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百一十五章 秦州(二)
“简单地说,卢元照不介意养着这位对他有恩的兄弟,但兄弟也是有自尊心的,越是陷在里面爬不出来,越是想要在上面证明自己的能耐,为此,他攀上了一位大人物。”宋缜煞有介事的点点头。
“是谁?”宁熹颇为好奇的问。
“益州知府。”宋缜一向谨慎,来秦州之前,不仅是秦州的军事情况,连地方行政都摸了个大概。宋缜年少时走的地方多,三教九流的人脉也不少,这事卢元照都并不清楚,宋缜却知道那位益州知府背后还有大人物,只并不确定是什么人。
翡翠多经过益州进入中原,卢元超与益州知府有牵连并不奇怪,不过宋缜特别提到,显然并不仅仅是两人有经济上的往来这么简单。宁熹没有接着问更深的东西,只是在对待卢家的态度上,大致有个数了。
宋缜也没有提更多,抱着鹿儿看宁熹整理早晨才统计出来的下人的名册,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到晚膳之前,才有人过来禀报,说那块原石解出来了。
见报信的人脸上没什么异色,宁熹便知多半是有玉,不过大约不大出彩,一家子往院子里去看,果然,半人高的原石只切出来一块拳头大的翡翠,质地倒是不错,只是相比起原形来说,真的太有落差了。
本来就是人家送的东西,宁熹对这块玉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也没怎么失望,将拳头大的翡翠捧在手里看,道:“原来这石头里还真有翡翠,这回倒是长见识了,夫君,咱们鹿儿属兔,不如请人雕一个兔子摆件做纪念吧!”
宋缜闻言点点头,道:“也好,就依你!”向红珠使了个眼色,红珠连忙将打赏的荷包送到两名工匠手中,见两人都收下了,宋缜才吩咐人送两人出去,道:“劳烦转告卢知府,这礼物很有意思,劳烦卢知府费心了。”
两名工匠还在忐忑,自家老爷常送原石给同僚或是宾客,开出来也有好有坏,有那不好的,面上不好表现出来,心里自然是记恨的。而眼前这一位与巴结着自家老爷的富商和下属可不同,虽然今日开出来的翡翠品质算不错了,可这位出身高贵,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单单这小小的分量,人家怕是就不喜了,好在,至少当前,人还没翻脸。
宋缜见过的好东西多了,对这么一小块翡翠并不怎么在意,宁熹说要做一个摆件,就叫人拿下去,改日送到银楼去做。不过本来就是人家送的礼物,只要别解出来白花花的一片不好看,宋缜倒没什么不满的情绪。
宅子里还没有理顺,厨房和采买的虽然安排下去了,但宋缜显然没有在家吃饭的意思,看过了翡翠,便又带着宁熹和孩子出门下馆子。
朝阳楼是秦州有名的酒楼,宋缜一家子昨日才来过,宋缜对朝阳楼的菜品还算满意,恰好路又不远,便直接去了朝阳楼。一家子才进门,就被里头闹哄哄的场景逼退了一步,眼看着扬起来的毛毛落在摆盘精致的菜品上,宋缜脚步挪了挪,直接拉着宁熹转身出门去了对面的酒楼。
宁熹回头看了一眼,风波中心,酒楼掌柜苦着脸给牵着一只长毛狗的少女道歉,放低了姿态求那姑娘别将宠物带进酒楼。原本坐在大堂里的食客见这场景,基本上走得差不多了,围观的人群瞧着没意思也散了,露出围在中间的人。那姑娘穿着一身大红的锦衣,手里牵着绳子,长毛狗兴奋的撒欢,姑娘一副我家宠物就是活泼的模样,对掌柜的苦苦哀求不为所动,道:“毛毛一向与我同吃同住,凭什么它就不能来,你这是瞧不起我韩香?”
宁熹一面收回目光,一面心里吐槽,小姑娘这话,说是把狗当人看,不过若是理解成把人当狗看似乎也没错啊!听到人自报家门,宁熹也好奇什么人家养出来这么个女儿,不由问道:“这韩香是谁?来头很大?”
