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以身殉国 - 落花风雨古人诗 - 杨柳垂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1章 以身殉国

一连好几天,完颜绰都还没缓过劲儿来,恐怕完颜绰自己都没想到,盈歌公主的死竟然会对他有如此巨大的打击,让完颜绰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

幸好,就在这时候,西京留守派人前来求救,希望世子爷能尽快带领忠孝军去驰援,因为,五十万蒙古大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地往金国杀来,而窝阔台汗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行进方向正是守备空虚的西京。

得知蒙古国国主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时,完颜绰刚跟耶律留哥休战后不久,面对西京留守快马加鞭送来的求救信,完颜绰强打起精神,直接派人去传令,勒令西京留守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到底!

西京不能丢,西京若是丢了,凭徒单绎的那点儿人,紫荆关绝对守不住,紫荆关可是中都最后的一道屏障,紫荆关若是丢了,大金危矣。

那样危险的情况是完颜绰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可惜,辽东地区的局势还未完全稳住,完颜绰无暇他顾,根本没办法调头回援西京,毕竟,蒙古国公主琪琪格也领着十五万大军,向着这个方向杀来了,看样子是准备跟耶律留哥汇合,一左一右,夹击忠孝军。

完颜绰思忖来思忖去,发现眼下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按兵不动,忠孝军又不是救火队,哪儿有危险就得往哪儿去,蒙古五十万大军分三路南下,完颜绰想再观望一下局势,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应对之策。跟五十万蒙古大军想必,忠孝军不过十余万,实力远不能及,更不能浪费时间在四处驰援上,自我损耗。

西京留守没有等来忠孝军的救援,绝望之下,忽然想起了之前的西京留守胡沙虎,对方在面对势不可挡的蒙古大军时,也没有拼死抵抗,反而选择了弃城而走,最后侥幸保住了姓名,事后,中都朝廷也没有追究和治罪,胡沙虎依然乐得逍遥。

古人云,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胡沙虎这一举动直接给了现任的西京留守一个提醒,蒙古大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战则有死无功,退则有生无罪,脑子不正常的人才会傻乎乎地死守到底,想通了这一点后,现任西京留守也不再犹豫,趁着夜色,带着一家老小跑了。

防守西京的主力正是之前那波临时被抽调出来,准备跟忠孝军交换的十万兵马,本就是一支东拼西凑的队伍,没什么战斗力,再加上主帅临阵脱逃,弃城而走,消息传开后,西京的防守几乎是在一夜间全线扩散,脱下盔甲的士兵挤入人潮中,和拖家带口的老百姓们混在一起,慌不择路地四散奔逃,一路上,哀鸿遍野。

待蒙古人杀到西京,看到的几乎是一座空城,蒙古人见状,沾沾自喜,又一次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西京,一时间,窝阔台汗信心大增,手下的军队更是士气大振。

此时,紫金关的守将徒单绎也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完颜绰怕他应付不过来,还特意派了士兵前来传话,再三叮嘱:蒙古军势大,又是乘胜而来,理应避其锋芒,积蓄实力。加之,紫荆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应该固城坚守,稳扎稳打,切不可轻敌冒进,否则恐中敌人的阴谋算计。

徒单绎不以为意,自认为驻守西北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很丰富,世子爷远在辽东,对紫荆关现在所面对的形势不会太了解,所以才会务求稳扎稳打,此乃谨慎为之。徒单绎不是觉得世子爷这样要求不好,但到底是血性男儿,忍不下这口气,再加上之前在世子爷的带领下,也曾经大破蒙古军队,跟金国的其他将领不一样,徒单绎亲眼见识过世子爷是怎么击败曾经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正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才知道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蒙古大军亦不是不可战胜,徒单绎有信心,重建世子爷以少胜多,独守紫荆关的奇迹。

没多久,窝阔台汗领着二十万蒙古大军,气势腾腾地杀到了紫荆关。

面对蒙古人的嚣张叫阵,徒单绎越想越觉得憋屈,实在忍不下这口气,胸腔中翻腾着熊熊怒火,早就把完颜绰的建言抛诸脑后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越想越觉得自己其实胜券在握,徒单绎信心大增,没有听从完颜绰苦口婆心的规劝,自作主张,轻敌冒进,结果,被现实狠狠地打了把脸,出征后误入窝阔台汗的埋伏圈中,被团团围住,数万士卒全军覆灭,紫荆关也被蒙古大军趁势攻破。

徒单绎扬天长叹了一口气,满脸悲痛地感叹道:“我悔不听世子爷之言,以致有今日一败,丧师辱国,实在是愧对百姓!”

本来,凭徒单绎的一身本领,完全有机会杀出重围,逃生升天,但是徒单绎自觉羞愧,无颜见家中父老,所以决心以身殉国,以全其志。

如果完颜绰在这里,一定会大骂徒单绎迂腐,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老祖宗说过,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胜不骄,败不馁,不过是一次的马失前蹄,至于这么要死要活的吗?

