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 盛唐宠后 - 王辰予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盛唐宠后 >

第161章

到达灵武之后,太子李亨当即便得了朔方军的拥戴,此行这般顺利,顿时令他精神大振,再想到西北军处有同他关系亲厚如同兄弟的王忠嗣在,自然更是把握十足!

尤其,在折返途中,自己的第三子李领兵之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才兼文武,待到他带领朔方军与西北军汇合、重整兵马之后,反攻安禄山叛军指日可待!

而且,李亨当了多年的太子,却多年来都不为玄宗所重视,更是一直处于李林甫、杨国忠等朝中势高权重的宰相的敌对打压之下,每日战战兢兢、难以安睡,如今一朝翻身,太子李亨心下岂不分外畅快?

回到房中,看到正哄着幼子入睡、神态温柔似水的张良娣,想起刚刚同朔方军将领郭子仪、自己的长子李m、三子李商量妥当,为了更加的名正言顺,请求他在灵武就地登基为帝,尊远在蜀地的玄宗为太上皇的事情,踌躇满志的太子李亨顿觉更加意气风发。

张良娣轻轻的将怀中幼子李越桓一旁的婢女,起身走向太子李亨,便是在西逃途中,所有人都不免有些困顿疲乏,面对太子李亨的时候,她却依旧还是原本的伶俐悦耳,眉眼间的关切温柔和无时不刻的包容,更是令人不自觉的心神放松,这般相处起来的舒适之感,自然令太子李亨对她越发亲近和重视。

太子李亨拉着张良娣的手,放轻声音,难掩激动之色的将今晚的诸多事宜说予张良娣,提及李m和李兄弟两人之时,更是丝毫不掩其重视赞赏之色。

张良娣面上神色温柔,笑容明媚,心中却极为勉强,想到太子李亨对李m、李兄弟二人越发重视,以及那兄弟二人手中越发加重的权柄,便是太子李亨私下里已经许诺给她皇后之位,念及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幼子李裕张良娣却依旧难以释怀,表面温柔小意的说着讨喜的话,哄得太子李亨眉开眼笑后,又劝他为了大计保重身体、早些休息,待到躺在床榻上之后,却是愈发烦闷不堪,彻夜辗转反侧,心生毒计……

一切准备妥当后,得了朔方军的支持,太子李亨当即在灵武称帝,尊玄宗为太上皇,又封长子广平王李m为太子,张良娣为皇后。

然而,在李亨打算封自己的第三子建宁王李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由他领兵主持平叛大计之时,其左右官员、心腹谋士,却是并不乐见于此,纷纷纳谏,欲令新任太子李m兼领元帅之职,只道,太子乃是国之储君,留守便是监国,从军出征则为抚军,可代天子之意,比起建宁王李,相较之下,自然还是身为太子的李m做元帅更为名正言顺。

只是,李m本人虽也有才能,但是,在军事上却并不出众,虽然总揽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肃宗李亨却依旧还是将亲军交给了李掌管。

对于这番变化,李并未表露丝毫不满,倒是私下里,刚刚做了太子的李m却是难免心怀歉疚,欲与李分说解释。

李幼时母系卑微,在东宫之内更是收紧冷落,其实还是兄长李m怜他年幼,又与之投缘,才将其一手拉扯大的,真要计较起来,比起父亲肃宗李亨,李反而是更加亲近兄长李m和阿姊李文宁二人。

见到兄长李m竟是因此事对自己心怀愧疚,李惊讶之下,更是对其愈发亲近,心念微动之时,忍不住想到自己此前在萧家老宅所在的山海镇上,每日陪着萧燕绥鼓捣那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偶尔还会两人一同被萧嵩叫去,既是闲话家常、又少不了教导他们二人些许其一生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经验珍藏,让李收获颇多。

说起来,萧燕绥似乎对大唐与吐蕃、突厥、南诏等地之间的边境冲突颇有些见解,其观点更是深中肯綮、鞭辟入里,可见其睿智博时,便是萧嵩,同她谈论这些的时候,都常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过,等到落到真正领兵作战的筹谋决策上,萧燕绥反而又变得有些束手束脚起来,似乎对此并不擅长,惹得萧嵩和李私下里甚至纷纷流露出惊奇和困惑之意……

山海镇上的那段时光,对于李来说,弥足珍贵。

甚至于,若非安禄山叛乱,惹得北方狼烟四起、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时至今日,李依旧宁愿远离权力核心的那些争端,只想就同她一起,在江南的那一片恬淡宁静的天地间,陪着她做那些她感兴趣的事。

李当然也清楚,兰陵萧氏乃是绵延数百年的顶级门阀望族,这般出身的世家子弟,永远不会放弃对权势地位的追逐,可是,如萧燕绥这般,若她喜欢,再加上他的出身,却也同样留有偏安一隅的余地……

收回诸多蹁跹思绪,李看向自己的兄长李m,颇为放松的笑道:“大哥多虑了,我心中并无丝毫怨怼不满之意。真要说起来,我只希望,早日结束这战乱,还四海以清平,而后,便由着我继续去江南一带寻个山水清隽的逍遥之处,安居乐业便足矣。”

见李眉眼间不自觉流露出的温柔笑意,李m备受感动之余,想到他这般思绪俱是因萧燕绥而来,再想起自己此前对兰陵萧氏的怀疑,原本的愧疚之情登时被对李的满怀担忧所盖过去,心中更是突然便“咯噔”一下。

太子李亨登基为帝一事,自然也已昭告天下。

远在江南一带的萧嵩得了消息,心中倒是难免惊讶――这个一辈子都显得有些窝囊被动的太子,倒是难得英明睿智了一回,能和蜀地的玄宗势力分割,回来重整河山,更是颇显露出了几分帝王放眼天下的气概!