宋缜头都没回,听宁熹问起便回答她:“韩香是二姐夫的堂妹,韩家除了韩重岳唯一的独苗,生母上不得台面,可她父亲比驸马死得还早,念着兄弟那一点血脉,置了宅子养在秦州。义成长公主瞧不上韩香的出身,吃穿用度没亏着她,不过人估计是没有见过。不过这韩香也不是个省心的,义成长公主和韩家没将她当自己人,她却没当自己是外人,狐假虎威的事没少做,长公主虽不管她,但毕竟不会弄没了韩二爷这点血脉,所以她就可这劲儿在秦州折腾。”
宁熹点点头,这样的身份,有人管吃喝又没人管教养,默默地变态了也不奇怪,这种人没什么道理可将,还是远着些好。
宁熹一家子在对面的酒楼坐下,从窗口刚好可以瞧见朝阳楼的情况,人都走光了,大约老掌柜也是破罐子破摔了,由着韩香带着狗进去。韩香丝毫没有惹了嫌弃的自觉,拉着狗坐下,十分自在的点了一桌子菜,一面自己吃,一面端了肉喂狗,十分认真的践行同吃同住的豪言。
宋缜只瞥了一眼,只瞧见韩香拿筷子加了排骨放在狗的碗里,狗十分热情的舔了舔筷子,韩香不以为意,接着夹菜吃,顿时恶心的一口菜差点咽不下去,连忙起身关了窗。宁熹坐在对面扯了扯嘴角,她前世做吃的,在卫生上比宋缜还讲究些,养宠物可以,所谓同吃同住她从来没想过,默默地移开了目光,端起专门要的鸡蛋羹,准备先喂鹿儿吃。
在秦州刺史府安顿下来,宋缜也往葱林关交接,宁熹在府里带孩子。一家子才到秦州来虽然宋缜身份尊贵,但除了杨家,其他秦州大小官吏都只是派人送了礼物过来,并不曾上门拜访。宋缜在秦州做官,但作为武将的刺史,宋缜与秦州其他官吏虽免不了有些往来,但过得去便可,不宜过于亲密,宁熹问过了宋缜的意思,便借着鹿儿太小,推掉了办一场宴会与人交往的计划。
宁熹不办,但人家办了,送了帖子,还真不能不去,何况下帖子的还是卢知府的妇人高氏。宁熹将帖子收下,让人准备了礼物,到了日子果真抱着鹿儿去了知府的府邸。
卢知府的府邸与刺史府有些距离,宁熹算好了时间出门,到达卢家不早不晚,嘴上还客气一下,道:“这个皮猴儿闹的,这会儿才到,卢夫人莫生我的气才是。”
宁熹当然是客气的话,高氏也没当真,只一面附和,一面夸鹿儿生得标志漂亮,将来必定是个大美人。
高氏如今四十出头,膝下两子两女,长子已经娶亲,孩子都打酱油了,长女也已经出嫁,次子也定了亲,只有排行第六的卢玉娟还待字闺中。今日高氏的长媳里外忙活着操办宴会,卢玉娟就跟在高氏身边,当日被高兰几句话刺激得翻脸的小姑娘,今日倒是乖乖的跟在母亲身边招呼客人,一派活泼娇憨的模样。
宁熹没打算跟卢家深交,与高氏寒暄了一番,便抱着女儿寻了个清静些的地方坐下。宁熹初来乍到,宋缜身为秦州刺史,与知府平级,更何况作为镇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宁熹身上的诰命比在座的女眷都高,虽然与人并不熟悉,也有不少人迎上来结交。
宁熹跟陌生人没什么话说,但前世生活的圈子,宁熹对这些交际手段并不陌生,她自己不多话,大多时候都在听人闲话。女子多的地方难免是非多,当日方兰跟卢玉娟和杨玉娇在茶楼闹了一场,闲话就传到了如今尤其方兰今日没来,就引出了今日的议论。宁熹当日在场,那一场闹剧在宁熹看来也就是积怨不少的三个小姑娘吵了架,可到了这许多人口中就变了味儿。又说高家攀上了刺史府,又说杨玉娇攀着卢玉娟要给卢三做妾的,还有个不长脑子的,问宁熹道:“那方兰,是不是要给夫人做妹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