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备菜
第二天,凌晨五点还不到,窗外还是一片浓稠的墨黑,寒气透过门缝往里钻。马兴荣便轻手轻脚地爬了起来,他心里揣着事,一夜都没睡踏实。
灶膛是冷的,店铺里更是冷得像个冰窖。他哈着白气,先是麻利地将昨天买回来的两大袋大米倒进硕大的瓦盆里,用冷水泡上,这是做蒸饭的第一步,米泡透了,蒸出来才饱满松软。
接着,他蹲下身,引燃了塞在灶台下的废纸和刨花,橘红色的火苗“噗”地一声蹿起来,贪婪地舔舐着黑亮的煤块。
他不停地扇着风,直到炉火稳稳地烧旺起来,橘色的火光跳跃着,驱散了周围一片黑暗,也带来了一丝暖意。
炉子上坐上了最大的一口双耳生铁锅,这锅可以用来烧水、蒸饭、炒菜。
林晓丽几乎在马兴荣点燃炉子的同时就醒了。她一骨碌爬起来,利落地套上棉袄,用一根橡皮筋把头发在脑后挽了个利落的髻。
她走到前厅,借着微弱蜡烛光,开始忙碌。
她先将马兴荣泡好的米在水桶里反复淘洗三遍,用漏勺捞起,放在筲箕里沥干水份后,她将湿漉漉的米均匀地铺展在一个大甑子里,米粒在烛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另一边,马兴荣已经开始处理那金贵的牛肉。量不多,必须物尽其用。他将牛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冷水下锅,加入洗好的姜片和小葱,煮沸焯去血沫,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
大铁锅里,菜籽油烧得微微冒烟,下入一把冰糖炒出糖色,然后迅速倒入焯好水的牛肉块,快速翻炒,让每一块肉都均匀地裹上诱人的酱红色。烹入料酒,加入酱油、盐,还有几颗干辣椒、一小撮花椒和八角、桂皮,再次翻炒出复合的香气后,加入大量的开水,没过牛肉。
“咕嘟咕嘟——”炉火调小,让锅里的红烧牛肉慢慢地煨着,马兴荣丢进去两颗山楂,这是牛肉酥烂不柴的关键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汤汁逐渐收浓,变得粘稠油亮,牛肉的纤维在耐心的炖煮中渐渐软化,变得酥烂入味,浓郁的肉香混合着香料的辛香,霸道地弥漫在狭小的厨房里,与甑子里飘出的米香交织在一起。
马萧宇哥俩也跟起床,跟着林晓丽手脚麻利地捡菜,去掉发黄的老叶和根须,然后将白萝卜、红萝卜、白菜、各种配菜一样样洗干净,最后娘三儿削出一大盆土豆。
他们打算按照林晓芸的建议,采用自助餐形式,按人头收费。在门口用红纸黑字明码标价:
男子:一角五分/位
女子、小孩及六十岁以上老人:一角/位
大白米饭、素菜管饱!荤菜限量供应!
巨大的木甑子在翻滚的蒸汽中持续了四五十分钟,马兴荣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揭开毛盖,从腾腾热气中伸手捏起最上层几粒米饭。米粒已经变得饱满,用手指轻轻一捏,能轻松捏扁,这说明米已经第一遍基本蒸熟了。
“行了,抬下来吧!”马兴荣对林晓丽说道。
夫妻俩合力,用湿布包住甑子的双耳,憋着一口气,将这沉甸甸、热汽蒸腾的大家伙从大锅上抬了下来,稳稳地放在地上准备好的大簸箕上。接着,马兴荣将毛盖揭开,将甑子倒扣在干净的大盆里。
将甑子拿掉,半熟的米饭像一块巨大的蛋糕,林晓丽提来冷水倒进盆里,再用漏勺将米饭压散,让它们全部浸泡在水里。
这是关键的一步,叫做“分汤”。目的是为了让半数的米饭充分吸收水分,使其变得更加饱满、柔软。
米饭在水中浸泡了大约七八分钟,期间,马兴荣在大铁锅里加上了干净的清水,炉灶里添过一次碳,为第二次蒸制做好准备。
时间一到,林晓丽便用漏勺,将泡得更加胀发的米粒捞起,装在筲箕里沥干多余的水分。此刻的米粒,因为吸饱了水份,显得格外饱满润泽。
此时,锅里的水也正好再次烧开,蒸汽重新汹涌起来。夫妻俩默契配合,将沥干水分的米饭重新铺回甑子里,这一次,米饭显得更加蓬松,几乎要满溢出来。
店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说话声。马兴荣的爸妈,还有哥嫂们都赶早来了。
“哟,正忙活呢!我们来搭把手!”马老爷子声音洪亮,一进门就挽起了袖子。
马老太太更是二话不说,径直走到装蔬菜的大盆边,对林晓丽说:“这是要做啥菜?”
林晓丽正在拆新盆出来洗,闻言抬起头,“妈,腌个萝卜条,再拌个红萝卜丝儿。”
马老太太点点头,“好勒,交给我!”
林晓丽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她这手艺都是跟老太太学的呢!
几个哥哥挑水,搬桌椅,干重活,几个嫂子则帮着帮忙洗刷新卖来的碗筷,还有铝制餐盘。
厨房里顿时更加热闹起来。马老太太的刀工极好,只听“嚓嚓嚓”一阵清脆密集的响动,一根根白萝卜被切成小指粗细的条,同样用盐杀出水份,再加入干辣椒段和少许花椒,用热油一“激”,“刺啦”一声,香气四溢,加入白醋和水泡上几个小时,腌萝卜条入味后,吃起来嘎嘣脆。
红萝卜切全部细丝,蒜苗杆切丝,加上辣椒面,热油往上一滋,香味儿霸道地钻入鼻腔,加上少许盐、醋和酱油一拌就成。
九点整,一切准备就绪!
马兴荣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同样既紧张又兴奋的林晓丽,用力点了点头。他拿起早就准备好的一挂干响鞭炮,走到店门外,用烟头点燃了引信。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炸响,红色的纸屑伴随着硝烟在“鼎香饭馆”的崭新招牌下纷飞跳跃,热闹的声响立刻吸引了整条街的目光,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林晓丽拿出小喇叭放在店门口,里面是录制好的语音循环播放:
“小店采用自助餐形式,按人头收费。在门口用红纸黑字明码标价:
男子:一角五分/位
女子、小孩及六十岁以上老人:一角/位
大白米饭、素菜管饱!荤菜限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