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潇的政治积累,寒门聚力 - 残玉 - honeyone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残玉 >

贺潇的政治积累,寒门聚力

贺潇的政治积累,寒门聚力

翰林院的日子看似平淡,贺潇却在悄然积蓄力量。他利用整理典籍的间隙,常与几位出身寒门的翰林讨论时政,将谢清秋的“民生策论”化为更具体的施政建议——如何降低商户税赋激发活力,如何改革科举让寒门学子有更多机会,如何规范漕运杜绝走私。

这些建议切中时弊,很快在寒门官员中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贺潇的才华与理念。连老首辅都对他刮目相看,常在皇帝面前称赞:“贺编修虽年轻,却有安邦之才,可堪大用。”

一次朝会上,讨论“江南水患赈灾”,驸马派系的官员主张“增税赈灾”,遭到寒门官员反对却无力反驳。贺潇适时站出来:“增税则民怨生,不如以‘商捐’代税——让江南富商按资产捐银,朝廷给予‘义商’牌匾,既解赈灾之急,又不伤百姓。”

他还提出具体方案:“清韵阁、沈家等江南大商户可带头捐款,朝廷派御史监督捐款用途,确保一分一毫都用在赈灾上。”这个办法既不用增加赋税,又能调动商户积极性,皇帝当场准奏。

贺潇借着赈灾之事,既展现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又间接帮谢清秋提升了江南商户的地位——清韵阁带头捐银三万两,被皇帝亲赐“江南义商”牌匾,声望更盛。而驸马想借赈灾揽权的算盘,再次落空。

私下里,几位寒门官员找到贺潇:“贺兄,老首辅即将致仕,朝堂不能落入萧景渊之手。若你有意争一争,我等愿鼎力相助!”

贺潇看着眼前这些眼神真诚的同僚,想起谢清秋信中“寒门聚力,方能力抗勋贵”的话,缓缓点头:“若能为天下百姓谋福,贺某不敢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