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筹备婚席
接着,她又去供销社,买了两个崭新的搪瓷盆,一个洗脸,一个洗脚。买了一对印着大红喜字的铁皮暖水壶,又称了几斤水果硬糖,准备结婚那天散给来道喜的孩子们。
零零碎碎的东西买下来,周翔给的一百块钱花得七七八八了。看着手里只剩下的一些毛票,林晓芸轻轻吁了口气。
婚礼前一日,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林家小院就苏醒过来,很快便人声鼎沸。
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果然都如约而至,她们可不是空手来的——张家拎着锃亮的菜刀和厚重的枣木案板,李家搬来了摞得高高的长条板凳,王家端来了洗得干干净净的碗筷碟勺。
林家院子瞬间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大厨房兼宴会厅。
林晓芸出嫁在外的姐姐林晓丽和妹妹林晓桃也都带着丈夫孩子回来了,院子里更添了几分热闹。
女人们聚拢在院子一角,那里早已摆开了几个大盆和几桶井拔凉水。她们围坐在一起,手里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手指飞快地剥着蒜瓣,白白胖胖的蒜米很快堆满了小盆,沾着泥土的黄姜去皮洗净,翠绿的青菜被摘去黄叶老梗,在清水中涤荡,泡发的木耳、香菇被反复揉搓清洗……
她们嘴里也没闲着,一边手上利索地干着活,一边磕着林家准备好的瓜子儿,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话题从即将出嫁的林晓芸和周翔的般配,说到张家的倒霉和王春花的哭嚎,再扯到谁家媳妇生了胖小子,谁家地里庄稼长势好。
院子另一头,靠近临时垒砌的壮实土灶那边,则是男人们的战场。
几口惊人的大铁锅架在灶上,灶膛里柴火熊熊,舔着锅底,映红了烧火人的脸。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大块的猪肉,浓郁的肉香随着蒸汽弥漫开来,勾得人馋虫直冒。
暂时插不上手的男人们,则围坐在一旁借来的八仙桌边,就着滚烫的茶水,吆五喝六地“翻金花”,小小的纸牌被摔得啪啪响,赢了的人哈哈大笑,输了的笑骂着再来。
到了下午,筹备工作进入了最诱人的阶段——开油锅,炸年货!
一口大铁锅里,金黄的菜籽油翻滚着,冒着细密的青烟。掌勺的大师傅高老府用长筷子试探着油温。
首先下锅的是裹着蛋糊的小酥肉。一条条瘦肉条滑入油锅,瞬间激起一片油花,发出“滋啦啦”的声响。
它们在热油中翻滚,迅速膨胀,变得金黄酥脆,那混合着蛋香和肉香的味道霸道地窜入每个人的鼻腔。
接着是腌制入味的麻辣肉。红彤彤的辣椒面和花椒粉牢牢吸附在肉片上,一下油锅,辛辣焦香的分子便爆炸般扩散开来,呛得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却又舍不得离开,眼巴巴地盯着那在油锅中逐渐变得干香诱人的肉片。
最后是豆腐圆子。嫩白的豆腐混合着剁碎的肉末和姜蒜末,团成圆溜溜的丸子,小心地滑入油锅。
它们在油中沉浮,慢慢披上金黄的外衣,外表酥脆,内里却依然保持着豆腐的鲜嫩爽滑。
炸好的食物被迅速捞起,控着油,堆放在大筲箕里,像一座座金色的小山。
小孩子们眼巴巴地守在旁边直流口水,大人笑骂几句一人给了几个。小孩们迫不及,一边吹着气一边塞进嘴里,烫得直嗦溜也舍不得吐出来。
吃完晚饭邻居们洗碗后便各自散去,只有林家这一大家子,男人们聚在堂屋抽烟喝茶说话,孩子们被赶去早早睡了。林晓芸姐妹仨,则挤在了林晓芸暂时住着的那间堆放嫁妆的小偏房里。屋里点着一盏昏暗的3煤油灯,光影摇曳,将姐妹三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大姐林晓丽性子爽利,一边帮着林晓芸最后检查一遍明天要穿的衣裳,一边忍不住感叹:“真没想到,咱家晓芸还能有这造化。周翔这人,看着就正派,又有担当,比那张国栋强到天上去了!”她说着,又压低声音,“我听说那彩礼,缝纫机、收音机,可是咱村头一份!算是给咱家,给你,都挣足脸面了。”
小妹林晓桃经历地震一事,对二姐更是濡慕中带着后怕的依赖,她抱着膝盖坐在炕沿,小声说:“二姐,周翔哥是个好人,他肯定会对你和贝贝好的。”她想起自家倒塌的房子,依然心有余悸,忍不住又道,“要不是二姐你那天非要我陪你去看郎中,我和娃儿……”她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林晓芸揽过妹妹的肩膀,轻轻拍了拍:“都过去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跟建军好好把日子过起来,比啥都强。”
林晓丽看向林晓芸,忍不住问:“晓芸,跟姐说实话,你真的……不能生了?”
林晓芸将叠好的衣服放在一旁,抬起头,“姐,我说这话是为了试探,周翔自己有缺陷,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嫌弃我,那正好一拍两散。他的反应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她顿了顿,“周翔他……说以后都把钱交给我,进城做点小生意,养活我们娘儿俩。做人呐只要你能吃苦,就有永远吃不完的苦。我打算以后就靠着他了,自己该歇歇,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啥事儿都自己扛着,太累!”
林晓桃听得入神,眼里带着憧憬:“二姐夫,真厉害,敢想敢干。”
林晓丽看着妹妹,从前只觉二妹性子要强,能忍又能吃苦,没想到经历了这么一遭倒是看开了。
她叹了口气,“你心里有章程就好。女人啊,有时候太要强也不是好事儿,你们俩既然想法一致,拧成一股绳,这日子就差不了。”
姐妹三人又说了好些体己话,回忆着小时候的趣事,也感慨着各自婚姻的酸甜苦辣。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跃,将她们的剪影投在墙上,亲密无间。
第二天,农历十八,天刚蒙蒙亮,林家就忙碌起来。林晓芸换上了那身半新的红衣裳,虽然料子普通,但浆洗得干净,衬得她脸上也有了几分喜气的红晕。
刘真兰细细地给女儿梳着头,嘴里念念有词,说着“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的吉祥话,眼眶却忍不住泛红。
贝贝也穿上了林晓芸用新买的花布赶制出来的小裙子,头上扎着红头绳,好奇地看着忙碌的大人们。
没有专业的梳头娘,没有精致的妆容,这就是这个年代农村姑娘出嫁最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