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比天高
细瓷小碗里盛着满满一碗金黄的小米粥,菜是金华火腿,高邮咸鸭蛋,六必居酱菜和素炒面筋。
露珠看了看端坐在炕桌边静静用早餐的赵夫人,暗暗腹诽着蒋家人的吝啬,这样的早餐实在太简陋了,别说是她家夫人,就是她自己,在扬州时,每顿早饭也不会低于八个菜色。
赵夫人见露珠眼神中显出不屑,便笑道:你这丫头,又在想什么心事了?
露珠自八岁起就在赵夫人房中伺候她,赵夫人对她虽然极好,规矩却也极严,如今在夫人娘家,说话更是不敢造次,她想了想,便说:京城天气不好,又干又冷的,我怕夫人不习惯,您还是快点把事儿办完,咱们速回扬州是正经。
赵夫人笑道:我原本就是在京城住过几年,何愁水土不服?倒是你,是我家的家生子儿,又打小在我房中伺候,吃穿用度,都和主子差不多。在我哥哥家这么多天,你日日跟着他们家的下人们一起吃咸菜窝头,定是受不了这清苦了吧?
露珠的一张俏脸腾地红了,有些委屈地辩解:夫人也太小看露珠了,露珠是不忍看着夫人在这里吃苦遭罪,您在扬州的饮食,要比这里精美丰盛十倍。
傻丫头,我原本就是贫寒人家的出身,我大哥未经营绸缎庄之前,我每日的早餐也就是两个包子一碗稀饭,有时候连咸菜都没有,那般的苦我都受过来了,今日这算什么苦呢!赵夫人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很是感慨。
露珠不出声了,听说蒋家舅爷一辈子只是个穷翰林,可是舅奶奶却从未上赵府打过秋风,供给赵夫人的饮食,在露珠看来是简陋,不过以蒋家的财力,应该算是奢侈的吧!想到这里,她对蒋家的这位当家舅奶奶柳氏倒也多了两分敬佩。
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一个活泼机灵的穿着月白袄子的小丫头走了进来,对赵夫人笑道:姑太太起得好早,真被我们姑娘猜中了。正是蒋家大小姐蒋雨心的贴身丫头雀儿。
露珠便笑问:雀儿,你们姑娘敢是会神机妙算的神仙不成?
神仙不神仙的我不好夸我们姑娘,可她素有一颗七窍玲
珑心,猜得透别人心思倒是真的。
赵夫人见雀儿说得天真,也笑道:我到了京城,日日睡得晚起得早,稍微细心些就留意到了,又何须猜测,。
雀儿忙道:姑太太说的是,这些日子,您再我们府里头住着,姑娘她不知道亲自跑了多少趟厨房,叫他们买合您口味的菜。
这倒是真的,可见我这许多年来,没白疼了你家姑娘。
姑娘就是深知姑太太打心底里疼她,才找您求救来了。雀儿机灵地接过了话茬。
求救?赵夫人一怔:雨儿她——出了什么事?
昨儿晌午,礼部侍郎陈大人的夫人过府来给我们姑提亲了。
提亲是好事儿啊!不知那陈夫人提得是哪一家?赵夫人放下筷子,露珠忙上前递上了一方雪白的丝帕。
那陈夫人提的,是什么董尚书家的公子,据说生母还是个丫头出身!
董尚书?赵夫人眼前一亮,立刻想起前日道上邂逅的那聪明沉静的少女,她可不就是董尚书家的大小姐吗。
我们姑娘说她现在不想嫁人,求姑太太说情去。
赵夫人沉吟道:尚书府的门第,显然要比翰林家要高得多,这门亲事若成了,倒是咱们蒋家高攀了.
见雀儿低头不语,赵夫人又问,莫非那尚书家的公子样貌丑陋,或是身有残疾品行不端?
雀儿摇了摇头:到底那家公子是什么样儿,奴婢也不清楚,只知道姑娘听了这个消息,便立刻叫奴婢来求您,求您劝劝翰林大人和夫人,万万不可应了这门亲事!
赵夫人叹了口气:她老子娘若是愿意了,叫我这个做外人的怎么好劝?
姑娘说,夫人会听您的话的!
赵夫人心念转了几转,用丝帕轻轻揩了揩嘴唇:回去告诉她,我现在就去她娘那里,至于她娘会不会听我的劝,但凭天意吧。
雀儿走后,赵夫人指着炕桌上的饭菜对露珠说:你也吃点儿罢!省得待会去厨房吃咸菜窝头。
露珠笑道:您不是急着要去舅奶奶那里替表姑娘求情吗?身边没个人跟着可不行。
这事儿,不急!她老子娘给她配得亲事,必是好的,哪里全由得她小孩子家!赵夫人淡淡的说。
露珠一怔,登时想起府中的传言,自从这个传言出来后不
久,夫人就借调解娘家兄弟的纠纷带着表小姐回了京城,而且一副不准备把表小姐带回扬州的架势。
于是她沉默了,乖乖地上了炕桌,拿起了筷子。
雀儿站在花梨木妆台一侧,一五一十地汇报着方才与赵夫人的对话。
蒋雨心拿着黄杨木梳子的手停在了半空,铜镜里,一张艳若桃李的脸满是疑虑:你说了那董家公子的事情,姑妈她,脸色就没一点半点变化吗?
雀儿摇了摇头:她只是说这门亲事是咱们高攀了。
一阵失望袭上蒋雨心的心头,她胡乱梳了几下头,自己动手挽了个发髻,雀儿从首饰匣里挑出一根金钗给她绾上了。
一个婆子用红漆托盘托了一碗白米粥,一碟小笼包子走了进来。
蒋雨心站起身来对那婆子道:我一点也不饿,。你拿回去吧!又扭头向雀儿:咱们现在就去前堂,听听她们到底怎么说。
前堂与后堂只隔了一道屏风,蒋雨心带着雀儿,蹑手蹑脚地躲到了屏风后面。
只听父亲蒋翰林说:雨儿这丫头,自十岁起就被妹妹带到扬州抚养,几个姑妈里头,妹妹是最疼她的,如今有人给她提亲,自然要先问过妹妹的意思。
然后是赵夫人的声音:哥哥这话说得差了,我虽然疼爱雨儿,可毕竟只是她的姑母,婚姻大事,自然是父母做主,我想,哥哥嫂嫂只有这一个女儿,生得又那般好,断不会随随便编就许了人家。
听到姑妈这样说,蒋雨心松了口气,看来姑妈心里还是向着自己的,那桩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母亲的声音随后又响起:那董尚书,在朝中威望很高,董家公子嘛,虽然生母出身不好,可是董家却只有那一棵独苗,将来董府的万贯家财都是他的。雨儿嫁过去,绝对不会是跟着我和她爹爹那般清苦了。
蒋雨心听母亲的声音越说越低,心里忍不住一阵难受,父亲薪禄微薄,若不是伯父的绸缎庄经营有方,蒋家连最起码的官家体面都支撑不起来,难怪母亲一心想把自己许配到有丰足银钱的人家。
嫂嫂话是不错,可是,谈婚论嫁,也不能只看钱财,那公子的相貌人品如何,不知嫂嫂可打听过了。
品貌是很端正忠厚的,就只
是生母出生太低,所以才配不到富贵双全人家的女儿,不然,也轮不到雨儿。蒋翰林接过来说。
赵夫人沉吟片刻:这倒真是一头好亲事呢,哥哥嫂嫂的意思,相信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