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 悠闲日常 - 半盏茗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悠闲日常 >

第124章

眼看着又一年冬日来临,遥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三艘扬着风帆的海船。

距离去年十月出发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今苗三等人,终于归来了。

江凡接到消息时,正在查看他的树石和凝石藤,自种下用营养液浇灌开始,到现在也有三年时间,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这两样植株就彻底改造成功,保留生命植株的所有特性变为本位面植株,可以开始扩大种植。

听到苗三他们回来了,江凡急忙换了衣服,与关修谨前往停靠码头。

在车上,江凡询问了来报消息的人,得知也是三艘船回来的,顿松一口气,这表示他们此次出去,沿途遇到的情况还行。

江凡到码头时,苗三正在叫人从船上往下搬东西,江凡一看,是几棵细长的树木,看那外形,不正是他画出来的三叶橡胶树!

江凡走过去,“你们竟是一次就找到了?!”

苗三看到江凡,很是激动,走过来拱手道:“东家,您来啦!”

一年未见,苗三黑了些,身材看着更加精瘦,他让抬树的人先停下,让江凡好好看看,“对照着您给的画像,我们在一个森林里找到了这种枝干会吐白浆的树。”他又叫人提了一个袋子出来,里面装着满满的橡胶树种子,“这是我们在当地搜集的种子,您看看,是不是您需要的橡胶树。”

三出复叶,革质全缘,橡胶籽的外形也与江凡印象中的一般无二。江凡道:“你们没认错,这就是橡胶树。”

苗三便放心了。他们找到这些树后,就连根挖出来,为了保证它们的存活率,搬到船上后还特意用船上种植蔬菜的土壤把根部包裹起来,事实证明他们这么做是正确的,这树被挖出来将近半年,到现在还活的好好地。除了这些成树,他们还挖了很多树苗,不过空间有限,带回来的量并不算多。

苗三还愧疚道:“可惜的是,这次只找到这么一种。”

“不,你们这次运气已经很不错了。“江凡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辛苦你们了,等会儿与我一起回庄子,好好跟我说说这一年你们在外面的情况。”

三艘船上,除了他们带回来的橡胶树,其他的都是他们沿途从海外一些国家交易来的东西,这些东西苗三他们卖了钱,分一成收益给江凡,剩下的就归苗三他们自己的了。

去年他们差不多十月中出发,沿途倒是风平浪静,因为主要任务是寻找植株,所以在别国停靠的时间比较少,一般交易了物品就走,之后会选择一些无人岛屿停靠,入岛上森林里待很久。

江凡要的橡胶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的。当时他们入的应该就是亚马逊森林,靠着江凡提供的驱兽药水,他们在危机重重的森林里,却如入无人之境,动植物间的阻碍半点都没遇到,却是遇到了不少生活在森林里的原始居民。

这些人给苗三他们带来不少麻烦,双方发生了好几次冲突,但因为苗三他们个个好身手,所使用的武器也比当地人要先进,他们还有江凡提供的可预防百毒的果子,即便被对方用涂抹了毒液的武器伤到,也不会有致命的危险。

“那些人是真的野蛮,我们又无法沟通,谁也听不懂谁说的话,为了不让他们一直来妨碍我们,只能将他们打怕了。”晚上的酒桌上,苗三说起这些事。

江凡之前给的浮生花苗三他们在海面上没用上,但在雨林里,里面气候潮湿,浮生花却是被他们倒扣在身上,当雨衣用了一回,在林子里不方便生火做饭,他们便吃云柏谷,很是给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免去了很多麻烦。

江凡听得津津有味的,要不是关修谨一直给他夹菜,他都会忘记动筷子。

“在一些树上,我们看到有不少划痕,他们应当是知道怎么用的。”苗三说,“这些橡胶树被那些原始居民看得挺重的,也难怪他们会一直要赶我们走。”

江凡呵呵笑了几声,他其实觉得苗三想错了,那些原始居民之所以要赶他们走,不是怕他们抢树,而是怕他们抢人。就江凡所知,像这些原始部落的人,一旦被居心叵测的外族得知,有很大的概率会被掳走当成奴隶买卖,一辈子被奴役,下场通常都不会太好。

江凡瞥了关修谨一眼,通过苗三的描述,这个时候海外其实还很太平,很多地方都还未被人占据开发,大周想要走上强国之路,步伐落后是不行的。

酒足饭饱,江凡让人送苗三回去休息,转身回来,就见关修谨手里拿着一块苗三从海外带回来的未经过硫化的生胶,若有所思地坐在那里。

江凡便了然地笑了笑,光是听苗三的描述,他这个商人都能想到的一些事情,关修谨政治敏感,江凡当然不信他心里一点涟漪都没有。

江凡走过去在他身旁坐下,“在想什么?”

