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钟离辞心也是叹气,不论正史还是野史,人们总是追求长生不老,讳疾忌医。
这年头的医者难啊。
没有医者,没有人处理药材,因此,不少药物都被浪费了。
比起药物,他们更相信那些金丹,以及五石散。
就说那黄金水银炼制的丹药,能长命么?
一定能,死了不就是偿【长】命吗,没毛病。
钟离辞心找到曹操的时候,他还在长安,身无寸功,也无谋士,孤家寡人。
钟离辞心不觉得被刘宏控制住的曹操还能成事,除非刘宏将他外调,否则他真的没啥机会雄起。
因此,钟离辞心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就颇感无趣的在长安逛了一圈,离开了。
颇感无聊的钟离辞心犹豫着,要不要去袁绍那里看看去。
虽然心理上还有点犹豫,但是行动却先一步做出了决定,于是,钟离辞心干脆也就去了。
不知道袁绍那边埋着的眼线是那个角色。
在经过药研藤四郎之后,钟离辞心深切的怀疑,袁绍那里会不会又是一振付丧神。
不过,那些本丸的刀子精是可以带走的么?
钟离辞心有点纳闷,如果可以带走……他完全也可以带回家啊,反正就当玩伴了,儿子绝对不会反对,甚至还会纵容。
等等,他干嘛要带回家,几十口刃呢,跟在叶倾城身边,还能帮叶倾城做点事情,跟在他身边,哪来那么多事情。
果然,人与人还是有差距的。
咱,还是当个凡人吧。
钟离辞心这么想着。
然后这么想着的钟离辞心,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人。
一个怎么看都有点弱气的青年。
青年自称戏志才,原本是坐着马车慢慢的赶路,结果被钟离辞心烤肉的香味引了过来。
这年头的人,一日两顿,要是富贵点可以一日三顿,等你当了皇帝就可以一日四顿了,食物主要有煎、煮、蒸、烤、灸、炸、炒等方法,但是奈何调料少。
主要调味品有盐、醋、酱、糖(饴糖,甘蔗制糖是唐代从印度传入)、葱、姜,花椒,肉酱,鱼子酱,蒜。
无辣不欢的人就有点受罪了,没有办法,胡椒是来自南洋,辣椒是新大陆发现以后才有的。
主食上,一般人喝粥,有麦粥,米粥,米粥中又分糯米粥,黄米粥,小米粥,大米粥,当然了,还可以喝豆粥,是淘米水和豆子熬成的。
还可以吃饼。
在宋朝之前,饼是面食的总称,一般是用开水和面,也可以直接和面,然后蒸或煎成。
另外还有吃汤饼,类似今天的片儿川,不过是死面(纯和成的面团),不过不是用刀切,晋代束皙在《饼赋》讲是用手撕的,当然了,也有干饭,都是粒状的,和今天的大米饭啊,黄米饭啊,差不多。
在汉代,爱吃带粘性的米,所以在南方,常常吃的是糯米饭,北方是黄米饭,一般做好以后,总要加个枣。
在通西域以后,还有了胡饼、胡饭,也是作为主食的,胡饼类似今天的芝麻饼,汉灵帝很爱吃这个。
《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汉代的时候,“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饭,是用酱瓜,烤肥肉,生菜卷在面中,卷两层,并切成两寸大小的六段。
至于蔬菜么:
“冬葵”是汉代主要的蔬菜。
《说文》:“葵,葵菜也。”
白菜,菠菜,芋头,萝卜,韭菜,黄瓜,葫芦,藕,豆等等,除了土豆,红薯,番茄,洋葱,基本都有了。
等到通西域后,传来了大豆和葡萄,大豆随后导致豆腐,豆芽等类似今天的豆制品的出现。
肉类,基本和今天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传统的“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汉朝人没有什么忌讳,鸡蛋,这个时代也有了,不过,乳制品,汉朝人就很少吃了。
鱼类,贝类也是汉朝人当然也爱吃了。
在商代的时候,鱼是普通人也可以经常吃的,而在战国以后,鱼和肉是身份的象征。
汉朝的贵族们后来把肉认为是腐朽身体的东西,提倡健康饮食,吃菜。
而穷人们,则把非常渴望吃肉,但是肉又比较贵,所以也流行下水(动物内脏)。
在汉武帝盐铁专营以后,在汉朝吃盐就比较贵了,口味淡的人,如果在汉代的话,和今天的感觉也差不多的。
只是这盐啊……
反正用惯了细白的盐,你一定认不出这有些发黑发黄的玩意是盐。
而且这年头也流行鱼脍。
但是呢,大家都知道,河鱼有寄生虫,在汉代也一样,你想啊,这年头成年打仗死人,水里怎么会干净,河鱼自然也脏。
华佗治过一次,但也也救不了作死的人。
比如说历史上曹操的谋士程登,多牛逼的一个人啊,就喜欢吃鱼脍,于是愣是被寄生虫给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