个。”

“也好,八岁了,虽然在外头那些人家里算是小的,但在皇家,却是时候该长大了。更何况他自己的人,自然是要自己觉得合适才好,咱们这些做长辈的也不好太过插手。”

对于天玺帝的话,永宁帝自然是赞同的,他皇爷爷对于几个儿子虽说关爱有加,但在他们的成长方向上却完全是放养的,他有好几个皇叔从小跟着皇爷爷一块儿征战天下,后来他父皇继位之后,虽然将他们封作藩王,他们却不愿意困守一地,直接放弃了他父皇封给他们的封地,带着人马到海外去为大齐朝开疆拓土了。

到了他这一辈的兄弟们,成长的时候,也完全按照皇爷爷当年教养的方式来的,至于他的儿子,自然也要遵循这个传统。

“除此之外,可还安排了什么人?”

永宁帝正要摇头,突然想起了王h,于是他便道:“他自己倒是遇到了一个朋友,上回特地带过来让我见过,还不错,正好那孩子是今年顺天府的小三元,也要去国子监读书,儿子估摸着晖儿的意思是想跟他做个好友。”

“那也挺好的,咱们家孩子交友又不看什么门第,只看这人人品好不好,合不合的来,你既然见过又很满意,那就说明这孩子人品没问题,晖儿又自己愿意,那肯定是合得来了,若能给他找个好朋友其实挺好的,总比到了你我这种地步,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强的多吧。”

“儿子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那个孩子颇有有点淡泊之心,而且他非常擅长画技,他虽然已经中了小三元,但儿子看他在为官之道上用心的倒不多,反倒在画技上更愿意投入心力,这样的人其实跟晖儿相交才是最好的,总比那些一心只有权欲的人好。”

天玺帝点头:“你说的没错,晖儿日后是要继承皇位,掌管这个国家的,他的朋友好不好,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还关系到天下苍生,宁缺毋滥,不过那人若真是有问题倒也能给他上个课,我们虽然平常传授了他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但终究还是要他自己真正去经历一番才能体会到的。”

“父皇说的有理,这也是皇爷爷定下规矩,让咱们家的孩子必须要到外面历练一番的用意啊!”

“的确如此。”提到了天正帝,天玺帝也笑了起来,他道:“你皇爷爷当年可是说了,咱们家要是出现那种说什么何不食肉糜话的孩子,咱们这些后辈就可以直接抹脖子自杀了,也省得盘踞在皇位之上,祸害天下百姓,趁早把这个皇位让出去,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永宁帝便也跟着笑了起来,这话虽说不过是皇爷爷开玩笑说的,但也能看出他的态度。

这天下又有几个王朝能做到万代永传呢,哪一个不是败在后世的不肖子弟手里,所以当初皇爷爷提出内阁总理制的时候宗室那些人虽然反对,却还是被皇爷爷给说服了。

毕竟有了内阁总理在前面顶着,便是天下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内阁总理的错误,不是皇帝的错。

这天下要是出现动乱,换一个内阁总理给百姓交代,便可以将皇室从中摘出去。

虽说未必能够保证他们大齐朝的天下万年永固,但好歹能延续多一点时间吧。

“说到小三元,朕好像听到过这个名字,戴权,你帮我想想,是不是听过这个人?”

戴权当然知道这个人,太上皇今天上午还问到了,戴权也知道太上皇根本不可能忘记这个人的名字,但是既然他当着皇帝的面这么问了,他这个做奴才的自然也要配合自己的主子,于是他便躬身走到天玺帝的身边道:“老圣人,的确有这个名字,顺天府知府上报,说是有一个学子提出了一些关于西北旱灾的对策,他觉得颇为有理,便将他的考卷递了上来。内阁的几位大人都觉得这个考生提出的对策很有可行性,便准备将这个考生叫过来问问,然后按照这个对策施行。”

“原来是他呀,看来这次晖儿找了个不错的朋友呢。”天玺帝面上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来,笑着道:“看来他不仅画技出色,政务上也颇有见地呢,即便做不成晖儿的朋友,倒也能够培养培养,作一个好臣子。”

“父皇说的是,还是儿子对他解太浅了,应该再去查查才对的。”

“你现在政务繁忙,哪里有时间去管一个小孩子的事,况且这个孩子能够去参加考试,身家背景应该算是清白的才对,查不查的有什么要紧。”

永宁帝却是摇摇头道:“晖儿身边的人还是应该查一查的,最近京城底下可是又有些动静,看起来又有人耐不住了,这个时候,还是要小心为上。”

提到这个天玺帝却只是冷笑一声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朕还能不知道?不过是想着趁着朕六十大寿的时候出来闹一闹,下一下朕的面子,好让朝廷的颜面扫地,他们也就只有这些招数了。”

永宁帝自然知道天玺帝提到的他们是谁,不过是些前朝余孽罢了,前朝灭亡都已经近百年了,而且皇爷爷跟父皇接连两代皇帝皆是英明圣主,现在国家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又有谁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冒着杀头的罪名出来谋反呢!

也就只有那些前朝遗老的后代们,在他们长辈的教导之下对本朝还带着仇恨之心,一心想着推翻本朝,恢复前朝,不过经过下面这么多年的剿灭,他们的人也所剩无几了,他们也就只有能力动用这些手段了。

“他们也把造反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随便散播几句流言,就能够动摇我大齐朝的国本吗?他们有这个时间也该去埋头发展一下自己的实力,潜藏起来,等到我大齐朝出现动乱的时候趁势而起,方能有机会浑水摸鱼,现在这个时候冒出来,怕自己活得太久了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