然而,等到过了好一段时间,萧嵩复又从别处听闻,当初在马嵬驿与玄宗分兵乃是李献策,到了灵武称帝之后,肃宗李亨又认命太子李m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偏偏李m军事才能有限,率军作战、战功赫赫的竟又是建宁王李之后,心中也是突然“咯噔”了一下。

萧嵩早年也曾领兵出征,自然清楚,军心不同于民心,后者只要施以仁政、百姓求得不过是太平安稳和丰衣足食,自然民心归顺;然而在军中,对于那些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每天拿命在拼的兵士,相较之下,皇帝太子便是施以重恩,怕是也不及真正带领他们上阵杀敌、夺取胜利的将军同袍之义……

不少远见卓识、颇有见地之人都觉得,占据大义、名正言顺的太子李m和军功煊赫、越发势大的建宁王李之间,根本就是埋了很深的罅隙,这般冲突,早晚有一日会爆发,殊不知,唯独这兄弟二人,本就感情深厚,且各有所求,那夜恳谈之后,更是兄弟齐心,两人之间全无丝毫龃龉……

潼关一带,有了萧燕绥的热武器时代技术支持,西北军与安禄山叛军之间的鏖战,也变得越发从容起来。

等到肃宗李亨的势力及朔方军回援的将士赶到时,西北军的中军大营中,自然也是立即得了消息。

王忠嗣、哥舒翰等人俱是神情一松,有了朔方军的加入,再有如今那些威力惊人的军械,反攻洛阳,指日可待!

然而,等他们商量妥当后,王思礼却是打了个招呼,转身便要离开。

“思礼?”王忠嗣下意识的问道,这次朔方军到来,王思礼的父亲王虔威也在其中,他本以为,王思礼应该会同他一起,前去见新帝肃宗李亨,也好早日父子团聚……

王思礼的脚步顿了一瞬,直接平静道:“我去和萧六娘打个招呼。”

王忠嗣这才恍然。

想到王思礼和萧燕绥两人年龄相当,且早就熟识,偏偏萧相公疼孙女,之前又一直带在身边,以至于,萧燕绥非但并未定亲甚至连及笄礼都没办,如今战乱起,除了南方安稳之地外,北方的离难之人自然大多无暇顾及这些,心中更是随之一动,也不由得笑道:“应该的、应该的,你且去吧!”

萧燕绥就住在潼关唐军大营外不远处一座因为战乱而被空置下来的庄园里,虽然因为前线封锁,未能顺利溜到魏州萧华任刺史的地方去,不过,紧挨着西北军大营,真有什么军情消息,她知道的也就比王忠嗣、哥舒翰这些将领们稍晚上一步,得知萧华处境安稳后,萧燕绥也就放下心来,掩着身份继续在这里鼓捣各种弹药武器。

王思礼来的时候,正听见院子里某处传来“轰隆”一声巨响。

早先,不管是周围的将士、乃至于萧燕绥身边的护卫婢女,都被吓得面如土色,还以为天公震怒、将有大难,如今一段时间下来,众人大概也都被萧燕绥各种吓人的玩意给折腾到麻木了。

等到爆炸声散去,王思礼还听到了一阵热闹的狗叫声――萧燕绥这次北上,自然不会带上小猎犬,而是将其留在了老家那里,还拜托了祖父萧嵩帮忙照看。

于是,到了潼关这边之后,身边没了狗子的萧燕绥,多少有些想念,王思礼索性就挑了几只他一直养在身边、同样在军营中长大的猎犬送了过来,弄得萧燕绥这里现在比老家还热闹……

也不用人通传,王思礼熟门熟路的便自己找到了萧燕绥做实验的院子,周围的婢女仆从、还有护卫各个面不改色,可见是真的麻木了。

“六娘,”王思礼喊了一声,然而,正低头写公式的萧燕绥却并不曾回应。

还是他一直走到了萧燕绥面前,使得萧燕绥面前被投下了一片他遮挡下来的阴影之后,她才突然抬起头,然后恍然,抬手从耳朵里扯了两个自制的耳塞出来,简单解释道:“剧烈的爆炸声对耳膜有损伤,最近经常戴着,刚刚没听到你来。”

“嗯,”王思礼随便应了一声,“朔方军到了。”顿了顿,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话道:“建宁王也在其中。”

萧燕绥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下,轻笑道:“啊,我知道了。”

王思礼也扯起嘴角笑了笑,那笑容却是极淡,弧度微小的几乎不存在一般。

随着新帝肃宗势力的前来,顷刻解除了此前西北军在前线孤军奋战的窘境,那种孤立无援、仿佛看不见任何希望的压力,便是萧燕绥炮制出来的那些杀伤力巨大的热武器,也无法悉数缓解。

甚至于,若非此前潼关前线陷入困境,别无他法,这些在萧燕绥的主导下、直接跨越了时代的热武器,在给予了安禄山叛军重大打击的情况下,其实,对于西北军诸多普通兵士而言,其实同样心存恐慌、满怀畏惧……

好在,如今一切都有了转机,不只是朔方军的强援让人顿时有了平定这场战乱的希望,在封建王朝中,新帝肃宗李亨的亲临,同样也让这些原本因为玄宗入蜀避难而惶惶不安的将士有了新的主心骨。

倒是如今手中兵权在握、在战乱中迅速崛起、权势愈发煊赫的李,骤然间见到了一个护卫竟是熟悉的萧嵩身边的面孔后,不免怔了一瞬。

等到那护卫上前求见,而后又将他请到了萧燕绥如今所居的那座府宅中的时候,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竟然会在战乱最激烈、最残酷的潼关前线见到萧燕绥的李,满怀震惊,甚至以为自己如同在做梦一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