可惜,完颜绰现在不在这里,所以没有人能阻止徒单绎一心求死。

“当初世子爷再三嘱咐,要我固城坚守,稳扎稳打,切不可轻敌冒进,是我不听号令,自作主张,以致有今日一败,丧师辱国,愧对百姓,如今跟随我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大多已经身死魂灭,徒留我一人,又有何面目苟延残喘于人世?不如就直接战死沙场,以身殉国,反倒能留下一个好名声……”言毕,完颜绰忍不住一声长叹,满脸凄苦。

副将桑则闻言,不禁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道:“将军何以如此悲观?世子爷常言,不以成败论英雄,将军不过是偶有失利,若是杀出重围,定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徒单绎摇了摇头,叹道:“丧师辱国,愧对百姓,我又有何面目苟延残喘于人世?”

“将军”桑则不甘心,还想再劝,但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徒单绎厉声打断了。

“不用再说了!”时不我与,人力又岂能胜天公?徒单绎无奈地摇了摇头,凄凉道:“桑则,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不能!或者说,那个带领剩下的兄弟们杀出重围,重整旗鼓,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的人,不能是我!也不会是我!”

桑则满脸不解,犹自不甘心地看着徒单绎,希望将军能够回心转意。

“我徒单家世受国恩,怎么能做出投降叛国一事,说出去,岂不是会让天下人嗤笑!”说到这,徒单绎更是语带决绝:“我徒单绎宁愿以身殉国,也绝不投降!”

不愿意看到一直对自己照顾有加的上峰白白丢了性命,桑则苦苦哀求道:“将军,即便是诈降也不行吗?这不过是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做的权宜之计啊!”

徒单绎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地说道:“如今国是侵颓,民不聊生,想要重整山河,谈何容易?桑则,我且问你,是一死了之容易,还是戴罪立功,将功折罪容易?”

桑则默默无言,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徒单绎的言外之意。

徒单绎笑了笑道:“就当是我任性妄为,桑则,我从其易,君从其难,今后杀敌立功,重整河山,就仰仗诸君了!”

桑则一听就知道徒单绎已经存了死志,强忍着心中悲痛,艰难地点了点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徒单绎认真看着身旁陪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副将,开口拜托道:“桑则,临死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想要托付与你。”

桑则想也不想就答道:“将军于我有大恩,当年若不是将军把我从死人堆里挖出来,桑则这条命怕是早就交代在战场上了,既然将军有托,直言便是,桑则自当倾尽全力,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一定不会辜负将军所托。”

徒单绎心里很感动,伸手拍了拍桑则的肩膀,苦笑道:“我徒单绎治军无能,守不住紫荆关,还害得手下数万将士惨死沙场,罪无可赦,死不足惜,只是担忧家中老父和妻子儿女无辜被我连累,桑则,日后若是有机会,你能不能替我向世子爷求求情,就说,我固当死,请世子爷绕过我一家老小……”

桑则听得满心难受,忍不住红了眼眶,哽咽着说道:“将军放心,日后若是能再见到世子爷,末将定会把将军的话如实转述,将军且宽心,世子爷宅心仁厚,赏罚有度,定不会牵连无辜。”

徒单绎点头,忍不住叹气道:“我当然知晓世子爷的为人,只是如今的朝堂,尽是奸佞宵小当道,即便是有世子爷力挽狂澜,恐怕也是无力回天……”

说到这,徒单绎似乎想反应过来此时此地说这些不合适,无奈地摇了摇头,凄惨一笑,转而向桑则郑重地拜了拜,拱手道:“所托之事,有劳桑则你费心了,徒单绎在此先行拜谢。”

桑则瞬间就留下了眼泪,倔强地偏过头去,再不敢看这个一向冷静自持的统帅。

徒单绎认认真真地向桑则拜了三拜,全了礼数之后,复而面向中都的方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叩了三个头,一边磕头,一边哽咽,道:“父亲,不孝子徒单绎先走一步了,徒留您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孩儿不孝,您,万望珍重……”

恭恭敬敬地磕完头后,徒单绎这才起身,一边整理衣衫,一边从腰间取下了一直随身携带的玉佩,交给桑则道:“桑则,有劳将此物转交拙荆,就说,今生有缘做一世夫妻,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徒单绎无悔矣,若是有缘,来生再聚。”

“将军……”许是徒单绎的一番话让桑则也想起了家中的老母妻儿,顿时泪留满面,虎背熊腰,顶天立地的大汉,哭得不能自已。

徒单绎心里何尝不悲痛,不过他心意已决,交代完身后事之后,一脸决绝地举起了手中的长剑,面向中都的方向,毫不犹豫地横剑自刎,鲜血,撒了一地。

桑则不敢多看,强忍着心中悲痛,转过身去,抬手擦拭了下眼睛,再抬头时,便是一脸坚定,朗声下令道:“传令下去,举旗投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