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归来仍少年
第160章归来仍少年而她们一群充满热血的年轻人能做的,只不过是凭着自己所学所能,通过网络来替这些孩子和苦守着的乡村教师发声,只不过尽自己所能提供给像田沁这样的乡村教师提供一些物质帮助,让她们在日复一日的贫困与恶劣的教育环境下感受到一丝来自外面的温暖与坚持下的动力,而对孩子们来说,这可能是决定她们将来有机会走出大山迈出艰难的一步。
这其实也是李一念一开始做“学思”的初心。
当晚,她们团队几个人回廖叔家的小院子,吃过饭后,几个人坐着聊天消食。
宋茜说了句话,“田老师真的要回去吗?明明她舍不得这里舍不得孩子们,孩子们也舍不得她。”
李一念提着水壶倒了杯水,蠕动了嘴唇说了句,“回城市是田老师自己的决定。”
“可是她为什么不能在这儿扎根呢?”宋茜一时间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紧接着反应过来自己的话有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她不能用道德的准绳去限制她。
李一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跟宋茜开口,的确,宋茜是从小养着的金枝玉叶大小姐,所能接触到的无非就是网络上哪个老师在大山里呆了多少年,为了一群孩子苦了自己一辈子,为了中国的教育奉献自己生命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的确感人肺腑。
可真实的故事呢?
这样的人有,但恐怕万分之一个乡村教师里也没有一个吧,否则政府媒体为何要大肆宣扬。
正因为太过稀缺所以才能在坊间流传下来。
而像田沁这样的老师,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出现过很多,但最终还是迫于外界原因,离着流芳千古差着一步。
可是,虽说先大国后小家。
但田老师该是为人子女,后才是祖国栋梁。
李一念不想承认,她很羡慕田老师,起码父母在世还有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担心你过得好不好,为你操劳着人生大事,即使是田妈妈一死相逼,这些东西都让李一念羡慕万分。
她像,如果自己是田老师的话,估计也是做不到扎根在这座大山里的吧。
贫瘠落后,依山傍水。
何况,她还有依念。所以她放弃支教,但她没有放弃教育,另辟一条路,同样奉献着。和妈妈一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国家教育脱贫出一份力。
李一念端起手里的杯子,喝了口水,肺里沉着气,这才缓缓说,“我给你们讲我第一次支教的经历吧。”
众人安静的凝神听着,天色渐晚,一时间院子里寂静非常。
“十八岁吧。”李一念想了想时间。
有人唏嘘,“十八岁我还在家里刨地吧,果然栋梁就是从小开始的。”
众人笑骂他,“就你贫,怎么不说你板砖去了。”
“一念你接着说,甭理他。”
李一念笑,“那个时候我还不认识你们,自己也不过是个刚高考完的毕业生。那年暑假,因为在微博上看见了大凉山招募志愿者,就兴冲冲的去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