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89章“千辛万苦,逃难到此。”…… - 市井种田考科举 - 春摇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9章第89章“千辛万苦,逃难到此。”……

第89章第89章“千辛万苦,逃难到此。”……

铜锣声撕破暮色时,赵大牛正蹲在箭楼啃麦饼。远处山道上腾起的烟尘惊得他喉头一哽,麦饼碎渣呛进气管,咳得眼角泛泪,还是站起身来喊道:“快...咳咳...狼烟!”

城墙上顿时炸开锅。

钱老汉爬上城墙,眯着眼往外看,枯树皮似的手掌几乎捏碎竹节:“铁甲...全是铁甲!比上次周莽兄弟带来的黑甲军还多三倍!”

“弓箭手上垛口!”

李村长无时无刻不盯着城外的动静,有上一次山匪攻城的经历触目惊心,万不能有半点马虎,因此听到动静便立马赶过来了。

拐杖敲得夯土墙砰砰作响,宋大郎已带着青壮将滚石堆上城头,忽见山道间闪过几抹褴褛衣角,铁甲洪流中竟夹杂着蹒跚老幼,有个瘦成骨架的老妇踉跄跌倒,被马蹄掀起的尘土瞬间淹没。

“等等。”宋大郎站定身子,“你们仔细看队伍后头!”

众人这才发现,滚滚烟尘里藏着几十架吱呀作响的板车。

裹着破棉被的孩童蜷在粮袋缝隙,有个扎羊角辫的女娃伸手接飘落的榆钱,因着营养不良,大大的眼睛里全是好奇,腕骨细得能透光。

李村长皱着眉头,半响之后得出结论,“应当是难民队伍。”

正在着急警戒的所有人动作忽然一顿。这难民怎么会有铁骑护送?还好巧不巧地往这个方向来?

没人敢掉以轻心,汉子们都手持刀抢站在城墙上盯着外面。

依稀听到山林外围的方向传来野兽的嘶吼和搏斗之声。

“他们想要进山,应该是碰着熊瞎子了。”

汉子们神情一松,有野兽阻挡,他们找不到路,轻易不能进到大山里头来。

稻香村人能较为自由地在山里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配制出了药力强劲的驱兽粉。

若是没有驱兽粉,又没有人带领,想要进深山,那几乎是不可能。

看着山边的林子逐渐恢复平静,那些难民找了一处地方安营扎寨,不一会就升起一股股潮湿的浓烟。

应该是想要做饭,也能驱赶野兽。

城墙上的汉子们心下一松,只要不进山就成。赵铁匠也站在城墙边缘看着,越看越不对劲,“哎我总觉得那旗号上写着啥呢?”

年轻汉子立即看去,发现营地上立了一面旗帜,玄旗金线绣着的"崔"字在风里时隐时现。

“是崔家!”

宋大郎道:“去年霜灾时,徽州州府内只有崔家人开仓施粥,是口口相传的大善人。”

“徽州崔氏...”谢老夫人扯断手中苎麻,“这种乱世,这些世家大族怕是第一个沦为被宰的肥肉...”

在乱世中,没有滔天的权势庇佑,世家大族的更叠的迟早的事。

毕竟谁都需要金银财宝和粮草。

她话音刚落,就听到扎寨的地方传来野兽的嘶吼声,还有妇人幼儿的哭声。

如此凄惨,令人揪心。

李村长喉结滚了滚,望着山道上与豺狼搏斗的骑兵,忽然将铜锣递给宋大郎:“你带五个好手从密道出去,去探探消息,看对方带了多少人,有多少武器,记住......”

他枯槁的手指向西,“只许在野柿林观望,绝不可越过鹰嘴石,更不能让对方发现。”

宋大郎接过铜锣,“我这就去。”

有妇人不忍心道:“村长,就不能送些粮食过去么,他们都饿得皮包骨了。”

李村长厉声喝止:“都忘了山匪怎么找到我们的?”

他随后又指向密林间晃动的火把,“你们仔细数数,跟着崔家车的流民少说两百人。”

果然,榆木车后蹒跚着乌泱泱的人群。

有个背着书箱的老儒生突然栽倒,身旁穿短打的汉子立刻架起他,露出腰间半截鎏金算盘,分明是乔装的行商。

“爷爷的,这伙人不简单。”赵铁匠指着山道上搏杀的身影,“你看那使双刀的小娘子,刀艺精湛,不是寻常人能有的。”

一听这话,妇人们也歇了想要去救助的心思。生逢乱世,同情心是最不能有的。

更何况你不知道对方的真面目和真正的目的,若是好人还好,若是披着羊皮的狼,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暮色渐浓时,密道口的火把映亮五张凝重面孔。宋大郎将浸过驱兽粉的布巾分给众人:“记住,只许在野柿林观望。”

几个汉子重重点头,将头巾戴上之后,便将火把给熄灭。

明亮的火把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腐叶在靴底发出细碎呻吟。孙家汉子突然拽住宋大郎衣袖,二十丈外的山涧边,几个锦衣孩童正在舀水。

有个总角小儿腕上金锁滑落溪中,正打算说话,立刻被穿褐衣的婆子捂住嘴:“小祖宗噤声,咱们是来取水的,立马得回去了,招来狼群咱们都得喂畜生!”

小儿不明所以,眨着大眼睛问:“婆婆,我想玩水。”

老婆子捏紧掌心,还是狠下心将几个小孩拉走,“等世道好了,再怎么玩都成,现在活命才是最要紧的。”

小儿目光纯澈,不明白为何突然要出远门,也不明白以往对他总是和颜悦色的婆婆总是对他令行禁止。

一群人走远之后,躲在草丛里的宋大郎几人才出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