关修谨捏了捏手里的生胶,“在想橡胶树。”

橡胶树现在找是找到了,但依靠种子种植,距离收获的时间太久了。

一棵橡胶树从种下到开割第一刀,最少也要六到八年时间,树龄十年产量才会达到稳定。倒是有快捷的方法,就是从海外大量运送成树入大周,只是中途也伴着被大海吞噬的风险。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关修谨已经得知橡胶树对环境的苛刻选择,要求高温、高湿,一年四季最好静风的环境,所以大周内可种植的区域就很少了,就算运了成树到大周,最终种植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

这样下去,等将来大周对橡胶的需求扩大,产量就很容易跟不上,那时势必会在某些区域受到掣肘。

到那时候再想办法,或许就晚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冒着运送的风险,立即在海外适宜的、尚未被其他势力划分的地方种植,派专人管理,每年割胶送回大周。

江凡听了,道:“这个做法可行啊。”

虽然这么做,有侵占别人家园的意图,但他们可以选择最温和的方式,甚至可以聘请当地的居民帮忙管理,说不定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给他们庇护。虽然这么说冠冕堂皇了点,但江凡认为大周出面,至少不会选择一些残忍镇压的方式。

一夜过去,江凡第二天就将苗三给他的橡胶树种子撒进暂时没种东西的红玉果和紫香果地里育苗。三月份到六月份之间,都可以进行育苗,江凡有恒温树,现在十二月了也没问题。

其实橡胶树种子的失芽率很高,一般是随采随播。苗三带回来这一袋子,大概几千颗的种子,江凡有养料在手,最后也不敢保证有多少能发出芽来。

江凡种下橡胶树种子后,那边关修谨也去信与小皇帝讨论。

江凡便又将一直在收集的驱兽草种子重新撒下一片,一周收获一次,很是快速。只要小皇帝决定要派人出去,为了保证士兵们的安全,驱兽药水肯定要派上用场的,因此不会嫌多。

家国大事不用江凡操心,夏种时他在村子里推广种植的红薯,前几天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地开挖了。

大家收的喜悦,江凡也兴致勃勃地,挨家挨户看了,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给地里红薯长的最好的人家给了奖金,并再次许下诺言,明年谁家的红薯长得最好,一样有奖金。

新收获的红薯,村民们还是不敢敞开肚皮吃的,毕竟担负着朝外推广种植的重任,吃一两个尝尝鲜便罢了。

除了红薯,江凡先前种的那些棉花,也掐着时间收获了,明天四月份,村里人也可以种植棉花了。

今年五月的那一亩棉花,最后收了有将近六百斤,江凡让女工们做了不同大小的几十套棉袄出来,还有一些棉袜和棉被,留了些自用,送了些到皇宫里,随小皇帝是自己用还是赏赐臣子。

至于留着自用的,江凡也是基本拿来做奖品了,像庄子里尽心做事的管事仆从,几个坊子里的先进员工等,江凡这个东家都不吝啬,一人奖励了一件棉袄,村里的学堂,江凡也拿了几件棉袄做奖励,当然是给学子中成绩排在头名的。

至于后来收的上千斤棉花,江凡就让人处理干净,全部送往里军中。天气日冷,那些蹲守在寒冷边疆的前方士兵,正需要这么一件棉袄来过冬。

在江凡以前世界的历史朝代中,棉花还是朱元璋强制推广种植的呢。江凡做这些,主要目的,也还是为打响棉花的名头。毕竟棉花不是吃的,红薯的推广江凡完全不用担心顺不顺利这一问题,但要占据大量粮食土地来种植棉花,肯定会有些人大义凛然地跳出来唱反调,江凡便是要提前堵住他们的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