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山村商机
第64章山村商机
在其他人各忙各的时候,陈林走出校园顺着山间小路往山上走去。邹晶晶看到陈林一个人出去了,怕他不熟悉山里情况迷了路,便让另一个老师跟过去了,也算当做向导了。
这个老师和邹晶晶是同学,叫林倩。
林倩也是个美人胚子,家里也是邹家寨的,是邹晶晶从小一块长大的闺蜜。
林倩和邹晶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把山村的教育尽最大努力搞好,让山里孩子多读些书,能出几个大学生更好,可以走出山区,见识一下外面更大的世界。
说实话,她们能有这个想法非常了不起。
林倩跑了一会追上陈林,说明了情况,并作了自我介绍。
看来山里气候就是养人啊,刚到邹家寨就见到了两位美女。
陈林本来就是想一个人走走转转,既然人家都来了,总不能赶走吧。
好意难却,要跟就跟着吧。
邹家寨虽然处在山区,但是果树不少。
山区的水果比平原的水果好吃,许多人不太理解。
一样的品种,一样的栽培方式,比较来比较去,平原的水果就是比不了山区的水果。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候。
山区光照时间长,阳光更充分,而且温差大,营养保留多。
“你们这里樱桃树这么多啊?”
陈林看到邹家寨漫山遍野的果树,尤其以樱桃树为多。
陈林很喜欢吃樱桃,对樱桃也有一些了解。
樱桃一般分为大樱桃和小樱桃,成熟的樱桃色泽鲜艳光滑,红色的樱桃像玛瑙,黄色的樱桃如凝脂,口感酸甜都有,品种众多。比如红灯,美早等等,还有一些其他品种国外叫车厘子。车厘子和华夏的樱桃严格来说,并不一样。
“嗯,是啊,可能是我们这里气候好吧,一样的树苗,在别处种不活,在我们这就能种活。”
这一点,林倩说的是真的,因为她从小就见过,而且也听别人问过类似的问题。
这是因为樱桃树的根系太娇气了,樱桃树都不耐旱,也不耐涝。
所以才有樱桃好吃树难栽,这么一说。
邹家寨有这么多的樱桃树,说到底和邹家寨的地理环境有关。
这里既不涝也不旱,空气中的湿度也合适,才造就了邹家寨这一独特的满山尽是樱桃树的现象。
“嗯,这个我同意,就像在别的地方美女不多,在这里美女多一样。”
“陈总,你呀,太可乐了……”
“既然这么多樱桃,你们这里应该很富裕才对,怎么看着都不像有钱的样子啊,是故意不露富吗?”
看着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再对比一下邹家寨的现状,陈林有些纳闷。
前世的时候,品相好的樱桃随随便便一百多元一斤,大量上市的时候,一般品相的樱桃也能卖到二三十元一斤。
虽然现在是1997年,整体消费水平不能和二十多年之后比,但是卖樱桃虽不能致富,要是脱贫应该问题不大吧。
“陈总,谁家有钱不想拿出来花啊,是真没有钱,樱桃虽然多,但是并没有卖到什么钱。”
林倩说的是真话,虽然邹家寨不缺樱桃树,但是邹家寨的村民并没有因为樱桃脱贫致富。
樱桃成熟之后,不易储存,上市时间大概只有一个月左右,又因为皮薄肉软,也不好进行远距离运输。
邹家寨的樱桃大部分都出售在方圆几里地附近了,消费人群大部分都是农民,购买力弱,樱桃一直没有卖出什么好价钱来。
这么多的樱桃树,每年产量很多,都积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集中销售,惨况可想而知。
经林倩这么一说,陈林明白了,他们这是没有销售渠道,白白浪费了这鲜美的果实。
纵使现在卖不到几十元一斤,但是四五元一斤应该能卖到的吧。
淘宝网2003年才有,不然的话他们可以在网上销售,销售力度会更大一些。现在不光没有那么便利的网络条件,也没有前世那样发达的快递服务。
现在最靠谱的还是本地销售,只是这个本地的范围应该扩大再扩大。
在潍州市上了两年多高中了,陈林硬是没有在潍州农贸市场上看到过出售樱桃的。
也许是真没有,也许是量少价高,他没机会看到。
要是等到明年五六月份来邹家寨批发樱桃,拉倒潍州市区去卖,行情怎么样?
要是行的话怎么没有人做这个生意呢?二百多里地的路程,也不算太远啊。
也许是邹家寨到潍州市的路况不好,没有正儿八经的公路,只有一条简易路。大部分商贩又是用农用三路车拉水果,厢式货车还没普及。
樱桃摘下来放一天,或者长途颠簸之后,品相和口感就会变差。
不易储存,不好运输,让许多人不想做这个生意吧。
那陈林想做的话,怎么做?
开轿车去拉,那能拉多少?几十斤还不够兄弟们分的。
成百上千斤的话,那就要用到厢式货车,用泡沫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