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要将陈渊斩首示众
如果说,之前大皇子等人的死,让陈瑾和陈昭对太康帝产生了怀疑。
那么现在他说要立“双太子”,就彻底让两人抓狂了。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太康朝廷始终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就是皇帝。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基于现实演变而来的规矩。
就算真的两人都当了“太子”,最终也得分出高低、决出生死:胜利的那个才是唯一的皇帝,失败的那个,只有死亡一个下场。
所以“双太子”这种说法,简直太过扯淡,让两人不得不怀疑太康帝是被什么妖魔鬼怪冒名顶替了。
看到两人如此激动,太康帝更加头痛欲裂。
他愁思良久,才勉强劝说道:“老四、老七,朕知道你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可这件事,更为难的是朕啊!”
“你们两人,朕谁都不愿意放弃,不想看着你们活生生去死,所以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太子只是一个名分而已,反正朕只要活着一日,你们就一日只能是太子;等朕死后,你们之间如何争斗、如何厮杀,朕也就看不见了。”
“到时候谁当皇帝,朕管不着;反正朕今天只对你们一视同仁,就是要护住你们两个!”
“如此一番苦心,你们还不能明白吗?”
太康帝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两人只能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的确。
如果太康帝一视同仁、任由两人竞争,最后的皇帝还是只能有一个。他只是暂时不表态、不支持任何一方,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人而已;等他驾崩之后,就算想管也管不了了。
所以“立双太子”虽然名声上不好听、一时难以接受,但对实际局势却没有任何影响,算是保全他们两人的一种权宜之计。
最终,陈瑾和陈昭还是被太康帝说服,被他这番“情真意切”的话打动。
两人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梆梆梆”磕头:“父皇,儿臣知道,您是心疼儿臣,想让儿臣好好活着!”
“为了儿臣,父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恩情,儿臣万死难报!”
“儿臣在此叩首,恳请父皇保重龙体,早日度过这场危机!”
两人无比感恩地说道。
看太康帝这模样,大皇子等人的死的确跟他有关,却也是迫不得已。虽然不知道具体内情,但他们猜测,太康帝是为了保全江山社稷、保全他们两个,才只能牺牲大皇子等人。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能期望这场莫名的危机早日过去、一切恢复太平,他们才能好好继续过日子。
两人说完,便主动告退,出去替太康帝安抚人心。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太康帝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既有几分庆幸,又有无尽的悲凉,还夹杂着几分愧疚和不安。
说实话,太康帝虽然冷酷无情、心肠坚硬,但到底还是肉体凡胎、活生生的人。
用自己的亲儿子做“药引”,当时下决定容易,事后夜深人静时,悔恨却难以抑制;甚至到了现在,他都感觉有些反胃。自己肠胃的每一次蠕动,都像是大皇子等人在里面挣扎、哀嚎,在唾骂诅咒他这个父皇。
可谁让闻香教献上来的“灵丹妙药”真的有用呢?
自从服药之后,他精力大增,真的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所以明知道这条路无比残忍,也只能继续走下去。
就在太康帝痛苦纠结、悔恨不堪的时候,董如玉衣袂翩翩地走了进来。
她亲身上前,帮太康帝揉了揉额头,温和地劝解道:“陛下,这不是您的错,您也不要太过自责了。”
“这太康的江山社稷,本来就是您的,朝廷离开了您,必然会出大乱子的!”
“我观四皇子和七皇子两人,虽然在朝野中名声赫赫,但内里却是草包,中看不中用。若在平常时节,他们或许还能顶一顶,勉强坐在皇帝之位上。”
“可陛下您别忘了,外面还有一个陈渊正虎视眈眈呢!”
听她提起陈渊,太康帝顿时神色一正,目光变得凛然起来:“陈渊!”
“是啊,朕差点忘了,还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呢!”
太康帝咬牙切齿,所有的仇恨都转移到了陈渊身上。如果用其他皇子炼丹做药引他还有些愧疚,那么把陈渊绑过来、扔进丹炉里活活炼上七七四十九天,他也只会拍手称快!
可惜,现在陈渊远在东夷,还手握大军,根本不听他的话,不会轻易被骗回京城,他想做也无能为力。
董如玉勾起了太康帝的恨意,心中大为得意,又继续添油加醋:“对了,陛下,您恐怕还不知道吧?”
“妾身刚刚听闻,陈渊已经彻底反了!他占据着范阳死活不放,还跟您昨天派过去的韩平波将军正面开战!”
“甚至就连户部侍郎王纯,也失踪在范阳,现在不知生死。”
“如果没有陛下您坐镇,您觉得陈渊会不会趁着其他皇子继位的时候,主动带兵杀来京城?”
“到时候,不仅陛下的性命要取决于这个逆子,连妾身都要被他抢走,不知要遭受怎样不堪的凌辱呢……”
董如玉说着,竟然假装害怕,呜呜地哭了起来。
她这话半真半假:担心陈渊是真的,但董如玉其实并不觉得陈渊有本事真的带兵打上京城。无非是在给太康帝“上眼药”,让他更恨、更忌惮陈渊而已。
不过,董如玉也很清楚,要是真落到陈渊手里,她的下场恐怕会生不如死!
“什么?这个逆子,他敢!”
太康帝听完消息后大为震怒,猛地站起身,一脚踹翻面前的椅子:“好啊!朕之前只是猜测他心怀反意,却不想他竟然真的敢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