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遇
阿玉想起了初到卢氏的时候:那些侍女见郎君对她不一般,却是乡下来的,都排挤她,该做什么事也不提醒。她用了许多日子才慢慢明白该怎么做。幸而郎君对她一直不错,渐渐地有人主动跟她在一处了,和她说话。
她心里也清楚,郎君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因为林女郎。她想起在宛城的日子,心里掠过一丝愉悦,接着消失了。
女郎离开荀府后,荀家女郎对她一直还好,也没责怪为难她,直到郎君的人来了都一如既往。
她内心是感激林女郎的。特别是到了卢氏之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此刻见林瑷这样问,她猛地抬头,摇头道:“没有。女郎走后,荀家女郎没有为难过奴。”
林瑷见她神色不似作假,想了一下还是道:“当日我离开,想着一走不知去到何处,安全与否未知;且我深知荀英品性,料想她不会为难与你。若是你不愿在我身边,那就回卢氏去吧。”
阿玉听了连连摇头道:“不,不,女郎,奴是愿意留在这里的。”
林瑷又问了几遍,阿玉都说要留下来,她就不勉强了。
“那你选个房间住下,先去歇歇。”
阿玉听了有些发愣,随后道:“奴不累。”望了望林瑷的头发,“奴帮女郎梳头吧。”
“你什么时候学会了梳头?”
阿玉站了起来,道:“在荀府学了一点,后来到了卢氏就全会了。女郎,我们回房梳吧。”
“好。”两人一起去了房里。
――――――
皇宫,春玉园,离皇帝处理事务的太极殿很近。晋帝吩咐宫人将八月十五的晚宴摆在此处。此时宫娥身着相同服饰,手上端着美酒、果品、佳肴穿梭在其间,虽看着忙碌,却有条不紊。
酉时末,前来赴宴的王公大臣陆陆续续地来了,接二连三入了席,相熟的,就彼此交谈起来。此时风俗虽不拘谨,但此种大型宴会,也没有男女同席的,各大臣的女眷在园内的另一边。
因晋帝年幼,还未成婚,就由其唯一的亲妹长福公主招待众女眷。
等人来的差不多,卢霈才带着观言、察语缓缓而来。
众大臣见了,纷纷起身招呼:“大司马。”
卢霈微点头,示意众人不必多礼,慢慢走到最前面右边位置跪坐下去。观言、察语低头站在他身后。
见卢霈坐下,众人才相继归坐。这时皇帝身边常见的宦官张通走了过来,喊了一声:“陛下驾到。”
众大臣又起身恭迎皇帝。
晋帝身后跟着一群宦官、宫女,笑着走了过来,道:“众卿不必多礼。”
“谢陛下。”众人纷纷归坐。
晋帝坐定,环视一圈,见左边还空着,笑问卢霈:“大司马,怎么大将军还未到?”
卢霈听晋帝问话,并不起身,只微笑道:“臣不知。也许…是事务繁忙,未能及时赶到。”
晋帝听了仍是一脸笑意,道:“大将军一向为国劳心劳力。”
卢霈只微笑不说话。
晋江见状正要再说,忽听远处报了一声:“大将军到。”
众人皆看向来人:崔逸身着白色宽袍,身后跟着墨武和如炼,大步而来。到了坐前,拱手对晋帝道:“陛下恕罪,臣有事来迟了。”
晋帝哈哈一笑,说:“大将军言重,孤知你定是为了大晋操心才来迟的,岂有怪罪之理,快请入座。”
崔逸听了,略点头道:“谢陛下。”缓缓踱步过去。
“今日中秋佳节,孤已吩咐备了歌舞,诸位要尽兴才是。”
“谢陛下。”
晋帝微笑看着众人,让张通安排歌舞。张通领旨而去。不一会,一群身着彩色衣裳的舞娘款款而来,行了礼,便就地跳起了舞。
一时间,曲声、歌声、舞姿让园内热闹起来。一群宫女分侍在众大臣身旁,见其杯内无酒,忙上前为他们斟酒。
卢霈边吃边望着远处舞蹈,似乎正看着入神。心中却在打算,等再坐会便可向众人告辞。
崔逸巡视一圈大臣,见到卢霈的样子,微挑眉,拿起酒来喝了一杯。
“大司马、大将军。”晋帝对两人道:“孤趁此佳节,要敬二位一杯,谢二位为孤、为大晋做的一切。”说着举起酒杯向两人致意,随后一饮而尽。
卢霈站起来道:“陛下言重。”说完饮了一杯,又坐了下去。
崔逸见卢霈动作,也站起来,道:“陛下言重。”也饮了一杯归坐。
晋帝笑道:“二位不必过谦,大晋有今日都是两位功劳。”
此话一出,底下大部分臣子一一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陛下说的是。”
晋江仍笑道:“二位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卢霈、崔逸听到众人夸语,神色不变,两人同时回道:“都是陛下英明所致。”说完闭口不言。
晋帝见两人无接下去的意思,拿起酒杯用左手袖袍挡住假意要喝,瞥了一眼下首一个官员。
那官员会意,高声笑道:“大司马、大将军,都是青年才俊,陛下得之实乃苍天所佑。”
这话刚说完,一群大臣随后附和起来:“是啊,是啊。”、“是大晋的造化。”……
卢霈只微笑以对,“过奖。”
崔逸心中则有些心烦,却面无多余表情,也不说话。
那官员又道:“臣能体会陛下的心,事事都为大司马、大将军想到。”随后像是想到什么,起身拱手对晋帝道:“陛下,臣想到一事:大司马、大将军为大晋出谋划策,造福百姓,却忘了一件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